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化与传统背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_文学论文

庸俗化与传统背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_文学论文

媚俗化与传统背叛——当前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记论文,化与论文,误区论文,文学创作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1)09-0089-04

传记文学是近年来颇受读者欢迎的一种文学样式,每年都有大批作品出版问世。文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传记文学正处于繁荣时期。然而,在这一繁荣背后,一些评论家也同时看到了传记文学创作中所面临的病症,指出了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就传记文学在题材选择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谈谈当前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

一、市场左右价值取向,媚俗影响审美作用

在市场大潮中兴盛起来的传记文学,直接受市场指挥棒的左右。一些刊登人物传记的杂志,如《名人传记》、《人物春秋》、《传记文学》等应运而生,国内一些出版社也大量推出传记丛书,古今中外的名人几乎都有人为他们作传。什么人的传记好卖就出什么人的传记,大家都来抢同一传记题材,于是经常出现重书的情况,如关于香港富豪李嘉诚的书以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传记,版本都不少于七八种。

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传记文学的取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了传记文学的价值取向。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好奇和找刺激心理,传记文学逐步走入了媚俗化的误区。

误区之一:偏重历史人物,传记远离现实。

有一段时期,电视剧创作中历史题材十分走俏,《雍正王朝》《三国演义》等电视剧播出后,传记文学中出现了大批历史人物的传记,如二月河的皇帝系列、曾国藩、刘伯温、吕不韦等人的传记,都曾一度风靡。毋庸置疑,历史传记文学如果能结合当前的现实,不是简单地对历史进行翻版,而是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从中找出对现实社会有启发意义、有影响的人物进行文学化挖掘,这样的传记作品应该有其审美价值。但有些作品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如“十大太监”、“十大美女”等,这类媚俗作品,其生命力不会太强。历史发展到21世纪,人们更多地关心的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历史人物传记,离现在越远,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就越大。因此传记文学的主人公,应该由历史人物走向现实人物。

误区之二:大写丑恶人生,美丑混淆。

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必须努力去挖掘主人公对现实社会有启发作用的一面。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审美作用。然而当前的一些传记文学,则更多地停留在“溢恶”上。看一下传记作品的名称,人们就会发现目前传记文学所存在的某些不良倾向。在长篇巨著中,有《蒋介石大传》、《希特勒全传》、《林彪传》、《汪伪特工李士群》、《汪精卫传》、《山本五十六》、《中统巨枭徐恩曾》、《十大土匪恶霸》、《坤沙家族》等等,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的传记可谓琳琅满目。很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所写人物产生感情,没有站在批判的立场来写,这样容易给一些读者以误导。

短篇的名人传记也存在倾向问题,如一篇写希特勒手下隆美尔的传记,把他夸大成天才的军事指挥家,吹捧其为“沙漠之狐”。还有一些写黑社会人物的传记,片面夸大其智勇双全的一面,误导青少年对他们盲目崇拜。

误区之三:只为名人作传,忽略普通人。

就目前已出版的一些人物传记来看,伟大、名人的传记占很大比重。很显然,作者和出版社是要靠名人效应来促市场效益。这种做法将使传记文学的路越走越窄。

伟大传记有不少像《开国领袖毛泽东》这样的优秀作品。还有不少科学家的传记,也对广大读者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的“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共42本,也选择伟人上包罗各个方面的人物,很受读者欢迎。名人传记中,基本上局限于两大类:一类是文体明星,另一类则是商界富豪。前者如珠海出版的《台北女生林心如》、《狂野歌后张惠妹》、《情歌王子张信哲》等“影星影迷丛书”及《香港四大天王》(4本传记)、《香草美人邓丽君》等等,后者如《香港超人李嘉诚》、《鲨胆大享郑裕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等,这些名人传记,更多地写他们成名后的生活,而不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他们奋斗历程上。

《中国作家》杂志的何建明先生指出,小人物也可以体现历史的某些侧面,因而传记文学的主人公可以是大人物也可以是小人物。解放军出版社的李鸣生进一步指出,传记文学主人公的范围必须扩大,应该有多元化格局。广东有人写了《我的母亲》一书,该书真实地写了一位普通母亲的平凡人生,同样受到欢迎。可见,关注普通人,传记文学才能扩大审美范畴,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二、背叛传统创作原则,求真反而胡编失实

传记文学是以真人真事作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体裁,真实性是这一文体的基本要求。人物传记并非今天才有的新事物,中国古代早有之,自古以来传记文学作家都遵循真实性的创作原则。

中国的传记文学最早应该是孕育在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之中,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些传记作品,堪称短篇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描写项羽,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和《淮阴侯列传》中,作者把项羽塑造得栩栩如生。不同的篇目有不同侧重点,但都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模式,使史传文学“踵事增华”的创作原则作为传记文学的传统确立下来。所谓“踵事增华”,就是要求史传文学忠于史实,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但是现在的不少传记文学作品更多地采用了想象和虚构的创作方法,使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大受影响。

