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欢燕,李晶荣

视疲劳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欢燕,李晶荣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柳州市眼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 视疲劳是以眼部症状为基础,眼部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错的综合征,常见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眼痛、酸胀、不能久视等,稍作休息后缓解;或为患者主观感受眼表干燥等。随着医学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加,视疲劳呈高发态势。有关视疲劳的病因及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视疲劳的病因、临床表现,近年来的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视疲劳;流行病学研究;病因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05-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arent fatigue

Wang Huanyan, Li Jingrong

Liuzhou Red Cross Hospital (Liuzhou Eye Hospital), Liuzhou,Guangxi 545001, China

【Abstract】Visual fatigue is a syndrome which is based on ocular symptoms and interlaced with ment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ocular or systemic factors. It is often seen after long-term close use of the eyes, such as pain, swelling, impotence, and so on, which can be relieved after a little rest. Or for the patient subjective feeling eye surface dry and so on. With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medical testing equipment and the popularity of video terminals, the incidence and detection rate of visual fatigu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prevalence of visual fatigue is high.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visual fatig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visual fatigue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Visual fatigue; Epidemiological study; Pathogen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视疲劳也称为眼部疲劳,常常发生于持续长时间从事近距离注视的工作或学习,导致眼部功能异常产生的眼部疲劳,如稍作休息,症状可有所缓解。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根据各眼科专家在临床观察于2014年达成共识,认为在明确视疲劳病因的前提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出现:(1)视物不持久、短暂性模糊;(2)眼表干涩、瘙痒、疼痛、流泪、异物感;(3)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1]。视疲劳共识出现后,很好的规范了临床对视疲劳的诊治工作。视疲劳不仅可以影响双眼视功能,并可诱发全身其他相关疾病,尤其对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影响:易烦躁,暴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视疲劳的出现以及急剧上升率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以至于让它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视疲劳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因影响机制及防治与中西医治疗方向的研究作以下综述。

1.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关于视疲劳的流行病学因子进行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并预测受视疲劳疾病困扰的人数急剧增加,这种疾病影响的人数在不久的将来会急剧上升。2010年李洪润等[2]对某部办公室长期使用电脑办公人员进行相关眼科参数检查,包括:调节,眼位,泪膜,眼前节等,发现符合视疲劳者达到检查总人数的95%。2011年董坤丽等[3]对前来该院就视疲劳患者进行相关视觉质量评估统计:发现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群较远距离工作的人群更易产生视疲劳症状。Kuz’Menko等[4]在对视疲劳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显示在流行病学方面,视疲劳与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频终端工作人群密切相关。视频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长期受到电子屏幕蓝光辐射或强烈屏幕色彩刺激极易引起眼部舒适度降低,电子化课堂,计算机办公普及等增加了视疲劳产生率也更进一步趋向于年轻化[5]。

2.病因机制

2.1 眼部因素

2.1.1调节、辐辏(又称集合)功能障碍:排除外界干扰,双眼维持舒适持久视物的条件是双眼视功能正常,如眼部调节,辐辏,灵敏度等参数异常将会导致视疲劳。人眼在近距离用眼时,人眼晶状体处于工作凸起状态,这时则需动用眼部肌肉进行集合角度调节,睫状肌紧张收缩改变屈光度以保障物体成清晰像于视网膜上。近距离阅读时如正相对调节(PRA)越大越舒适,相反负相对调节(NRA)太大及调节不足时睫状肌将会动用最大调节力才能将物像映射在视网膜上,因此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将引发调节性视疲劳。调节不足、调节痉挛和调节灵敏度低均可导致近距离用眼发生调节性视疲劳,多见于近距离工作者及有老花眼人群。双眼调节能力与年龄相关,当年龄的增加时,双眼调节能力便会降低,如调节不足时,从视远状态变为视近时有模糊感,且在看近时持续时间较短,不能持久。人眼看近时产生眼部三联动发射: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从而通过双眼调节和辐辏相互结合使物像落于舒适的双眼单视区。存在隐斜的患者则需要动用过多的双眼调节及融合来维持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外隐斜患者在看近时需要大于或等于2倍的正融像性储备量,所以在正融像储备量不足以代偿外隐斜量时就会发生视疲劳症状[6]。

2.1.2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常表现为裸眼视力低,视物模糊,左右眼不平衡则在视物时需动用较大的调节从而使睫状肌持续紧张,如不进行屈光矫正,长时间如此将造成患者的调节性视疲劳,且矫正视力也会受到影响。眼镜制造不当即镜片光学中心与患者瞳距有偏差,瞳高不准确等产生的棱镜效应超过人眼所能耐受的范围,患者是否存在隐斜双眼耐受屈光参差程度矫正不平衡,实际度数与能适应度数差异或散光轴偏移等易造成视疲劳。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原理是通过激光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眼的近远点较术前戴镜改变,而在术后患者需通过做出较多的调节与集合才能将物像成像于视网膜,所以近视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视疲劳症状[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肌源性因素:人眼由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共6条眼外肌控制转动。双眼眼外肌失衡出现的隐斜或显斜,造成水平会垂直复视等从而引起肌源性视疲劳。单条或多条眼肌持续不平衡使用从而就会造成紧张、疲劳、酸胀、麻木等症状,进而通过血液流动滞缓、淤血和神经紧张使眼球转动不能自如进行从而导致视疲劳[8]。

