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_丝绸之路经济带论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丝绸之路论文,投资策略论文,基础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在一年之后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欧亚大陆是人类重要的文明发源地。20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中亚,之后的千百年漫长时间里,在一代代人的探索下,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走廊不断延长和扩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探索交流,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融合与共同繁荣,丝绸之路也因此成为古代欧亚大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纽带。如何进一步发挥丝绸之路联通各国实现区域大合作的作用,积极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面临的各项挑战,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基金与中国经济发展

      在海上贸易兴起之前,丝绸之路一度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是国际贸易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然而,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尽管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人员往来日趋频繁,但受限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欧亚大陆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相对滞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助于中国在扩大区域影响力的同时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再次疏通欧亚陆上贸易、加强欧亚各国的经贸联系以及推进21世纪新型区域合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欧亚,创新合作

      从地理经济学意义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中国,通过北、中、南三线穿过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后,途经里海、黑海、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西至欧洲和北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端连接东亚、东南亚,另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体和发展中的非洲,将成为亚、欧、非三大洲广大地区经贸人文交流的大动脉。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条线路分别为:北线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穿过俄罗斯南部,再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一带,最后经波兰等东欧国家,到达德国,与西欧相连。中线从中国出发,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到土库曼斯坦后,沿着里海南岸,经土耳其抵达欧洲。南线从中国出发,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经伊朗进入阿拉伯半岛,然后经埃及进入北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三条线只是通过列出主要国家以便勾勒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致轮廓。作为一个经济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国家,而是包括了中亚、西亚、南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推动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的意义还会辐射到更广的地区,如广大北非和欧洲地区。

      按照狭义口径估算,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21.7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87%;经济总规模约为1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规模的22.1%。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更大,占到世界总量的26.9%。就广义的覆盖范围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的人口约为30亿,涉及经济规模约23万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国外研究机构和媒体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海外观察者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了这一项目对于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14)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明智,必要且刻不容缓的”。他们给出了三点理由:第一,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部署威胁到中国的海路航线,而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欧亚大陆的中心国家仍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大陆型国家,从战略的角度上看中国应该通过和这些国家合作以维护地缘政治稳定和获得能源供给。第二,中亚国家目前对中国仍存有怀疑,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缓解矛盾、消除误解。第三,当前俄罗斯在该区域影响力的减弱为中国在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提升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所发布的研究报告(2014)称,中国现在正处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最佳时机。拥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能够通过这一规划联系中国和周边国家,实现和平崛起,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花大力气塑造“软实力”。

      白永秀、王颂吉从空间范围上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成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1]胡鞍钢、马伟、鄢一龙重点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和这些关系所决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2]

      这一系列国内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这里将重点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同时着重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丝路基金:配套建立,支持融资

      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投资平台,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丝路基金和同时宣布筹建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一起,将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路基金在定位上和亚投行有所区别,其投资项目集中在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在投资形式上,丝路基金更倾向于以一种主权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投资,其中也包括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合作方式。丝路基金的运作方式初步设定为通过引导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吸引和带动民间资本、地方政府及外国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子基金的出资人将获得部分奖励,如可优先购买引导基金股份等。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丝路基金的杠杆作用,如发行债券,通过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使资金链更好地满足大型基建的需求。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对外经济外交的核心战略之一,是欧亚大陆东端的大陆经济体向外延伸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发挥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对外战略举措。通过与这些国家密切合作,不但可以不断扩大中国在中亚乃至西亚和欧洲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也能为中国经济创造出新的增长点。[3]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作为陆地大国重新深度影响世界的标志性事件。两千年以来,历史的主流往往是大陆国家是世界的核心。从古埃及到古希腊,从古代中国到欧洲大陆,大陆型国家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在过去的500年,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先后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都不是传统的大陆型国家。先是英国作为一个岛国称霸世界,之后则是由美国主导。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回归,扭转了过去500年以来的国际大趋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发挥大国作用、向西影响欧亚大陆并辐射到非洲等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常被部分媒体、评论家和学者拿来和美国马歇尔计划作比较,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但这里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已超越马歇尔计划,它是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标志性战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而推出的,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并进而推进北大西洋同盟的援助计划,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目的。美国试图通过这一计划全面控制西欧,并与前苏联抗衡,对于欧洲复兴起到的作用反而是第二位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之完全不同,它建立在互惠互利、务实合作的基础之上。中国在这一区域并不追求政治、军事上的霸权,而是希望能够促进和深化长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主动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

