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张桥小学 233200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展望同期发展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社会的发展意义最为重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前的信息社会,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正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其工作在实行中有较大的难度。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是时下工作的重点,文章就以浅谈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为方向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微课程 设计
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信息技术,对我们平时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的要求。“微课程”就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面就从信息技术微课程及其设计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信息技术与“微课程”
1.“微课程”的概念。“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主要是针对当前信息量日益增大以及解决传统学科课程知识的繁冗性、独立性带来的弊端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照顾个体差异和需求等特性而备受关注的一个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2.“微课程”的特性。“微课程”具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方法与表现形式灵活、易于理解以及与真实世界联系密切等特性,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知识表达的不足。尤其是在当前日益趋向数字化环境下的“微课程”形态,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微课程学习包”进行学习,又可以承担“传统课程补丁”的作用。对于它的研究和应用,必将成为解决知识获取并突破瓶颈的有效方式之一。
3.信息技术与“微课程”的关系。由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与具体计算机操作紧密相关的,是以“授人以渔”为目的,因此特别适合微课程小规模的教学。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能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营造更加完美的条件,达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辅助学科知识获取的目的。二者属于最佳搭档,从而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功效。
二、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定位
信息技术微课程,顾名思义是指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课程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技术作为我们实现课程的手段。广州大学田秋华教授认为:从学科视角来说,信息技术微课程是将信息技术学科根据其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群,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从技术视角来说,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用于教授特定内容的教学材料,是小容量的教学单元,涉及多门领域,支持广泛的学习结果。前者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流形式,后者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微课程”的整合形式,但不是信息技术与“微课程”的简单整合,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度融合于“微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环境方面看,还是从整个课程开发模式方面看,它都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可以作为常规的课程学习包,优化现有的课程教学,也可以作为“课程补丁”或为能力拓展所用。它具有综合性、个性化、简易性、结构易更新、功能易使用等特点,集中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
三、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的设计工作存在于包括信息技术教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关老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的方向,根据教育系统制定具体的大纲要求,制定出明确的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对教育部指定的专业教学用书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设计,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在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自身教育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其教育教学经验不断丰富,通过对其个人魅力提升的方式,提起学生对新技术相关知识的兴趣,使科技教育这种形式更好地融入到现在的教学模式中。较强的代入感是这种教学方式被广大学生接受的前提,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以及任课教师都可以在这方面作文章,进行相关的微课设计。
在满足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的具体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相关信息技术教师还有很多的细节工作需要做,能否对这些细节问题做到恰如其分的掌控,将直接决定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所以,信息技术微课具体的制作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微课的具体制作中,必须满足完成后的微课课件大方美观、条理清晰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制作完成后的微课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性格喜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尽量多地加入卡通形象、精美的动漫配图等,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此外,在需要学生们进行较为复杂的实际动手操作的信息技术知识教授的时候,视频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动和静这两种事物形态中,孩子对动的事物较为敏感。所以视频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在实际的操作中,微课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微课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所有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田秋华 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2]皇甫全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作者:陆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课程论文; 目的论文; 工作论文; 学科论文; 教学工作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