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会计法》有关内容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世忠,陈晓梅,尹美群[1](2022)在《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文中认为《会计法》既是我国建立健全各项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性和统领性法律,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法》的修订,不仅要考虑其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关系,还要考虑如何阐述立法目标和覆盖范围,如何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如何将会计职业的价值导向体现在《会计法》的条文中。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会计立法的目的要超越现行会计立法目的和立法覆盖范围,对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要求应分别阐述,要将"诚实守信、公正廉洁、遵纪守法、勤勉尽责"作为《会计法》所体现的价值观。
赖永添,柳光强,王静婷[2](2021)在《关于《会计法》修订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亟需进行修订。本文从《会计法》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出发,系统分析亟需修订完善的问题,阐述修订《会计法》应当坚持法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调整对象、延伸会计职能、健全财会监督、增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完善代理记账机构监管、健全违法责任体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张茂柱[3](2021)在《新《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1月,《会计法》进行了修订和重新发布。新《会计法》使得会计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规范了会计市场行为,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会计行业提供了健康良好的执业环境。
赵婧[4](2020)在《对《会计法》修订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首次制定实施,1993年、199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了《会计法》。为推动我国会计法制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变化,财政部就《会计法》修订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本文结合本单位本行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对《会计法》的修订提出几点思考。
王怡雯,叶小丽[5](2020)在《《会计法》部分条文在高校财务部门的执行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取《会计法》中六个条文,分别为总则部分第六条,会计核算部分第十七条,会计监督部分第二十七条、三十三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部分第三十八、三十九条。分析其在高校中的执行状态和执行环境,并就这六个条文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全面清查固定资产、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完善内控制度、严格财务主管筛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整合审查资源等建议。
赵莎[6](2020)在《网络信息时代下A国有企业“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会计监督是指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相应监督的全面监督过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通过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强化,达到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效果,更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国有企业受其体制影响,在会计监督方面一直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致使会计监督的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于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也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优化改革带来了一次新的契机。因此本文针对网络信息时代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进行研究,借助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会计监督变革,提出“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以期为优化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提供一份资料。本文首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研究,明确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其思路。选用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等作为本文研究基础,对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监督的影响机理。以A国有企业为例,从政府监督、内部监督及外部监督三方面对A国有企业现有会计监督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A国有企业政府监督、内部监督及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基于网络信息时代下对A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全新监督体系,包括了政府监督、内部监督及外部监督三个部分,其中政府监督包括构建企业信息数据库、强化审查稽核力度构建追踪问责机制、建立合理的企业领导层;内部监督包括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加工与数据分析能力、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构建数据化的会计人员监督考评系统;社会监督包括专业外部机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通过构建信息化操作系统、明确实施部门及实施流程对优化后的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实施,利用开展宣传及培训工作、设立会计监督改革机构、建立动态的会计监督调整机制来保证优化后的会计监督体系能顺利落实。对前后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在A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石光国[7](2020)在《中韩政府会计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会计不仅是国民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国的政府会计制度,其弊端逐渐显现。中国政府的会计制度面临巨大挑战。目前,虽然我国学界对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比较方面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尤其是我们的邻国-韩国政府会计比较的研究却很少。韩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诸多方面是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比如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注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目前,韩国已成为国际上政府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会计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国际政府会计的借鉴下,其政府会计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框架。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将韩国和中国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审视各国政府会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运用韩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要素,来为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提出有益建议。本文首先列出政府会计的定义,目标,内容和基本要素,并解释相关概念及公共受托责任、委托代理、信号传递等相关理论;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学者有关韩国政府会计和中国政府会计研究相关的文献;再对中韩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两国政府会计的发展过程、会计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报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阐述两国政府会计的异同之处;提出中国政府会计制度存在政府会计准则不规范,缺乏国际协调性;现行的权责发生制还不够成熟,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财政实际结余;政府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缺乏有力的政府监管等问题。