      另一个常被拿来和“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比较的是19世纪美国经济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合作计划。18世纪初美国经济起飞之际便宣布“接管”拉丁美洲。1823年门罗总统宣示的所谓“门罗主义”视中南美洲为自己的“后院”,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在政治上多加干预。同时,虽然美国在地理上属于海洋型国家,但其崛起过程并不依赖贸易,反而收取较高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826年、1828年连续两次提税将关税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截然不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国家,复杂的周边环境决定了区域性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利。平等、自由的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动力之一,更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这也是其与美国拉美经济合作的主要差异。“一带一路”是21世纪顺应时代需求所提出的合作型的区域战略,它能够让参与的每一个国家都从中获益,是时代所需要的区域合作模式。[4]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

      从地缘上的距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来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国家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感情。从当前各国的经济发展禀赋上来看,沿线国家既有处于工业化早期的经济体,又有制造业强国;既有自然资源禀赋充足的经济体,又有技术先进的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这些经济体互相之间在产业、资源禀赋上所具有的互补性使得区域性合作成为可能。互补性区域合作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济概况及联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总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不容忽视。按照狭义口径①计算,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涉及的经济体的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量都在世界上占据较大比重: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23.9%,进口占22.1%,吸收的FDI流入占全世界总额的25.7%(见表1)。

      特别要指出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涵盖经济体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产业结构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既有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农业占比超过20%的工业化早期的经济体,又有以德国、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经济体。从资源禀赋来看,既有人多地少、资源较为稀缺的经济体,又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禀赋充裕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之间在重点产业、资源禀赋上所具有的互补性使得区域性合作成为可能。但由于交通、物流等客观因素和文化等主观因素的差异,已有的区域性合作范围较小,还有继续扩大合作的空间。在2015年5月习近平访俄期间,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见证了总价值高达250亿美元的32项合作项目的签署,中俄之间深化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同时共同对国际关系产生政治影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不断拓展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其他国家建立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范式。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交通联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方面的交通设施和通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网络。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顺利运行的客观条件。当然,在交通基础建设上尚有改进空间,中国在这一方面上大有可为,应成为建设的主导者,积极参与到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提供技术支持和适当投资。

      一是铁路。在丝绸之路的北线,经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铁路可以相互连通,构成连接欧亚的铁路干线,这条路线即“第二欧亚大陆桥”;在丝绸之路的中线,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的铁路可以连通,并通过土耳其对接欧洲的铁路系统,也可以形成沟通欧亚大陆的铁路网;南线由于中东与北非的铁路基础设施薄弱,现在还不能形成铁路网。

      二是公路。欧亚大陆之间的公路交通便利,由各个国家高速公路组成的泛亚公路网和欧洲高速公路可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个国家的快速公路运输。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是北线和中线上的两个重要连接点,在哈萨克斯坦,可以连接欧洲E40公路;在土耳其,可以与欧洲E80、E90等公路进行对接。在南线,可由埃及连接中东与北非。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航空和管道同样值得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航空业较为发达,各国主要城市之间均有航班。区域性的航空中心包括中国的北京、上海,哈斯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阿联酋的迪拜,俄罗斯的莫斯科以及德国的法兰克福。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俄罗斯、中亚和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管道运输发达。俄罗斯、中东地区以及欧洲都建成了分布密集的石油、天然气管网。除此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建成了多条跨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见表2)。这些石油、天然气管网能够保障沿线各国的能源供给,但是需要通过建立更完善的合作机制和交易体系来实现供需对接。

      

      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概括为三点: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贸易额、增进交流。需要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网比较完善。相较于海运,铁路运输可以缩短运输时间;相较于空运,铁路运输则成本较低。以中国至德国的“渝新欧”铁路线为例,“渝新欧”东起中国重庆,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000多公里,主要是经过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网的北线,“渝新欧”平均运行时间比海运欧洲节约20天时间,随着“渝新欧”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其竞争优势将会全面提升。这里认为,铁路运输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占据领先地位的高铁技术等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如何将国内的交通系统和对应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系统进行对接,保证国内外交通运输渠道的畅通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基础指数

      为更好地了解各个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合作空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基础,这里采取了一个新的办法进行分析,计算了这些国家和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合作的合作基础指数。这一指数建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外贸尤其是与中国贸易的通畅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际竞争力这四个指标之上。通过建立合作基础指数,可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第一,甄别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的合作空间大小。第二,了解各主要国家在经济合作上的比较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建立不同的合作方式和交流机制。

      这里的国家样本是除中国外能找到比较完整数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德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尾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和其他国家相比与中国的合作方式有显著不同,在此不将其列入样本进行分析。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数据缺失较多,用来构建指数的关键指标严重缺失,因此不放入样本。这里所建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基础指数主要基于以下几类数据。

