关于旅游饭店发展失衡的思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饭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关于我国目前旅游饭店是多是少,不同档次供需比例当否,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近年来又多了起来。一些为竞争弄得焦头烂额的经营者连声哀叹,而一些吃过短缺经济之苦的老同志却不以为然。如翻阅近一年的报刊,一些记者的报道或者不失其客观:
1997年6月1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热点旅游城市杭州,因饭店客房供过于求,正当旅游旺季却以降价和回扣竞相争夺客人。
1997年6月24日《华东旅游报》报道,近一年来在江西省会南昌,供大于求的酒店业的竞争几近白热程度,为了求取生存,合纵连横、各显神通,被有的媒体称作了“战国时期”。
1997年8月7日《中国信息报》报道,著名经济特区深圳的酒店房价近年持续低迷,且当时还在下滑,更何况其平均房价已比全国平均价低了20%,以致三星级酒店的团队价才是人民币160元/间。
1997年9月2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城市酒店发展过猛, 无休止的削价竞争造成了企业的困难,我国最大特区海南省的旅游主管部门不得不宣布对城市酒店实行总量控制的办法,决定3 年内停止此类建设项目的审批。
1997年11月2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著名旅游城市南京,由于三星和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数量激增,使该市酒店业的竞争面临严酷态势,以致出现了三星级酒店在港在日的报价才分别只有25美元和18美元。
1997年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拥有59家涉外饭店的湖北省会武汉市,却只有四星级饭店、五星级饭店各一家,然而其客房出租率近年却一直保持在60%左右。
进入今年,却未见多少好消息,而报忧的仍不少:
1998年3月5日《市场报》报道了湖南省会长沙星级宾馆偏多,绝大多数宾馆出租率仅在3—5成之间,有的甚至不到2成。
1998年3月28日《北京晚报》的报道更说, 首都北京今年“星级宾馆的客房出租率能达到50%的就算经营好的,一般都在30%左右徘徊”。
……
对于此类情况,有关旅游的研究部门和主管机关的有识之士,其实早已有所指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尚清在其主持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最后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我国旅游饭店在档次结构上的失调,“在旅游饭店档次比例上,发达国家高、中、低档次饭店比例一般为1∶4∶5;而我国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 在旅游热点城市,初步测算为3∶5∶2,这里所指的高档饭店是五星级、四星级饭店, 中档饭店是三星级、二星级饭店,低档次饭店是一星级饭店。”尽管该报告也提出了促使各档次饭店协调发展的原则,甚至提出了“在正常发展情况下,若干年内我国禁止兴建五星级饭店,严格限制兴建四星级饭店”的建议(见孙尚清主编《面对21世纪的选择》,1992)。如据国家旅游局199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分析,截至1997年底,我国共有涉外饭店5201家,客房701036间,其中已评定星级的为2724家,客房403570间。如依“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组关于档次划分的标准,则我国目前旅游饭店星级档次构成如下表左侧:
星级 档次 饭店数 占已评星级饭店的比率(%)
星级 档次星级 档次
一星级
低档276 2769.91
10.13
二星级
中档1330 2234
49.15 82.01
三星级
895 32.85
四星级
高档175 5.76
五星级57
2142.09
7.86
客房数 占已评星级饭店的比率(%)
星级档次
星级档次 星级档次
一星级 低档
19435194354.81
4.81
二星级 中档
143656 300968
35.59 74.58
三星级 157312
38.98
四星级 高档
5403683167
13.38
20.61
五星级 291317.21
由于我国旅游饭店具有的档次越高规格越大客房越多的特征(如以1997年全国的正式统计数推算:五星级涉外饭店平均客房数为511间,四星级平均344间,三星级平均175间,二星级平均107间, 一星级平均70间),因而各档次饭店的实际接待能力则应以客房数分析更接近实情(见上表右侧)。