研究成果表明,完善中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健全政府会计准则,强化国际交流与沟通,要加强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保证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促进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广泛披露政府会计信息,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提高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健全政府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发挥对政府内部会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焦德文[8](2020)在《中国大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由要素增长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研究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丰富内涵,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状况。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伴随着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问题也愈发严重。经济增长作为社会生产和进步的基础,一直都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着较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结合前人研究和综合国情可以发现这种高速的增长是大量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带来的,这样的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实现显然是一种阻碍作用。当前各省及各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到底是怎样,其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技术为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多大,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等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基于以上,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解读以及对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的借鉴,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香港、澳门、台湾不在研究范围内,西藏数据缺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及全国1990-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各研究区域和研究尺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估算,并结合经济增长率进行综合分析,衡量了各研究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要素投入分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各省和各区域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和全国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长5.923%、4.097%、4.130%、3.780%和4.197%。通过其分解值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而效率变化指数贡献作用有限,甚至河南、湖南、广西、云南、青海和新疆的效率变化指数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明当前对于要素利用效率改善不足,效率改进需要进一步提高。(2)对各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进行协整回归发现不同区域的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的数量关系,发现每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和全国带来0.8264、0.7370、0.7265、0.8016和0.8862单位的经济增长,而单位劳均资本存量增长则分别带来0.1889、0.2146、0.1799、0.1744和0.1385单位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这也说明了未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3)将各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要素投入增长,并分别计算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的仅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而其他省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小于50%。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和全国的研究期内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06%、35.45%、34.68%、36.41%和40.38%。说明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要素投入的增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限,带动能力不足。文章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利用VAR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发现在研究期内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会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也得到提升。最后根据文章的分析和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李玥莹[9](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会计工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基础,能够对农村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反映和监督,不仅关系着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最终落地。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想大力推动农村农业农民高质量发展,守住“三农”战略后院,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农村会计也得振兴,提升农村会计的工作水平,及时提供能够全面反映农村发展现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只有如此,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得以实施。本文在以农村会计相关概念及会计制度作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从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个角度对湖北省农村会计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原因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全文内容分五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且阐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难点。第二部分,介绍了农村会计的相关理论,从会计基本理论、村级组织及村集体会计规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规范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具体介绍了会计基本理论、村级组织会计的管理模式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第三部分,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村民调查表、村干部及会计人员调查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表,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以确保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制度环境、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有用性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湖北省农村会计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农村的会计工作水平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农村会计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机构与人员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不过硬、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管不到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低。因此为了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针对农村会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就村级组织会计而言,主要包括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及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然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主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准则、大力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会计核算规范发展、强化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第五部分,本文结语。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不足以及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进行摸底,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区别是与以往仅仅以理论分析为主的研究相比,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给出的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鉴于笔者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诸如样本的选择面比较宽泛,问卷的设计没有面面俱到,存在一定的疏漏,研究对象维度的划分和指标的确定还比较粗放,不够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接下来应从扩大研究样本,用更科学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提高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尽量量化分析指标,完善评价模型等方面来进行改进。