      1.国际竞争力指标

      这里采用国际竞争力指标来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所计算的最新版的全球竞争力指标排名。这一指标综合考虑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采用的数据是2015年初所颁布的最新版全球竞争力指标。在这一版本中包括了144个国家,其中最高的是瑞士,最低的是几内亚。采用的样本国家均在这一指标体系之中。在国际竞争力指标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项是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这一项与丝路基金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密切相关。

      2.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指标

      这里采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同样来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标。在全球竞争力指标的具体分项中,有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在这一部分中,世界经济论坛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分成两个主要种类:交通基础设施和电力以及通讯基础设施,并分别对这两类指标进行分析和测算,对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标给出了评分,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1分。基础设施建设的两类分项对于其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之开展合作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一方面,电力以及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国家,中国与之开展合作的空间越大。另一方面,交通类基础设施的水平和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缺少基本的贸易和商务交流条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就较小。交通类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国家,缺少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进行合作、建设本国基础设施以发展贸易的必要性,因此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需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对这一指标需要进行一定处理,而非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在样本国家中,伊朗的交通类基础设施水平指标(3.4)和样本均值(3.46)十分接近,且现阶段已和中国在交通类基础设施上有一些合作。2014年底,伊朗能源副部长马苏里表示,中国对伊朗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从250亿美元增加到520亿美元,合作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水利、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因此,这里把伊朗的交通类基础设施水平指标作为基准,计算各国与中国的交通类基础设施合作指标。

      3.经济发展潜力指标

      经济发展潜力指标和国际竞争力指标有一定的重合性。经济发展潜力高的国家往往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所具有的经济发展潜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为完整地考虑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在此引入两类并没有在国际经济论坛计算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中涉及的经济发展指标:过去五年各国的GDP增长速度和由Heritage基金会统计的2015经济自由度指标。通过这两个指标可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经济活动的自由程度。经济自由度指标含有50多个分项,为综合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这里采用综合自由度作为指标之一。

      4.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最后一类指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占这些国家的GDP比重。这一项数据采取每一个国家可得的最新数据进行推算。因为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水平都在GDP的100%之内,这里直接拿这些国家与中国贸易占比的百分比数据作为基础指标。

      在收集得到相关指标的初始数据之后,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理论的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得到了各个国家对各个分项指标的标准化评分。之后,对于每一个分项赋予1/4的权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指标中的每一分项分配了1/8的权重,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之上得出了每个国家的合作基础指数。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序,各国合作基础指数如表3所示。

      根据计算的指数,可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情况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合作基础很好,中国应该尽快与之加强合作的国家。这类国家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波兰。其中,吉尔吉斯斯坦的优势是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基础之上,与中国贸易占其GDP的比重达88%,因此其综合合作基础指数远高于其他国家。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波兰的共同点是各项指标的综合素质较好,不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地方是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占其GDP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因此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第二类国家是合作基础较好,但本国存在一定问题、可能会影响合作效果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的优点在于其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然而其经济增长速度指标在样本中仅高于乌克兰。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问题在于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伊朗的主要问题则是经济自由度较低。在与这些国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国家由于上述因素而可能存在的对合作的限制。

      

      第三类国家属于合作基础相对较差,需要从中长期考虑的国家。在分析样本中,主要是埃及和乌克兰。埃及的问题在于各项指数总体比较平庸,同时与中国的贸易相对较少。乌克兰是分析样本中唯一在过去五年保持负增长的国家。此外,其在样本中排在倒数第二的经济自由度和不稳定的政局都提升了投资于乌克兰的风险。[5]

      通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基础指数,可以对各个国家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产生更深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在区域合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在合作中根据不同国家国情研究投资可能和合作空间。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商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本身不仅仅限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对于民间合作、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既带来了商机,又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遇。从中短期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五种战略机遇。这些战略机遇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扩大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中国企业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在工程项目建设上,中国企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这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该地区总体来看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网络普及率较低和通讯设施覆盖度不足。另一方面运输干线上存在较多联通障碍,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铁轨规制,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上的丰富经验可以在这些国家推广,协助这些国家建设或升级基础设施,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福利的广泛传播和全面覆盖。

      第二,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缓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供需矛盾。可以把一部分在国内生产比较困难,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的产能转出去,在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并将产品运回国。一个例子是钢铁的生产,现阶段为了生产钢铁,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作为生产原料,承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另一种生产方式,那就是在铁矿石富集的资源国家建厂生产钢铁,将成品直接运到国内或在国外销售,这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电商、物流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海外业务。以京东为例,京东作为大型电商的优势在于其一方面建立了扎实的基础物流体系,另一方面直接和上游供货厂商保持密切联系,能够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偏好并及时反馈给上游厂商。京东可以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复制,通过国际合作在这些国家建立基础物流体系,将上游供货商所生产的产品运输到这些国家并反馈给消费者,从物流集结点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环节可以由当地企业完成。

