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115;2齐鲁银行,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创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将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的中职学校,在为社会培育“双创”人才的任务中必定要发挥其无法取代的作用。本文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出发,研究新时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一、新旧动能转换与创新创业
(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依靠“双创”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的论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并指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新旧动能转换决定“双创”的方向
新旧动能相应迭代更替,创新创业的方向必须随之作出调整,才能跟紧经济发展的脚步。新旧动能转换,既包括新动能的异军突起,也包括传统动能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同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
第一,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药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第二,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新旧动能转换重新定义“双创”能力培养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机会警觉性和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创新创业者必须要对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市场中可能的获利机会十分敏锐、需要具备对机会的高度警觉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创新行为、判断决策等都无从谈起。同时,创新创业的前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坚定的创业意志力,往往会在遇上困难的时候“知难而退”而无法成功。
第二,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实体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中当之无愧的主角,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高新产业,高端化工业、高效农业等传统产业,无一不需要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孰能生巧,在扎实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出新技术。如果面对陌生的新生领域,则需要创业者快速掌握相关领域的一定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工作方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开拓能力、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一协调、以及对人和财的合理支配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往能力以及抗压受挫能力。创业者对外要妥善处理和客户、媒体、政府部门等之间的关系,对内要处理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承担风险与挫折指的是创业者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来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热情较高但缺乏坚定的意志力
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创业热情十分可观,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具有积极的态度,因此有较高比例的中职学生具有创业理想,学生具有创业的冲动。但创业的前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坚定的创业意志力,往往会在遇上困难的时候“知难而退”而成不了成功的企业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精神,锻炼学生勇于开拓的精神正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创业知识缺乏、技能水平低。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创新创业比赛等途径,还处于不定期、非系统性的阶段,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另外,中职生受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被定为为一定专业领域的专长者。因此,专业技能成了中职生创业的一个优势。但是技能水平不够精,不够高,不足以达到创新技术或创业的程度。
(三)工作方法能力不足
创新或者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有风险、有应对的过程。而中职生在组织策划能力、行动力、解决问题等能力上都有欠缺,一方面受限于中职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现行教育方式侧重于灌输、而非引导式主动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幼稚性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集中在15岁到20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其各方面的能力处在快速成长和变化的时期。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还存在幼稚化的特点。因此教育者需要把握好时机,引导中职生学会处理人际问题的正确方式。
三、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完善中职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方面,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涵盖管理、法律、财务、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十分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首先,各地的中职教育都是为当地的经济服务,与当地的经济特色与岗位需求十分吻合。如此这般,学生创新创业也具有鲜明的地区产业特征。其次,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实现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衔接大力推广“产、学、研”建设、产教融合。而这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理念又不谋而合。再者,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二)广泛组织与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大赛各地中职学校都越来越重视,但是各个学校落实下来却成了很多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创业大赛项目甚至是在教师的一手策划下而进行的。因此这样创新创业大赛也背离了初衷。创业大赛虽然只是理论上的创业,但是对于学生培养把握市场的脉搏、精准的定位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作用。学校可以广泛开展或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对优秀项目给予一定的辅助资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
(三)引企入校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创业项目孵化平台致力于发掘学生的创业金点子,以孵化平台为依托通过“中职生创业指导”、“创意项目转化”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把想法变成行动。创业孵化平台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帮助初次创业者规避一定的风险,降低其创业的成本。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帮助: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及基本的办公设施;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财务管理等的指导服务;能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者小额贷款担保;安排创业培训活动和人才交流活动。
(四)建设自己的“双创”教育师资力量
学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师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要解决专职师资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缺少企业就业体验的问题,可以在师资培养上实施企业顶岗锻炼制度,顶岗锻炼的内容需要涵盖: 一是前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 二是前往企业的企划部门顶岗锻炼,全过程参与企业的项目制定和实施。这样一来,就使专职教师获得真实的企业就业和创业体验,那么在授课时便能做到心中有底、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余东华.以“创”促“转”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J].天津社会科学,2018(1).
[2]杨继军.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6.
论文作者:杨静1 李东元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动能论文; 中职论文; 新旧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