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输电线路全过程施工也逐渐成为电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立足于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在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现状,首先针对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定义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然后对于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流程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的经济分析,以期能够优化施工技术整体水平,为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具有作业危险化程度高、施工周期长以及涉及专业较广的特点,再加上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输电线路的工程建设项目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许多针对性的标准与政策,这更是加剧了行业向着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角度转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所涉及的环节包括有材料运输、接地敷设、架线工程以及土石方开挖等等内容,这些环节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与技术也必将导致不同的施工费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就必须采取全过程机械化施工,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具体含义。
一、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含义
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作为一项新兴的系统性工程,其不但要求整个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做到相互协同,同时还要求在技术规范、施工建设方法、专用设备以及工程设计等方面充分结合学术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通过专利技术转化等技术成果转化方式实现工程设计的整体标准化,进而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其在工程设计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临时道路的修建、基础开挖与起重设备的吊装与组搭、物料运输与接地线敷设等各项施工内容与具体要求。2015年天津南蔡千伏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河北高碑店牵引站一回220千伏线路工程以及山东青岛的张楼工程等项目都适用了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试点建设工作,其实际效果十分突出。在试用过程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施工工艺无法针对的特殊地质情况,特别针对平地与丘陵地形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而在山地与高山地形中,尽管大规模应用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能够选取一些灵巧度较高且针对性较好的设备,同样能够达到预期的施工建设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全机械化施工的优势众多,但是要想实现其在输电线路建设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以下两个环节的工作:其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与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因地制宜的开展全机械化施工是实现机械化施工在输电线路建设中有效应用的关键,目前针对地质地形条件的勘查与数据获取水平都是直接影响到机械化施工设备选型以及基础参数取值的内容,也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与技术标准的机械化施工基础设计选择原则。在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与地形条件时,可以通过选择修建临时道路、合理铺设物料运输渠道以及杆塔组立和导地线假设等工作实现系列化装备的标准化配置,以此来提升建设的综合性与稳定性。
二、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工艺流程
1.物料运输
由于架空线路大多会选择在山地地带进行施工,所以常规的运输方式只能是汽车与畜力相结合的模式缓慢开展。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铁塔以及基础设计等内容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中需要运输的材料进而降低运输的整体重量,针对一些重量较大以及体积较大的原料也会通过运输车、索道以及轮式汽车等运输工具进行物料传输,不但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输中的风险。
2.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是指在建设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对原状土基础进行评定,符合山区输电线路的基础选择后开始对平坦的地形进行开挖。一般来说,开挖的方式主要包括桩基础、全掏挖基础、装配式基础以及柔性板式基础等,其中,由于成孔类基础较为密集,所以可以采用轻型旋挖钻机进行钻挖处理,而柔性板式基础则可以采用履带式挖掘机进行开挖,以此来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铁塔组装
杆塔组作为整个线路施工过程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难度最高、风险因素最为集中的施工建设项目,其在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基础的设计优化工作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落地内悬浮外拉线抱杆以及内悬浮拉线包杆的组合实现组装。通过使用电动扭矩扳手进行稳固也可以提升其组装的稳定性。
4.接地敷设
接地敷设方面,线路杆塔的接地槽在开挖后一般会被要求围绕杆塔进行闭合,并添加一定的水平射线,但是由于接地的构成相对较窄,而断面的尺寸也较小,所以往往无法进行大规模集中开挖,所以常规的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在这里的应用效果较少。一般来说,接地体如果需要避让障碍物以及地形布置时最好还是对其走向先进行判断,然后才去局部人工开挖与挖掘机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来做好效率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当前常被用来应用于接地敷设环节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有链式开沟机以及小型水平定向钻机两种设备。
5.导地线放线
导线放线最好直接采用张力进行放线,目前常见的导引绳的展开模式主要包括有动力伞、飞艇以及无人机等等,其中无人机最为普遍。但是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具体选择何种牵引方式还是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以及运输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放线过程中要做好气象条件的预测工作,选择符合当前气象条件的设备进行放线即可。
三、案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220KV输电线路,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实行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方案,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其与常规施工之间的经济差距,以此来指导其他相关工作开展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时获得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项目的物料运输方面,由于本地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少,所以直接采用二次转运的方式实现物料运送至塔位的人物,该过程中采用轮式汽车与索道相结合的模式,在汽运道路以及塔位之间的临时道路可以通过使用加宽的方式来实现采用挖掘机以及机耕路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新修道路的实际宽度为2.5m,填方宽度为1m,下边坡自然坡脚的宽度为2.3m,土方开挖为1700m3/km,其中路面的平整时表层铺碎石(350m3/km)。另外,机耕路的扩建方案中其实际宽度为3m,土方的修正度为850m3/km。
2.经济性分析依据
根据施工建设的验收与结算情况来看,本项目通过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应用实现了综合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其判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是2013年版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然后是《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和《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使用指南》,后面两个标准也是2013年的版本。通过参考以上标准进行经济性分析比对,本项目通过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共计节约建设费用8348.43万元,同时提前工期一个半月,大大提升了电路的铺设效率与效果,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设了条件。
总结
综上所述,全机械化施工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建设与改造不但可以大大优化施工效率,增强线路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对于提升建设项目的整体风险控制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随着全机械化施工技术在输电线路建设中的有效应用,也有利于我国输电线路的技术改造,让更多偏远地区用上高质量的电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良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瑞峰. 剖析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设计及施工探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24):96.
[2]朱聪华. 浅析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设计和施工[J]. 低碳世界,2016,(12):59-60.
[3]曾寿建,许超晨,林瑞宗,邹颖.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分析[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6):74-78.
论文作者:姜凯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线路论文; 全过程论文; 基础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物料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