如参考“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组当初所提建议,则目前我国涉外饭店高中低档构成为21∶75∶5(为便于与该课题组当年的测算3∶5∶2比较,这一构成比也可以大致换算为8.4∶30∶ 2)。与该课题组提出的参考目标1∶4∶5,尚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低档旅游饭店的缺乏更是显而易见。(至于目前饭店总数中47.62 %已经对外营业却又未作星级划分的那一部分,到底是些什么星级的饭店,情况尚不清晰,如据某些相关人士手中目前尚不完整的资料来看,却多是些具有高中档硬件设施想攀高星而未成的实体。)
这里不妨举一些他国的例子作参考。 如据法国德尼·佩兰(DenisPerrin)90年代初所出《酒店业》书中使用的法国旅游局资料,其对法国各地“旅游类”酒店共20387家,拥有客房543857间。 其档次构成可列表如下:
星级 饭店数 所占全国总数 客房数
所占全国客房
比率(%)比率(%)
无星
125 0.61 2788 0.51
一星级8290 40.86
13992125.73
二星级8853 43.63
251939
46.32
三星级2670 13.16
12419522.84
四星和豪华 349 1.9225014 4.59
不难看出,在法国这2万多家旅游酒店的客房接待力上, 二星级的接近半数,一星级的占1/4;三星级的占1/5多一些;四星级和豪华级的客房总数却不到全国总数的5%。 如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照起来(前已说到,我国四星级、五星级客房总和已超过全国星级饭店客房总数的20%),法国这个旅游大国是否显得太“寒碜”了!
关于目前我国旅游饭店的供求关系,北京市旅游局一位负责同志曾在一次有关服务贸易的研讨会上介绍到首都地区“国际旅游供给宏观失控”的情况:“发挥国家、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积极性的‘五个一齐上’的投资策略,大大加快了饭店建设的步伐,但从此饭店投资热居高不下。许多地方出现了饭店过剩的现象,北京也不例外,1991年全市涉外饭店客房总数增加到4.4万间,平均出租率却只有57%。 虽然1992年和1993年出租率分别上升到67%和75%,但至此之后,全市平均出租率又连年下降,每年降幅达4个百分点,至1997年,平均出租率只有59%。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全市客房总数将从目前的6.3万间增加到2000 年的7万间,另外还有8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和公寓投入使用,饭店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在涉外星级饭店竞争加剧的同时,面向大众的社会旅馆日子也不好过。据北京市旅店行业协会的有关资料,1996年北京社会旅馆的客房出租率为60%,1997年却降为50%,而最差的只有20%,以至有的不得不关张停业。这里不妨以北京的崇文区为例:1992年该区拥有旅店128家,停业1家;1995年新开业15家,停业32家;1996年新开业7家,停业23家;1997年一季度新开业4家,停业10家。为什么如此,经营状况使然。 仍以该区资料为例:1993年该区旅店业全行业收入5915万元, 利润700万元;1995年收入7820万元,利润252万元;1996年收入6917万元, 亏损687万元。有人认为这便是旅游住宿业的供给竞争的波及所至; 当然也与这些旅馆的区位、设施、卫生、服务、安全等诸多条件有关。
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二 我们的初步思考
这一现实,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对此,我们的初步思考是这样的。
1.不平衡发展并非奇异现象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尽管在一部分人心中,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供需平衡的现象却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相对平衡—不平衡—相对平衡—不平衡……才是其发展的必然历程。从供需关系的发展过程看,供需的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却是统一在一个总的过程之中。如从积极的侧面来考虑,目前旅游饭店的供大于求,正是我国旅游业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可靠物质基础,是发展旅游业的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总体上应该认为,旅游住宿业的供需的不平衡和旅游饭店结构的失衡,并不是一种奇异现象。
