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敏 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401120
摘 要:自卑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本文主要研究自卑的形成、自卑的表现方式、自卑心理防御方式等方面,对自卑的辅导策略也略有论述。
关键词:心理现象 自卑 防御方式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有一天,我在家无聊,就和在职中就读的侄儿谈心,侄儿这样说到:“我现在很痛苦!在初中,我是班上的优等生、干部,是同学们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现在却变成了差生……我害怕老师、同学们看不起我,因此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了遭别人笑话。也不敢问问题,怕老师说我。班里活动时,我也不想参加……我觉得前途似乎变得黯淡了。”这些话让我陷入了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卑心理啊!我该怎样帮他调节这种心理呢?那么我所以前任教班级的学生是不是也大量存在着这种自卑心理状况呢?于是,我迅速对该班进行调查,调查工具是两种问卷形式:(1)自卑感倾向问卷,该问卷共包括7个因子,即学业、体育、外貌、人际关系、社交、口才、能力(自信)和经济,列出4个选项为:“非常满意”“基本同意”“基本不同意”“很不同意”,然后根据得分得知该生是否有自卑倾向;(2)心理防御机制问卷,该调查表根据自卑感倾向问卷的7个因子综合归纳而成。7个问题均遵循同样的语法形式,即如果你出现某某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然后总结学生自卑心理防御方式。
调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55名学生中有33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其中自卑感较重者12名,令人震惊!作为前任班主任的我来说,应该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倾向,及时进行研究与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内因。①以往挫折、失败的经历过多或过于强烈所致;②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总也实现不了,感到伤心、失望之后进一步恶化所致;③性格内向,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所致。
(2)外因。外因则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也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影响。①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受关注,有的父母因为对他们缺乏信任而不愿让他们做事,与他们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也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总是处于受责备挨骂的地位,父母总是夸别的孩子好,而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而产生自卑;②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总挨老师训的学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也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投入太多的关注,也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不合群,也会变得自卑;③当前职教的处境、人们对职教的世俗偏见是影响职校生自卑心理的外部因素。众所周知,如今的职教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其他类学校的生源相比,职校的“问题学生”较多。由于人们对职校的世俗偏见,使得经历了中考的失利进职校就读的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他们的歧视,因此,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又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偏差,最终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二、分析自卑心理的表现方式及防御方式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为了给人以强大、聪明的印象,他们会用较明显的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己自卑外显,以至外人看来,他们是相当“自信”的。他们一般主要采用以下五种方式来防御、抑制和掩饰其自卑心理。
1.敏感。自卑者有不健康的心理,由于在班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很好地沟通,因而他总会怀疑别人看不起他,也常常会把别人的一些与他无关的言论和行为,看成对自己的藐视和轻蔑。从而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内心的自卑情绪会由此而日益加重。比如在某次考试之后,有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成绩,而他就会认为是在议论他的成绩,在嘲笑他。有时候,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他也会觉得老师的内心很复杂,也会怀疑老师看不起他。像这种学生,疑心都很重。
2.伪装。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自己不愿承认更不愿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在他人面前,尽力将自己伪装起来,并力图使自己表现得自信。
3.回避。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失败而避免采取实际行动。一些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碍于面子,有的题明明不会做也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还装出学得不错的样子。待到考试时,会故意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不会。事实上,这种回避行为比考试不及格压力大得多。
4.转嫁。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比自己强的同学面前,往往会下意识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靠贬低别人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5.自暴自弃。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会暗地里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结果越比越伤心,甚至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论自卑以何种形式表现,无论学生将自卑归于什么,它都严重影响着他正常的人际交往,乃至影响到学业和工作。自卑的人在交往中往往缺乏自信,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肯定,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逃避自己的责任。由于自卑,他们可能不敢和老师说话,这样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了解就会减少,从而使师生关系冷漠;由于自卑,他们可能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这样会与同学慢慢疏远,从而使同学关系僵化;由于自卑,他们在父母面前也少言寡语,这样父母就会责怪他们不思进取、不讨喜、脑子笨等等,从而使家庭关系冷漠。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他们是不可能愉快学习、充分发展个性的,而且中学时期的自卑还可能延续到大学,乃至一生。因此,对于自卑的学生,教师、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鼓励、帮助、引导他们努力面对现实,找回自我,战胜自我,克服自卑。
三、实施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班主任要想办法帮助有隐蔽性自卑苗头的学生调整心态,让他们正视自己,分析自卑的原因,鼓励、引导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正确看待自己,全面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战胜自卑。
2.与其家长联系,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对孩子也了解得更清楚,尤其是对孩子的性格。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要作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孩子失败时,要加以鼓励、引导,帮助总结经验。千万不可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语言或举动,因为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连在自己最亲密的家庭里也得不到温暖,就会容易导致其走向自卑。因此,在这一点上,父母应特别重视。
3.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职校生自身的学业不良是造成其自卑心理的内部因素,为此对他们进行学习心理的辅导非常必要。学生的学业不良,往往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的。为此,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4.创设良好的环境。外界环境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班主任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集体中能够感到温暖,使他们能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5.增加成功体验,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老子曾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要战胜自身确实不容易,自卑的中学生要战胜自己,取得成功则更难。要战胜自己,既需要诱因,也需要动因。“成功”的期望是诱因,“成功”的喜悦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动因,两者的结合就能使他们摆脱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自觉地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虽然是一种自觉的过程,但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于扰和影响,也会遇到竞争,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呢?(1)在学习目标活动中,从小目标开始,从容易处做起,减少挫折,使之更快地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信心;(2)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公正的鼓励和表扬,维护其自尊;(3)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感兴趣的事,他们会努力做好,容易带来成功的机会,当在某一方面努力不成,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不懈追求,扬长避短,从而取得成功,唤起成材的愿望。总之,成功可以作为“自我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摆脱自卑心理的围绕,形成一种成功——自励——自信——新的成功的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奋进的风帆。
6.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变“我不行”为“我能行”。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我对学生讲,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同学们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我眼中,大家都是好学生……只要大家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让同学们课下讨论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要求在班会上踊跃发言。用历届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来勉励大家,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不是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人才,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中职也能成才。
总之,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和细心,要有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通过多次教育才能初见成效,但常常会反弹,显出原形,这时,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改正错误和缺点。
四、结束语
在心理学范畴中,自卑心理只是其中一个问题。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包括怎样育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人生的导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暗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认为教育的思考是永无止境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几点浅薄的理论思考,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日昌 吴九君 学生心理辅导.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2]王道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理与操作[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范文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自卑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也会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