2.1.4干眼症:干眼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泪膜破裂时间短,眼部角结膜易干燥而引起眨眼,揉眼等产生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眼表的泪膜是眼屈光介质的一部分,如泪液分泌异常则将引起眼表干燥,异物感,刺痛等症状而与视疲劳症状相互交织。

2.2 神经因素

集中脑部副交感神经和视皮层的高度兴奋可引发视疲劳症状。在患有视疲劳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视疲劳患者的瞳孔长时间会处在高度收缩状态,并且虹膜和睫状肌存在异常副交感神经兴奋,眼肌持续动用,所以可认为支配虹膜或睫状体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眼肌动眼神经的过度兴奋是导致视疲劳的原因之一。且处在消极状态下,人的自主神经应激反应使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眼睛的内部环境,导致视觉疲劳加重[9]。

2.3 环境因素

工作于暗室或阅读光照弱、生产排放刺鼻气味、操作物体过于精细等都可诱发健康人群产生视疲劳,长时间处于紧张高压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差也会引起精神及眼部的不适症状。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美国视光学会给CVS下的定义:因显示字体小而在患者操作计算机或注视显示器过程中,由于过度用眼使看近清晰,而造成眼肌疲劳等复杂的眼部及视觉问题[10]。CVS文字排列空间密度低,文字不够清晰,像素低,色彩有差异,分辨率低,可造成患者调节反应不准确,在视网膜上呈现模糊影像,此现象易引起视疲劳。每天使用视频终端时间超过6h后呈线性相关,此外,电子屏幕位置的高低放置度、视线的倾斜角度,屏幕光亮强度,工作内容积极性等都可造成CVS性视疲劳。

3.视疲劳的治疗

综上所述,视疲劳是一种综合因素引起的眼部疲劳综合征。因此,在治疗视疲劳时不能仅仅解决单一因素,应该考虑综合治疗。在对患者全身疾病史排除后进行日常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及用眼方式的全面调整。排除非眼部因素导致的视疲劳后,临床上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矫正屈光不正:如患者有屈光不正,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青少年患者通过佩戴眼镜后可改善眼部疲劳避免近视度数加升过快。(2)矫正眼位:由于斜视而引起视疲劳的患者通过佩戴三棱镜或斜视手术后观察到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以消除。(3)视功能训练:包括集合训练、散开训练、调节灵敏度训练等,自动调节训练可以继发于调节不足的视疲劳患者调节范围增加,从而减轻视疲劳症状[11]。(4)中西医结合:于文洲等[12]对25例无眼部结构异常的视疲劳患者给予六君子汤放施图伦滴眼液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孙庆贺等[13]采用滴眼液滴眼联合眼局部穴位按摩放松眼肌和睫状肌,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必要的干眼治疗,使视疲劳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和干眼症状得以改善。(5)饮食:眼睛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持依赖于健康的饮食习惯。类胡萝卜素有助于过滤破坏性蓝光和抗氧化作用,对防止视觉疲劳和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补充亦可改善视觉功能和缓解视疲劳[14]。

4.研究展望

视疲劳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症状无特异性,易产生漏诊现象。因此,在视疲劳的诊断上完善屈光,调节,集合,眼表功能检查及病史病因调查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眼表分析仪和干眼门诊的普及,干眼对于视疲劳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对视疲劳的疗效,大多研究以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作为疗效标准,而对于治疗前后眼视功能参数的客观指标检测很少,因此治疗前后的双眼参数异常而引发视疲劳,是更全面更精确的评价视疲劳疗效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7):385-387.

[2]李洪润,王宾,段丽云.对某部机关人员计算机视觉综合征的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1):80.

[3]董坤丽,杨继君,陈露,等.视疲劳500例临床病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1(8):1477-1478.

[4] Kuz'Menko M A,Poteriaeva E L,Gusarevich O G,et al. [Computer visual syndrome and occupational ophthalmopathy in PC operators][J]. Med Tr Prom Ekol,2010(1):31-35.

[5]叶亲颖,黄晓燕,邓小宁,等.眼科门诊干眼患病率的初步调查及结果浅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7):713-714.

[6] Houston C A,Jone D,Weir C R.An unusual cause of asthenopia:"pseudo-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AC:A ratio[J].Br J Ophthalmol,2000,84(12):1438.

[7] 李娟, 杜玲芳, 邝国平.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与融合范围关系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2):283-284.

[8] Thiagarajan P,Ciuffreda K J.Visual fatigue and accommodative dynamics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J].Optom Vis Sci,2013,90(1):57-65.

[9] Sa E C,Ferreira J M,Rocha L E.Risk factors for computer visual syndrome (CVS) among operators of two call centers in Sao Paulo, Brazil[J].Work,2012,41 Suppl 1:3568-3574.

[10] Barar A,Apatachioaie I D,Apatachioaie C,et al. [Ophthalmologist and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J].Oftalmologia,2007,51(3):104-109.

[11]钱一峰,戴锦晖,褚仁远.调节与辐辏因素导致视疲劳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6):381-384.

[12]于文洲,王衍腾.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疲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0):3367-3369.

[13]孙庆贺,孙凤英.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眼部按摩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的效果[J].国际眼科杂志,2015(5):859-862.

[14] Ma L,Yan S F,Huang Y M,et al.Effect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on macular pigment and visu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Ophthalmology,2012,119(11):2290-2297.

论文作者:王欢燕,李晶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视疲劳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欢燕,李晶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