关于当前传记文学失实的问题,解放军出版社的李鸣生曾指出,传记文学失实有两种情况:首先从哲学角度看,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历史)的不可重合而无限接近性使然;其次是作家缺乏史德,人为地造假使然。对于第二种失实,评论家何西来分析说,作者写谁就会对其产生感情,想把主人公写得非常完美,因而就会出现“尊者讳”的现象;此外,有些作者会受主人公及其家属的干扰,而不敢写出主人公的反面。除了上面所涉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是亲自采访作品的主人公,对历史人物的事迹材料占有很不够,更多地靠虚构来创作。

邱永汉是一位台籍日本商人,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性。关于邱永汉的书出了很多,但都是根据邱永汉本人写的几十本书改编的。对照有关传记和邱永汉自己的书,可以发现有些情节是作者虚构的。还有一本关于赌王叶汉的传记,作者坦言其中有些虚构,诸如根据一张叶汉与某位知名人士的照片,就虚构了当时他们的一番对话。合照上的两位名人均已作古,他们当时是否说了这番话,真是“死无对证”。

有时作者不想方设法去采访主人公,却又想通过虚构来给人造成某种程度的真实,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台北女星舒淇是近年来十分走红的人物,她的一本写真集以大胆开放风靡两岸三地。移师香港后舒淇更是如日中天。台港的一些娱乐杂志常常大篇幅介绍这位女星,内地一些报纸也常常可以看到她的消息。为了抢占商机,沿海一家出版社推出了《激情·原色舒淇》一书,该书推出后销得很不错。然而事隔不久舒淇的经纪人便指出了其失实之弊。2001年1月8日《广州日报》以《恋事被出书敛财,舒淇黎明不予理会》为题刊了舒淇经纪人文隽对此书的评价。“我早就看过那本书啦,完全是作者闭门造车创作出来的,有知识的人一看便知是假的,里面我还一人分饰两角呢,连《风云》导演都未搞清楚!我同舒淇看完之后,只觉得好笑。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干吗要告!”

第二天出版的《新快报》生活副刊也刊出了舒淇经理人文隽和黎明经理人陈善之对该书失实的评论。该书中有的话,特别是舒淇与黎明在日本谈情说爱的细节,被描写得十分生动,仿佛作者就在身边一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张先生是一位来自东北的作家,他另一本传记《酒井法子》也存在类似的缺点。

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生命线,如果一部传记全是编造的故事,那与小说又有何区别呢?传记作品之所以在市场上走俏,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因为作品的主人公是确有其人,并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背离传记文学的传统方法,以虚构故事来创作传记文学,必然把传记文学引向误区,从而丧失其读者市场,最终使这一文体走向衰落。

三、人物缺乏个性特征,形象单薄无立体感

文学形象的典型化,要求在典型环境中来塑造典型人物。惟其如此,人物才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纵观当前传记文学中的人物形象,除极少数优秀作品之外,绝大部分主人公缺乏个性特征,因此也缺乏其应有的魅力。人物缺乏个性特征,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作者在作品中做了主人公的代言人,直接对主人公的个性品德等加以认定,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去品味。例如《神秘富豪郭鹤年传》第35章写道:“郭鹤年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生活简朴,和蔼可亲,谦逊有礼,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孝顺母亲的美名广为人知。”作者成了评论员,更多的是以叙述的笔调,而不是进行生动的描写来让人信服。

要写出个性特征,当然应该抓最本质的东西。中共中央史学会副秘书长张琦指出,有的作品忽视了主人公与众不同的一面,对其品质、思想、人生轨迹笔墨不足。这样的作品苍白无力,人物缺乏立体感,而且歪曲了人物的真实魅力。从另一面看,许多传记作品忽视了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活动,也是造成形象缺乏立体感的一个原因。没有情感的人物,尽管作者写了他的许多活动,给人的印象仍然是一个“木头人”。没有心理活动的描写,人们难以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典型,而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文学形象的典型化,要求在典型环境中来塑造典型人物。惟其如此,人物才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纵观当前传记文学中的人物形象,除极少数优秀作品之外,绝大部分主人公缺乏个性特征,因此也缺乏其应有的魅力。

有不少传记作品,其创作材料不是直接来源于对主人公的直接采访,而是从报刊和网上下载资料。报刊与网上材料大多为新闻的报道,材料本身缺乏对人物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的描写,作者又不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拼凑成书,难免有这方面不足。如《回来张信哲》采用的都是网上资料,极少心理描写。因为没有对活着的主人公进行采访,作者不敢乱写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只能依材料堆砌。

快餐化是当前传记文学创作的一大倾向,也是造成作者无暇致力于人物情感和心理刻画的主要原因。仓促出版,以短平快形式出现的传记文学为数不少。一本介绍歌星陈晓东的书,书商只给作者两天的时间写5万字,为赶时间作者就把一些剪辑的资料拼贴在一起,一天半就完成了。这样的快餐作品,连作者本人的加工都极少,哪里还谈得上情感化和心理描写呢?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作者不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显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人物个性的塑造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水浒传》为例,许多英雄形象都是在矛盾冲突中来塑造的,林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开始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既不敢反抗也不愿反抗,但是高衙内调戏他妻子、又将他骗到白虎堂陷害,直至到仓州烧了军仓要置他于死地,他才不得不杀人而上梁山。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变化非常真实可信,人物的个性特征也非常鲜明。当前的传记文学作品,极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然而,有的作品确有回避矛盾之嫌。有一本写港台富豪的传记,其中一章涉及到该富豪是否参与毒枭洗黑钱,作者只是机械地引用某报的消息,称该富豪“与大毒枭合揾作银。”另一章则引用该富豪否认此事的文告,并声称欲采取法律手段云云。看到最后也不知道该富豪是否参与了毒枭的洗黑钱之事。名人在创业奋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矛盾,如包玉刚与英商争夺九龙仓等,只有将人物放到矛盾冲突中刻画,才能更好地突出个性。

