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分析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全过程审计_体育管理论文

基于经济分析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全过程审计_体育管理论文

基于经济分析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全过程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场馆论文,全过程论文,经济分析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主要模式包括俱乐部经营、承包经营和自主经营等,其中任意一种经营模式背后,都涉及到资金往来,只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模式加以审计,才能保证体育场馆建设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俱乐部经营

      目前,多数高校采用传统模式管理体育场馆。这种封闭式的经营范式并不能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带来更多动力,相反,会使体育事业的发展持续陷入僵局。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高校体育场馆,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健身活动的便利,一些高校将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在一起,充分借助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发展以体育协会与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体育运动。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组织,都可以自愿加入,组成具有各自任务和目标的体育组织。高校通过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完成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模式,无论是场馆出租,还是提供培训,都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内外有别、社会化经营的管理方式。

      2.承包经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活动逐渐兴起,各项与之相关的活动不断广泛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场馆逐渐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迎接和举办赛事时可以够提供场所和相关服务,其社会功能正在不断显现。然而,虽然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在社会化体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自主经营还是俱乐部式经营,都难以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难以规避因权力的过度集中和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承包经营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承包者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与所有者之间的责权关系。这种承包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表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逐渐趋向于市场化,无论是校内承包还是校外承包,都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在教职工、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下,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资源和服务。

      3.自主经营

      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推向市场,并向社会开放,不但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也能够体现高校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意愿,更能体现全民健身的诉求。在今天的高校中,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体育赛事的举办,都较之于其他社会组织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紧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紧紧抓住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不断高涨,通过自主经营和主动出击,很好地吸引了一个庞大、稳定的社会消费群体,在体育场馆市场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金、便于管理,一些高校体育场馆通常经由本校体育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保证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课外活动等的顺利、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又能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高效调配和配置各类体育场馆资源,更好地为社会群众服务。

      4.合作开发经营及管理

      资金短缺是高校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投入不足和无能为力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和进度,针对这种状况,其出路就是把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推向市场,吸收社会上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参与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合作。具体办法是学校负责提供地皮规划和监督,开发商负责投资和建设,产权归校方,经营管理权和效益归开发商,开发商负责保证校方的正常教学和训练使用,其余时间自主经营,校方根据开发商投资的数额及收益情况合计出其经营管理的年限,保证开发商有一定比例的经济收益,经营期满开发商将经营权交还校方。管理上由校方成立场馆科,对本校体育市场做前期调查,并对现有场馆设施做一个精确评估,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方案,让合作资本参与管理;除保证正常教学和训练外让其自主管理,维护责任也由其负责,自负盈亏;双方以合同形式约定责、权、利,场馆科代表学校负责协调现有场馆和新开发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服务好开发商,并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经济功能与特征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其在后期运行阶段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使得体育场馆维护缺位,甚至会导致设备损坏、废弃等。从这个角度讲,有必要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特征和经济功能,以便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对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为全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功能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具有商品属性,无论是采用何种经营和管理方式,经营者、管理者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因此,在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对本校的师生员工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收费标准,甚至不收费,并将其看做是国家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学校有义务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设施,或者象征性的收取一定费用。这样一来,就为高校体育场馆的所有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合理借助价格杠杆撬动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经营和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过程中,要以开放性和公平性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馆给出不同的收费标准、制定不同的价格。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体育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能够得到全面的体育锻炼。比如,对那些能够容量较大、多体育锻炼不具有过多要求的场地设施可以考虑免费开放;对于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场地等,实行校内无偿开放,校外有偿开放;对于在资金和人力方面投入较大的体育场馆要实行有偿开放,以便平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资金和人力,最大限度地彰显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此外,还应注意的是,高校体育场馆与一般服务性行业不同,任何从单纯经济实体的视角对其加以经营的做法都将引致效率低下,也就是说,高校体育场馆因其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特征,只有借助市场手段才能提高其使用效率,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2.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场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情况,即对场馆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能力时,场馆的边际生产成本就趋近于零,增加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很难增加其运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就需要对消费者承担的拥挤成本进行计算,当这一变量持续增加时,就应该停止体育资源的免费供应,以便出现过度消费的状况。同时,为了更好地缓解或者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资金等问题,可以从制度的角度限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者是通过增加消费成本而消减消费者的规模。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体育场馆就具有了共同物品的属性,与之相关的消费行为需要被公平对待,任何消费者都有权利通过消费享受体育场馆实现承诺对外开放的各项资源,因此,消费者应受到公平对待。

      作为一种公共物品,高校体育场馆还存在正的外部性,即“利益的外益性”。一方面,社会公众会从体育场馆的开放中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体育场馆资源的外部性能够向全社会传递体育锻炼的信息,提供体育锻炼的资源,整个民族素质都会因此得到提升。当然,为了使体育场馆的开放得以持续,需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经济效益给予重点考虑。比如,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形式补贴场馆的维修、维护等费用。这样一来,不但能为校外人员的身体锻炼提供便利条件,而且也使体育场馆的经营环境得到改善。

      三、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全程跟踪审计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场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了要在制度、运营等方面给予思考和支持外,还应在资金的使用、筹集、监管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在强化对经济合同的审核和管理、注重工程造价审核、强化对结算资料的核算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高效和公平。

      1.强化对结算资料的核算

      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合作单位或者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完整、准确的编报结算资料,并对所有结算资料予以审核和复核。比如,要对建设项目的验收记录、竣工报告以及图纸和文件等进行审核,看其是否齐全、合规和真实,只有达到了结算要求,才能确认其符合高校和社会的利益诉求。此外,在对结算予以初步审核时,要对相关责任人、暂估价款的调整和各建设工程的费率等要素进行审计,看其是否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当然,为了更好地维护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可以在体育场馆运营的过程中,组织召开审计专题会,对结算审核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审核,寻求基建、财务、外审和施工单位的有效配合,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2.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

      对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工程进行审计时,要依据统一协调、分项目实施的要求进行。这是因为,时至今日,高校体育场馆建成之后的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场馆业主的高度重视,是高校体育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为此,高校体育场馆如果聘请专人进行管理和运营场馆或者独立经营,就应在保证其良性运营的基础上,使场馆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收入能够得到监督和审查,以实现其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强化对经济合同的审核和管理

      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都是在维修改造基础上进行的建设工程,但是,即便施工图纸完备,也会因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资金的使用陷入困境。为此,在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今天,需要在合同签订之时就对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运营成本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比如,可以通过高校的审计处联系相关管理人员,一起对场馆的存量资源和流量资源进行调查和了解,分析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要将考虑到的状况在合同中明确体现,对设计变更和洽商签订条件等问题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尤其是相关设施的建设进度、进度款的支付时间和比例等问题,要做到严格把关。

      4.注重工程造价审核

      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不可避免地要对场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而针对这些状况,应对其进行全方位动态跟踪控制。比如,在场馆运营之处,就应注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项目人员的检查,对是否按照投标文件约定配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审查;对运营中按照经营合同的履行情况、对参与的各方进行综合审查,看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洽商内容的改变要及时加以审核;尤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重大质量、安全等问题,要第一时间给出书面审计建议,以便相关单位能够对其进行落实和整改。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理念正趋向于成熟,场馆建设也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尤其在建设和谐社会、讲究文化生活与精神文明的今天,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不但要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只有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场馆内各种设施、各类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这就需要从制约高校场馆发展的因素着手,在不断优化场馆市场化和社会化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对其建设过程进行全过程审计,以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掌控运营收入与开支,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  

基于经济分析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全过程审计_体育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