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角色来探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论文_陈海燚 余冰 曾鸣 徐会娟

从教师角色来探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论文_陈海燚 余冰 曾鸣 徐会娟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择校热”的加剧、“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合理”以及“义务教育的失衡”等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形态,于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就应运而生,理论上来讲,这本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良好手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问题重重。接下来,将会探讨在这一政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师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这一群交流的教师,他们的权利是否得到了保障,该政策是否切实促进了教育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小学教育;交流轮岗政策

1“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概念的界定

教师的轮岗制度,是以实现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配置为目标,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山区)学校,中心学校和周边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的一种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从“教师的轮岗制度”概念中,可以得知其本质就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义务教育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本政策中的主体-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而言,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否有着选择的余地吗?

2教师的角色扮演

2.1被支配者

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本身就具有编制,自己的流动性较差,主要受学校主导,对于教师的校本管理较为缺乏,再加上目前的教师的交流制度在执行上倾向于强制性和刚性,在对教师的交流管理上,没有尊重教师的意愿和专业需求。多是由学校单方面分配、决定,而流动教师也多半是被动交流,充当着被支配者的角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出来,也易导致教师交流效果差,问题繁多。

2.2受害者

教师在交流轮岗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其某些权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首先,对教师专业发展稳定性的破坏。“交流轮岗政策”的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流动”,教师需要脱离原有的学校,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教师在原有的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教学风格还未定型,就不得不转入一个新的环境,频繁地改变环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适应变化,这对于教师稳定成长是不利的。

其次,教师的工资发放的问题。参加交流的教师的工资来源何处呢?是由原学校进行支付呢?还是由流入学校支付呢?如果由原学校进行支付,那么原学校是否有“失了人才又失钱”的抱怨之感呢,如果由流入学校支付,那么对于农村地区或者山区学校是否又加重了负担呢。究竟流入教师的工资发放问题该由谁来负责呢。据调查,目前北京市交流教师的工资大体上还是由原单位来发放,这对于原单位而言又是否公平呢?

另教师承担着身心健康的风险。教师的交流轮岗政策意味着教师要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打入一个已经长期稳定性的人际关系,而且早期的时候,流动教师还需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是排挤,难免会感到内心苦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的女教师在工作之际也会特别地忧心孩子,教育热情降低,放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够,有的流入地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长期以来,教师的身心健康易存在风险。

最后是,交通安全问题的威胁。教师一般都会在就职的学校附近买房,通常也就是几分钟的车程。而流动时学校没有采取“就近”的原则,就容易使得流动教师远离自己的家庭,被交流到离家一个多小时的地方去。在长久的上学、放学的路上,无疑是提高了教师交通安全的危险系数。

2.3主动奉献者

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中,也存在不少自愿作为流动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秉持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祖国的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职业道德情感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想要评职称或者提高工资待遇的教师存在。

3教师角色所反映的政策失真现实

3.1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教师习惯了原有的文化,并且在工作岗位上有了一定的起色后自然不愿意交流到其他学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难免会有“前途未卜”之感。而且不少学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将自己学校优秀的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甚至将交流轮岗作为一种对教师的惩罚手段,将那些“不负责”、“不听话”的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

3.2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

教师不愿意轮岗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关于教师轮岗交流的保障不够完善。交流的教师家中有要照顾的父母和幼儿,如果教师交流地较远,该如何照顾家庭呢?政策中规定的交流时间期限、福利待遇、职称职务评审等有关教师的切身利益能否切实实现呢?如若没有实现,又该如何维权呢?种种的这些后顾之忧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最终有违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失真。

3.3轮岗教师管理方式不当

轮岗教师会暂时“脱离”原来的学校,而与所轮岗的学校建立起短暂的关系,而轮岗教师的工资、福利等还是多由原学校负责。这样一来,工资发放单位与任职单位的分离极易导致教师轮岗期间处于无真正管理主体的尴尬境地。这也容易使得轮岗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最后交流政策所想达到的教育均衡目标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轮岗交流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困境。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学校、教师、政府共同努力,使轮岗交流政策的目标切实实现。

参考文献

[1]马焕灵,景方瑞.教师轮岗政策实施问题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张钰,张振助.中国义务教育公平推进时政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周德义,李纪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8 -23.

[4] 谢慧盈.“全科型”优秀小学本科教师培养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金传宝.美国教育之要素主义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教育学报,2005(4):21-25.

[6]钟秉林.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8):卷首语.

论文作者:陈海燚 余冰 曾鸣 徐会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从教师角色来探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论文_陈海燚 余冰 曾鸣 徐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