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对策探讨论文_余小云

余小云

(南京市江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苏 南京 211000)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风险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临床供应室护理工作期间存在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比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风险发生率。结果:风险防范对策未实施前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实施后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至12.5%;医院供应室工作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工作流程不合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最为常见。结论:医院供应室护理期间风险性因素相对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护理,以便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06-02

供应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场所,主要负责器械回收、清洁、消毒等工作,该场所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护理期间风险因素的存在,间接增加医院风险事件的发生[1]。因此,必须从供应室护理工作风险角度出发,对防范对策进行探讨,进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面,本文将我医院供应室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抽选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16例,年龄位于24-53岁阶段内,平均(42.5±1.6)岁;其中,工作资历在3年以下护理人员3例,工作资历6年护理人员3例,工作资历在15年及以上护理人员10例。16例护理人员中,专科学历6例,其余10例均为本科学历;且获得初级职称护理人员6例,中级职称护理人员4例,高级职称护理人员2例。

1.2 方法

发放护理工作调查表让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回顾,从而确定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

1.2.1供应室护理风险

1.2.1.1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目前,临床供应室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护理人员认为不接触患者,均不会出现医疗纠纷,此类错误观念的发生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供应室护理人员不直接接触临床患者,但供应室内所存在的物品、器械等均用于患者临床治疗中,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健康,诱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风险防范认识,利用日常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

1.2.1.2知识缺乏 供应室消毒护理人员上岗前期未进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缺乏一定的消毒知识,消毒期间未正确摆放消毒物品、器械或消毒不彻底等因素的存在,均会致使消毒失败。若因为此种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医院将承担法律责任[3]。

1.2.1.3日常工作风险 ①收发器械、物品。此环节护理人员将直接接触污染源,细菌相对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是收发器械为同一人完成,将无菌物品、污染物品集中存放在一起,致使交叉性感染;②清洗。针对基层医院来说,物品清洗期间均为护理人员手洗,一旦物品浸泡时间不足、清洗不认真、清洗后未及时擦干等,均会影响灭菌结果,加大交叉性感染率。此外,若物品清洗过程中化学用品使用不当,会损伤自身皮肤,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③物品包装。此过程常见现象为物品包装袋内存在其他异物,造成后果为延误临床疾病治疗[4];④物品存放。无菌物品存放区域不干净或存放物品超过使用期限等,均会污染环境,诱发感染。另外,若物品灭菌处理期间未及时关闭容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诱发感染。

1.2.1.4护理记录不规范 一般来说,供应室护理工作记录包括:消毒、灭菌、照射等,由于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该记录工作,未真正认识到此记录在解决医疗纠纷中体现的重要性,致使记录期间出现遗漏操作、记录不及时等现象,使供应室护理工作缺乏真实性。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若没有较为完整的书面表达来证实操作过程,则意味着未执行该操作,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极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1.2.2防范对策

1.2.2.1加强风险教育 医院可利用日常时间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系列健康教育,包括:法律知识、风险防范等,让护理人员改变自身工作观念,将安全第一作为工作主要原则,从而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并且,还可组织医院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这样可让工作人员从中吸取教训,从自身科室工作过程角度出发分析存在缺陷,并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5]。

1.2.2.2规范记录 临床报告显示,医疗纠正处理过程中强有力的文字说明作用突出,因此,供应室护理人员应规范自身记录操作,认真做好每项操作记录,科室护士长每天按时检查,以便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自身权益。

1.2.2.3知识培训 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医院可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培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消毒技术、医疗事故处理等内容讲解,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充分掌握各个操作流程,并要求其将法律观念贯穿于每个环节,从而将风险事件扼杀于萌芽中。同时,医院还可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范、护理管理等制度,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便于风险事件发生时责任到人。此外,还应加强制度查对,物品包装时认真核对,确定其数量、性能等,多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包处理;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消毒物品,消毒结束后摆放至正确位置,标明使用期限;确保正确下放物品,保证灭菌物品完整、安全[6];按时安排工作人员保养供应室设备、仪器,保证正常运行,适当增加设备运行车辆和人员,合理下放设备;减少和感染源直接接触机会,注意自我防护,预防细菌感染。

1.3 观察项目

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知识欠缺、工作流程风险、护理记录不规范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防范对策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差异性鲜明(P<0.05)。其中,防范意识淡薄率为25.0%,工作流程风险率为18.8%,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详细见表1数据。

表1 对策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 (n,%)

3.讨论

目前,供应室护理工作期间存在各种因素,易诱发风险事件,加大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从本文结果得知:风险防范措施未实施前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为12.5%,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强化供应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正确认识供应室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供应室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可从根本上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为科室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庆莉.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21):295-296.

[2]林瑞云,李楚萍.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24(15):31-33.

[3]白海棠,刘静存.新形势下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18(08):127-129.

[4]于丽军.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6(11):257.

[5]黄永辉.探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8):4224.

[6]陈静.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索[J].中国处方药,2015,12(03):135-136.

论文作者:余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对策探讨论文_余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