李馥桐[10](2020)在《新会计制度下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使公共职能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固定资产是发挥公共职能服务群众的重要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变得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随着各项财经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运用,使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效率有所提高,但以往的管理中的缺陷依然制约着单位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固定资产下一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次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通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创新等方面进行新旧制度对比分析,以Z单位为例,通过对财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Z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调研后,以其最近三年固定资产相关数据为依据,充分了解了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发现其在管理中存在内控制度缺失、重复购置而忽视管理、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缺乏监督和资产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接轨。对此,本文对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资产折旧和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对优化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几点对策:一是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二是明确管理权限,处置历史挂账资产;三是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四是加强资产管理人才梯队化建设,提高业务素质。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解决Z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的资产管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运行体系,有利于Z单位捋顺资产历史遗留问题,与新会计制度衔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其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其固定资产情况的研究,对其他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二、对新《会计法》有关内容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新《会计法》有关内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法》的立法目标与覆盖范围 |
二、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1. 关于会计机构。 |
2. 关于会计人员。 |
三、关于《会计法》应体现的价值导向 |
1. 诚实守信。 |
2. 公正廉洁。 |
3. 遵纪守法。 |
4. 勤勉尽责。 |
(2)关于《会计法》修订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会计法》修订的必要性 |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修订《会计法》 |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修订《会计法》 |
(三)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需要修订《会计法》 |
二、现行《会计法》亟需完善的问题 |
(一)适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 |
(二)会计职能需要适时延伸 |
(三)政府会计监督机制亟需完善 |
(四)对会计信息安全保障不够 |
(五)对代理记账机构监管规定不足 |
(六)法律责任亟需加强 |
三、明确《会计法》修订的原则要求 |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体现法治性 |
(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体现时代性 |
(三)以问题为导向,体现实践性 |
(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体现前瞻性 |
四、《会计法》修订的具体建议 |
(一)完善《会计法》调整对象 |
(二)将财务管理纳入《会计法》调整范围 |
(三)明确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基本要求 |
(四)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
(五)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 |
(六)健全代理记账监管法律制度 |
(七)加强与完善法律责任 |
(3)新《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
1.1 会计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 |
1.2 会计信息存在不对称性 |
1.3 会计人员素质素养有待提高 |
1.4 会计信息缺乏指导性 |
2 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
2.1 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力度,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2.2 做好会计信息的沟通,提升会计信息的对称性 |
2.3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
2.4 规范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的指导性 |
3 结束语 |
(4)对《会计法》修订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条款,但内部控制不需要在《会计法》中予以规定 |
二、增加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
三、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条款 |
四、结语 |
(5)《会计法》部分条文在高校财务部门的执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法》中相关条文执行状态分析 |
(一)第六条执行状态 |
(二)第十七条执行状态 |
(三)第二十七条执行状态 |
(四)第三十三条执行状态 |
(五)第三十八条执行状态 |
(六)、三十九条执行状态 |
二、《会计法》中相关条文执行建议 |
(一)健全会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 |
(二)全面清查固定资产 |
(三)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 |
(四)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
(五)严格财务主管筛选条件 |
(六)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
(七)整合审查资源 |
三、结语 |
(6)网络信息时代下A国有企业“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性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会计监督相关概念 |
2.1.1 会计监督概念 |
2.1.2 会计监督的要素 |
2.2 “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理论 |
2.2.1 内部监督 |
2.2.2 社会监督 |
2.2.3 政府监督 |
2.3 内部控制理论 |
2.3.1 内部控制概念 |
2.3.2 内部控制的内容 |
2.3.3 内部控制作用 |
第3章 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监督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 |
3.1.1 市场高度开放、经济全球化 |
3.1.2 经济机会有效期进一步缩短 |
3.1.3 资本市场高度发展 |
3.1.4 市场要素更趋流动化 |
3.2 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
3.2.1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 |
3.2.2 突破会计监督的阻碍 |
3.2.3 提高社会审计执业质量和审计效率 |
第4章 A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A国有企业概况 |
4.1.1 A国有企业发展概况 |
4.1.2 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
4.2 A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现状 |
4.2.1 内部监督现状 |
4.2.2 政府监督现状 |
4.2.3 社会监督现状 |
4.3 A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政府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4.3.2 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4.3.3 社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网络信息时代下“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设计 |