就整个经济的发展而言,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一直存在着两种思维模式,即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就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策略来看,历届决策人选择的, 均是不平衡发展的道路。 在1953—1976年阶段,基本上是以部门发展不平衡为导向的,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钢为纲”、“粮食为基础的基础”等政策,就体现了这一导向。1997年以后的第二阶段,改用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和部门发展不平衡相配合的带动战略,即经济特区的先行及寻求支柱产业和增长点产业。很显然,决策人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不都是坏事,在不具备全面推进的资本资源时,谋求发展中的部分先行的办法将有可能产生带动全面发展的功能,起到带动全面发展的拉动作用。而在现实中,不平衡状态不仅存在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也存在于同一产业部门的内部。同时由于增长的初始状态等多种因素,因而这种不平衡的关联不仅更为多样,且其拉动功能也存在着力度的不同。
2.目前不平衡的拉动显得无力
把不平衡作为增长的动力,有时是十分有效的,但在另一些场合,不平衡却难以发挥积极的效用。这一点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曾经有过先例,在地区内、在部门里也都存在着相类的情形。从旅游业的内部来考察,目前我国旅游饭店建设超前和高中档饭店的高比例就未能很好地发挥其部门内的“联系效应”。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A、从投资主体来看,国外的资料早就显示, 私人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随意性和无规律性,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的多元化,也同样反映出了随意和无规律的特征。加之饭店业价格折射的利润率和房地产业的拉动,使各类已经成为利益主体的投资主体纷纷拥向旅游饭店的建设,在部分投资者的眼中,供大于求和比例失调似乎与投资收益关系不大,因为曾长期看好的房地产的增值已经为其利润提供了甚为理想的预期,而且,以公有财产用于投入的投资者还有本部门迎来送往的方便和职工福利的需要。尽管许多地区都对旅游饭店的新建加强了调控限制,但一些相当数量的兼做投资主体和决策主体的地方首脑或部门首脑,却仍有力量突破其原有的限制,或者以培训中心、公寓、写字楼乃至办公楼或其他房地产形式将建设付诸实现;而近期,又产生了另一些相当数量的房地产的空置建成物无限制地向旅游饭店的转向。在这里,供大于求并未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的配置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反倒是那只“看得见的手”的相关动作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投资主体(无论是中央部委办,还是地方政府,以及其下属全资公司或合资公司)对旅游业的倚重所形成的投资意向,在此前的旅游业投资中,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在一些投资决策者的眼中,饭店的建设自然首先是土木工程,至于管理和经营自当是第二位的(殊不知管理和经营才是饭店成败的关键)。同时,在旅游业经营的其他重要环节中,因为没有引人注目的直观实体(如饭店建筑物),以致更常被投资主体所忽视,而不少决策人已习惯于呼前拥后的下级接待,并不知道旅行社为何物;尽管也有投资主体和决策主体曾热心于新旅行社的成立,然而却缺少足够的智力资源,找不到拥有足够资历和相应智力的负责人,以致尽管有了不少新的旅行社,却未能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方面走出更新的步子。
B、从旅游业的内部结构看, 虽然旅游饭店的过量存在已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这良好的条件却未能很好地派上用场。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就存在着促销乏力的现实,不少主管单位和企业,其最有力的力度往往也只是出现在会议和文件上。以致这些年来我国国内外旅游者的增长大多属于自然增长和机缘增长。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产品整体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在我国却一直处在缓慢的进步之中,无论其总体规模与单体规模,无论其业务范围与业务量,都与业务开拓的需要极不相称。虽然在数量的发展上已有明显变化,但力量并未明显增强,以致也未能为旅游饭店的销售带来更好的契机。
3.总量需求的限制
旅游饭店供给的相对过剩,与旅游总需求不足还有更深一层的关系。
A.旅游饭店的相对过剩在我国近十余年中曾经有过三次,这一次的相对过剩与我国总的经济形势也不无关系。近年我国在防止另一类危机推行经济“软着陆”的同时,整体经济的活跃性也有降低,企业的困难和就业的衰退,也使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产生量受到制约。