四、叙事模式单调平板,结构艺术亟待提高

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一般来说,叙事模式包括叙事时间(连贯叙述、倒装叙述、交错叙述)、叙事角度(全知、限制、纯客观)和叙事结构(是以情节为中心还是以性格或背景为中心)。当前的传记文学在叙事模式上,显得极为单调乏味。

首先在叙事时间上,大部分作品都采用连贯叙述的方法,将主人公的一些琐事按时间的先后组合在一起。这种平铺直叙的写法,类似于史传中的“编年体”,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成为长篇“流水账”。

广州某出版社的《神秘富豪郭鹤年传》一书,共24万字分39章。作者除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郭鹤年的神秘低调,从第二章起至第十章,都用来介绍郭鹤年祖上在南洋的创业情况以及他家族成员的一些情况。然后才言归正传,写郭鹤年远赴英伦去学习和考察。这种从祖上开始洋洋洒洒细细介绍的写法,本来无可非议,但占比重太多,冲淡了主人公的形象。与其说是《郭鹤年传》,不如说是《郭鹤年家族》更为准确。其实关于主人公祖上和家族的一些情况,完全可以插入中间章节介绍。

纵观当今传记作品,尤其是长篇作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出生—童年—求学—工作—成功—去世。这种叙事方法,难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适当运用倒装叙述和交错叙述,可以使传记文学在结构上理加跌宕起伏。海南出版的《我的王朝》一书是关于拳王泰森的传记,该传记首先从当年(1996年)泰森与布鲁诺的一场争霸战写起,然后再写泰森小时候的生活,中间插入他与其他拳手的一些恩怨。变换叙事方法,既使作品贴近现实,起伏有致,又更吸引人。

其次,就叙事的角度看,传记文学的作者大多采用纯客观的角度,或者站在全知的角度,将主人公及其相关的人和事堆砌在一起。由于叙事角度不受任何限制,使许多与主人公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也写进作品中,使作品在结构上显得松散冗乱。

《赚钱之神邱永汉传》开头以时间为限,写到中间时可能因为一些事情的时间先后无法考证,便按邱永汉所从事的职业和经营的业种分章,后半部分又回到以时间为限来写。虽然材料翔实,但结构上不够紧凑,显得松散。

有一本关于拳王霍利菲尔德的传记,作者在写霍拳王与泰森首次较量前(1996年),特意对拳王泰森作了一番介绍。该书的第21章从泰森小时候称雄街头,一直写到他投师学拳、犯强奸罪入狱,再写他出狱后东山再起情况,最后写到他的玩车集车嗜好。这是关于霍拳王的传记而不是泰森传,再说泰森的情况前面已经提及,此处详详细细介绍便显得重复累赘了。

再次,传记作品的叙事结构往往是以情节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这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写法,往往又是根据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少来结构作品,既不利于人物的个性塑造,又使作品的结构上出现断裂。

有些人物传记作品虽然题名为某人传记,但仔细阅读给人一种“传不像传”的感觉,因为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中许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写进去。这种断裂的现象的出现,并非作者有意不写进去造成的,而是他们无法占有这些必不可少的材料。传记文学有其自身的要求,对于这种缺陷,许多出版界人士早已觉察,所以许多传记作品在书名上没有标明是“某人传”,而是在主人公名字前加书名限制,如《拳坛醒狮里迪克·鲍》、《金融大鳄索罗斯》等。

以事件为中心来结构作品的传记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影星影迷丛书”,这套书有十多本,都是由繁杂的小故事组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事件为中心来结构作品也不失为一种创作方法,但作为人物传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事件贯彻始终,否则容易造成作品结构上的散乱。《绝色李嘉欣》是“影星影迷丛书”中的一本,这本介绍港星李嘉欣的书,介绍李嘉欣的美貌与恋情占了很大篇幅。“半年一段情缘尽”、“重温粉色的故事”等,都是介绍她的绯闻的,作者也对此深感不满。如果以人物性格为中心,在选材上就可以避免选这些重复内容。

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并不止上面提到的这几个方面。有评论家指出传记文学面临媚俗化、克隆化、快餐化、工具化、虚构化五大病症,这一意见是十分中肯的。本文作者在论述传记文学误区时列举了不少具体作品,旨在学术探讨别无他意。总结传记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有利于传记文学走出创作误区。

[收稿日期]2001-07-20

标签:;  ;  ;  ;  

庸俗化与传统背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误区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