5.1 网络信息时代下会计监督体系优化设计的目的 |
5.2 政府监督优化设计 |
5.2.1 构建企业信息数据库 |
5.2.2 强化审查稽力度构建追踪问责机制 |
5.2.3 建立合理的企业领导层 |
5.3 内部监督优化设计 |
5.3.1 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 |
5.3.2 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加工与数据分析能力 |
5.3.3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
5.3.4 构建数据化的会计人员监督考评系统 |
5.4 社会监督优化设计 |
5.4.1 专业外部机构监督 |
5.4.2 网络舆论监督 |
第6章 网络信息时代下“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实施保障及效果 |
6.1 实施措施 |
6.1.1 构建信息化操作系统与平台 |
6.1.2 实施部门及实施流程设计 |
6.2 保障措施 |
6.2.1 开展宣传及培训工作 |
6.2.2 设立会计监督改革机构 |
6.2.3 建立动态的会计监督调整机制 |
6.3 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韩政府会计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政府会计的定义 |
2.1.2 政府会计的目标 |
2.1.3 政府会计的内容 |
2.1.4 政府会计的基本要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3.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中韩政府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
3.1 两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演进 |
3.1.1 中国政府会计发展历史及现状 |
3.1.2 韩国政府会计发展历史及现状 |
3.2 两国政府会计异同分析 |
3.2.1 会计体系 |
3.2.2 会计目标 |
3.2.3 会计要素 |
3.2.4 会计核算基础 |
3.2.5 会计报告 |
第四章 中国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会计准则不规范,缺乏国际协调性 |
4.2 现行的权责发生制还不够成熟,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 |
4.3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财政实际结余 |
4.4 政府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缺乏有力的政府监管 |
第五章 完善中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
5.1 健全政府会计准则,强化国际交流与沟通 |
5.2 促进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 |
5.3 广泛披露政府会计信息,提高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
5.4 健全政府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谢辞 |
(8)中国大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文章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 |
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及发展 |
2.1.1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
2.1.2 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和发展 |
2.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2.2.1 增长会计法 |
2.2.2 经济计量法 |
2.3 经济增长理论 |
2.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2.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2.3.3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率测度与分析 |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3.1.1 资本存量K |
3.1.2 产出数据Y |
3.1.3 劳动力投入数据L |
3.2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分析 |
3.3 经济增长的计算与分析 |
3.3.1 各区域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
3.3.2 经济增长时空差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
4.1 指标选取 |
4.2 分析方法介绍 |
4.2.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
4.2.2 单位根检验 |
4.2.3 协整检验 |
4.2.4 误差修正模型 |
4.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4.3.1 稳定检验和方差分解 |
4.4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讨论 |
5.3.1 创新之处 |
5.3.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以1990年为基期各省及区域资本存量 |
附录B 以1990年为基期各省及区域实际GDP |
附录C 以1990年为基期各省及区域GDP增长率 |
附录D 以1990年为基期各省及区域劳均资本存量增长率 |
附录E 各省及区域1991-2017年TFP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 |
致谢 |
(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农村会计相关理论 |
2.1 会计基本理论 |
2.2 村级组织及村集体会计规范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规范 |
第3章 湖北省农村会计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 |
3.2 问卷数据描述与分析 |
第4章 湖北省农村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4.1 村级组织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村民调查表 |
附录2 村干部与会计人员调查表 |
附录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表 |
个人简介 |
(10)新会计制度下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新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
第一节 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
一 会计核算体系变化 |
二 会计核算模式变化 |
三 扩大了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
四 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 |
五 整合基建会计核算 |
六 构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财务报告体系 |
第二节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
一 前期准备工作 |
二 完善资产管理系统设置,准确计提折旧 |
三 会计核算衔接 |
第三章 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
第一节 Z单位基本情况 |
一 Z单位情况 |
二 Z单位固定资产情况 |
三 Z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
第二节 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
一 内控制度缺失导致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
二 重视资产采购,忽视后续管理 |
三 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缺乏监督机制 |
四 资产管理意识普遍不足,缺乏相关培训 |
第四章 新制度下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影响与对策 |
第一节 新会计制度对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
一 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影响 |
二 对计提资产折旧及处置的影响 |
三 与国际及企业相接轨的影响 |
第二节 新会计制度下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
一 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二 明确管理权限,处置历史挂账资产 |
三 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奖惩机制 |
四 加强资产管理人才梯队化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对新《会计法》有关内容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J]. 杨世忠,陈晓梅,尹美群. 财会月刊, 2022(04)
- [2]关于《会计法》修订若干问题的思考[J]. 赖永添,柳光强,王静婷. 财会通讯, 2021(21)
- [3]新《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作用研究[J]. 张茂柱. 当代会计, 2021(10)
- [4]对《会计法》修订的思考[J]. 赵婧. 中国农业会计, 2020(12)
- [5]《会计法》部分条文在高校财务部门的执行状况研究[J]. 王怡雯,叶小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6]网络信息时代下A国有企业“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设计[D]. 赵莎. 青岛大学, 2020(02)
- [7]中韩政府会计制度比较研究[D]. 石光国. 延边大学, 2020(05)
- [8]中国大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分析[D]. 焦德文. 河南大学, 2020(02)
- [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D]. 李玥莹. 长江大学, 2020(02)
- [10]新会计制度下Z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 李馥桐.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