B.如从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来观察,中国旅游业也时隐时显地出现着这一波动的周期。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性曲线上下,就有着这条波动性曲线(因为经济波动就是沿着那条趋势曲线上下波动的,而这条波动性曲线却也正是那条总趋势曲线的基础)。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可视为经济系统对外部冲击的响应和自调节过程。旅游业是一种敏感的产业,这种敏感性(或称脆弱性)有时比其他产业表现更为明显。政局、战事、天灾、国际经济形势、本国政府的政策等等,都可能成为这种外部冲击的冲击源。目前我国旅游业的这一波动,其外部主因自当是国际金融风暴和我国自身的政策。同时,旅游业的波动增长和整个经济或其他部门经济波动增长一样,也都有着来自自身的经济原因,然而对此原因,此前各方面还未及有所研究,所以迄今未能找到尽快走出低谷的最佳对策。
4.必须正视现实
必须认识到,从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率来看,长期非平衡状态是极不理想的,是极端浪费的。因而旅游饭店相对过剩和档次失调,也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
A.我们在这里研究中国旅游的现状和发展,探究旅游饭店的数量的多寡和内部结构比例的当否,共同目标自然是为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丝毫不涉及任何部门和任何人士的工作评价,因为这一中国国情所形成的势态恐怕也不是任何个人所能轻易改变的。
B.但是,如对此一现象熟视无睹,或者甚而以过去短缺经济时代的眼光,认为“多比没有好”,却也不一定妥当。我们的旅游业曾吃过短缺经济的苦头,饭店供不应求使外国旅游者难以下榻的现象让一些“老旅游”记忆犹新。但是今天的时代已经不一样,市场经济下是难以出现长期短缺的,更何况怎能够设想,突然一瞬间海外客人能成倍增长至现今中国无处可住的境地。
C.由于房地产经营的拉动,曾一度使得饭店的多数投资者受益成为定局,他们并不在意饭店经营的盈亏,也不顾及相关业者和中国旅游业的因恶性竞争所面临的困境。各级主管方面要有普通经营者那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制定出比较周严的立法,以使非优惠条件的受益者也能进入公平的竞争。
D.有的论者使用片面的资料,硬以该资料中五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高于四星级,四星级又高于三星级为证,以之证明我国旅游饭店内部结构比例并未失调。不可否认,确有极少数口岸城市有着这一事实,但以偏概全的论证方法却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在他们那里的“平均”出租率,是在有意无意地在利用部分饭店的高出租率去掩盖低出租率的困境;更不容忽视的,还有更可怕的现象,即较为普遍存在的一部分高星级饭店的出租率的保持,是使用了低一星甚至低二至三星的价格在进行自杀又杀他的恶性竞争。
E.1989年后,我国旅游业颇为顺利地走出了上一轮低谷,但其中主要原因并不全在于我们旅游业自身的力量,而是碰巧恰逢台湾同胞回大陆省亲旅游热填补了欧美客人流失的空白。这次的临近低谷,我们却难以再寻另一个“偶然”、“机缘”的幸运。因为作为某一波动周期的主要特征在另一个周期中可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必须研究旅游经济本身,并以此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依凭。
F.我国以往的政策、措施,不少是在计划经济或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也好,对于旅游业也好,都应该及早研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措施,尤其是对相对过剩的调控办法。无所作为的观点自然不对,而要有所作为就要面对现实。急急忙忙用原来的思维模式来解释现实恐怕是难以找到出路的。
G.我们仍然认为,我国目前旅游饭店的相对过剩,只要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转化为暂时现象,同时还可以成为旅游业下一步新发展的有利因素。若要如此,就须更好地发展中国旅游业。中国旅游业依旧有着广阔的前景市场。在这方面,除了需要政府有关旅游的宏观政策系列外,旅游业也须尽快寻求自己的新突破——首先是市场开拓的新突破。如借用市场营销学的麦克塞4P说或劳特博恩4C说。我们认为,当前最紧迫,最便捷、或最可能取得成效的,当是渠道和促销的突破,或购买方便与沟通的突破。由于这一内容已超过本文讨论的范围,所以只好今后另文再述了。
本稿收到日期:1998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