      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的通信和通讯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华为等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在海外发展的丰富经验,一方面协助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积极进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通信终端市场,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通信的发展能够帮助经济福利的传播和进一步扩大,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本身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离岸人民币结算应该伴随着新的战略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发展起来。上述提到的各类战略投资机遇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业务,如果没有在当地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商机,不利于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和投资。与之相对应,中国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的投资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国投资中的使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建设全方位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策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大胆创新、务实合作、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总体而言,应遵循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先经济后文化的建设思路。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之间应当开展经济、贸易、金融、教育、旅游、反恐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一)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贸易总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产业互补性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广阔的和可提升的合作空间。如北线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有比较优势;而中线和南线的中亚、西亚国家则具有丰富的油气等资源。通过加强各领域的产业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经济带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提升贸易总量。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地质地貌、自然风光、古址遗迹等资源十分丰富,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中、南三线可加快旅游产业的开发,吸引经济带各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观光游览,进而增加各国收入,提升国际形象。

      为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应该积极合作,克服困难。2015年5月中俄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之中,既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建造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项目,也包括中国投资协助建设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项目。中俄间这些产业互补的一系列协议,一方面将俄罗斯相对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引入中国,另一方面由中国对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支持和投资。通过这些协议,在实现两国资源和产业优势互补的同时,加深了两国友谊,为后续的合作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积极做好战略规划,注重政策包容性和持久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情况不同,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和中国的亲密关系程度也不同。宗教文化情况比较复杂、经济发展不成熟的地区,不适宜硬性发展经济,而应主打文化牌。

      积极做好战略规划,成熟一个国家就发展一个国家,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建立起几个“桥头堡”和“珍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桥头堡”和“珍珠”会逐步连成一体,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同时,要注重具体政策的包容性和持久性,打好持久战,推动内外结合,借助于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浪潮,而不是强推。在访问白俄罗斯期间,习近平就提到,要把中白工业园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作为双方合作互利的典范。在之后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可以依照中白合作经验,降低合作过程中的阻挠,合作成果本身也将激发沿线国家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三)走市场化道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市场化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而不应完全由政府主导。应该动员中国的企业和社会民众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而不是靠政府下行政命令,让政府的某些机构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投资。走市场化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发挥丝路基金的杠杆作用,利用好金融市场的机制,用国家的基金做“种子”、作担保,在金融市场上融资,按照世界银行的办法,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有政府担保的低利率的资金,然后投资于这些国家,这不仅能够减少对中国政府资金的依赖,同时也引入全世界的金融市场的监督,用它们的力量来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通过PPP等融资模式实现金融创新,社会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来。此外,伴随着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居民到沿线国家旅游、开展商务活动、进行投资的数量和频率都会上升,社会资本会自发地发现投资机遇并带动一系列民间项目的兴起。这对由政府支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有力补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促进合作、拉动投资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发展丝路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可以通过参与丝路基金的形式,实现区域内部担保融资、货币合作和金融监管,共同应对经济波动。当区域内成员发生金融危机时,提供资金和政策援助,防止其经济衰退。区域内成员国也可以开展货币合作比如货币互换,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当前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互换多采取直接签署协议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直接而有效地拓展了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通过设置区域政策银行可以简化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互换的流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可以形成一个区域性金融安全网,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在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丝路基金应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基金的自有资本来自中国,但可尝试面向国际金融市场公开发行的长期性的低利率债拓宽融资来源。丝路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长期性的基础建设项目和其他相关建设项目,有条件的资产还可以通过打包上市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卖给公开的债务市场。这样丝路基金可以实现滚动式发展。与此同时,丝路基金应该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由相关的商业机构进行审计并严格监管。

      这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作了探讨,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中、南三条线,并明确了对应的沿线国家。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基础、交通联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基础。为量化分析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基础,重点构建了中国与各国的合作基础指数,该指数的依据是对象国的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潜力,以及该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根据测算的这一综合性合作基础指数,这里将沿线国家归入三类合作基础不同的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基础的差异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海外业务等方面的商机和促进人民币离岸结算发展的战略机遇,并提出了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扩大经济带内部贸易总量;积极做好战略规划,注重政策包容性和持久性;走市场化道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发展丝路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是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合作型区域战略。这一经济带跨域亚洲、非洲、欧洲,涉及经济、金融、教育、反恐等诸多领域,只要经济带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大胆创新、务实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前景和发展愿景将会非常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沿线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起国和重要成员,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和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到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来。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和政策建议》。

      ①狭义口径仅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经过的经济体。南亚、阿拉伯半岛、里海、黑海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未包括在内。

标签:;  ;  ;  ;  ;  ;  ;  ;  ;  ;  ;  ;  ;  ;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_丝绸之路经济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