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通状况的再认识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对流通地位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流通产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

笔者对近10年来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流通产业的产值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发展相关关系,以便更好的认识流通产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第一、二、三产业与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90年-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与流通产业情况

单位:亿元

注: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一、二、三产业与流通产业的值;流通业包括零售批发贸易。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根据表2,笔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流通产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性,其具体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流通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系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流通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流通产业与第一产业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9702,说明流通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与第二产业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9963,可见流通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表2还说明流通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相关性;流通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相关性高于第一产业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流通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又高于第一产业。所以,流通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一)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分析

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可以通过所实现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比重越大,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也越大。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一同流通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及社会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有关。也就是说,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越高,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越高,流通业对GDP的贡献也越大。因此,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程度也是衡量一同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流通产业与GDP的增长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1981年-2001年我国GDP与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流通产业增长率。资料来源:同表1。

从表3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通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9%,比1981年增长3个百分点。2001年流通产值达到7823.5亿元,增长率为7.8%,小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比例8%。流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24.2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29%。同样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在1988年和1992年流通产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0%,当年GDP增长率也均超过11%。由此可见,流通产值对GDP的贡献越大,GDP增长越快,所以流通产业的发展好坏对GDP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从国际经验发展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还是比较低的,流通产值占同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国际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流通产值贡献的国际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夏春玉《流通概论》,14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从表4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流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12%,美国最高,达到16.7%,几乎是我国的二倍。由此可见,我国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还和美同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对同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还达不到西方同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说明我国流通产业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二)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分析

流通业具有技术相对简单,工作时间、地点相对灵活等特点,这都决定了流通业具有很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从两方发达国家发展来看,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考察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的大小,可以用流通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即一定时期内流通业就业人数占该时期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越大,流通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也就越大。近10多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如表5所示)。

表5 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从静态来看,2001年我国流通业的就业量为4737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量的6.5%,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2001年我国农业、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45.2%、11.1%和6.5%,我国流通业的就业贡献仅次于农林渔业和制造业,列第三位,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因此,我国流通业也发挥着“就业机器”的职能。

从动态来看,我国流通产业的就业贡献不断增加,由1980年的3.2%,增加到2001年的6.5%,20年增加了两倍,其中1997年最高,达到6.9%,近两年来,就业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的增加趋势没有变。人们可以从国际发展经验得到证明,流通产业对就业贡献的国际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流通产业对就业贡献的国际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夏春玉《流通概论》,16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从表6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是很大的,发展最快的韩国,从15.2%上升到22.8%,平均就业贡献最大的是日本,基本维持在22%,是我国同期就业贡献的4.2倍。德国的流通产业对就业贡献相对而言较少,但是也是我同同期就业贡献的2.74倍。可见,我国流通产业的就业贡献还是比较低的。这说明我国流通业的就业空间还很大。

(三)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流通产业增长贡献率的经济意义是指流通产业增长的贡献额占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重;流通产业增长贡献额的经济意义是指流通业增长使当年国民经济增长多少百分点;流通产业产出弹性系数的经济意义是流通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使国民经济增长多少百分点。流通业贡献额和流通业产出弹性系数都是衡量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指标。前者是指经济增长贡献的绝对数(增长率);后者是系数,即流通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使同民经济增长多少百分点。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流通业增长贡献率=流通产业贡献额/国民经济增长率(1)

流通业增长贡献额=流通业增长率×流通产业弹性系数(2)

流通产业弹性系数公式推导如下:

设:Y[,t]为一个国家第t期的国民经济总产出(用GDP表示)

n为该国家创造国民经济总产出的产业数

Y[,i,t]为第t期第i个产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

则:

式(11)表明,若第i个产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增长1%,则该国国民经济总产增长B[,i,t-1]%,所以B[,i,t-1]是第i个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总额弹性系数。根据各产业产出弹性系数B[,i,t-1]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它们对经济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小。

根据以上公式,对我国1981年至2001年各产业的增长率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回归分析得到以下模型:

式中:S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X[,1]为农业净产出增长率;X[,2]为工业净产出增长率;X[,3]为建筑业净产出增长率;X[,4]为流通产业净产出增长率;X[,5]为邮电通信业净产出增长率。

检验表明,所有系数t的值均大于2,表明各项系数完全符合显著性检验的要求,拟合度很好。公式(12)表明,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商品流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3%,或者说,商品流通的净产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103%;此外,工业净产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4279%;农业净产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2063%;建筑业净产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0264%;邮电通信业净产出增长率每增加1%,将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067%。可见,中国流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次于工业和农业而居第三位。

根据以上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推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1981年-2001年我国主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从表7可以看出,从产出弹性系数看就单个产业而言,流通产业居于第三位。从增长贡献额、增长贡献率来看,分别为1.05%、10.94%,流通产业已经仅次于工业,居第二位,可见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大。

我国流通产业对经济贡献的地位已经居第二位,但是从国际流通业发展来看,产出弹性系数还比较低。在1973-1993年期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1525、0.1378、0.1381、0.1063、0.1472、0.1281,这说明我国流通产业弹性系数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流通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分析

按照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一、二产业原有的劳动力就会显得相对过剩,必然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兴办第三产业,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见效快,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例如重工业部门每安排一个劳动力,需要增加10000元的固定资产,轻工业也需要6000元,而流通业或其他服务业,每万元资金可安排十人甚至几十人就业。2001年我国流通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4737万人,就业贡献率在非农业产业中居第二位。正因为流通产业具有大量吸纳劳动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解决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流通业。

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流通业的发展尤其是批发零售、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饮食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它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在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样将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具保守估计,在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将有1亿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如何安排这些人口,只靠第二产业吸纳这些人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发展第三产业,而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可想而知流通产业所将肩负的责任!

综上所述,流通产业对GDP贡献、就业贡献、经济增长贡献、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流通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而流通产业应该是适当超前发展的先导产业。所以,现阶段必须充分认识流通产业的作用与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标签:;  ;  ;  ;  ;  

对流通状况的再认识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