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解决问题和识别问题的能力_商品价值论文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和识别问题的能力_商品价值论文

如何提高解答辨析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辨析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辨析题并非高深莫测,只要依据它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就不难理解它,把握它。如果我们依据辨析题所给的试题特征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直述式、引言式、材料式、情景式等基本类型。这仅仅是辨析题的现象,而不是本质。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依据辨析题对答案内容的要求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单向判断型、双向判断型、缺乏条件型等基本类型。这是问题的实质,学生不易掌握。例一: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这就是单向判断型辨析题。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对试题所示的观点作出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的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例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这就是双向判断型辨析题。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对试题所示的观点,作出基本正确,但有部分错误缺陷或者基本错误,又有合理因素的判断。由于这类辨析题正误观点混杂,它要求考生对正、误两个方面,分别加以判断分析,并说明理由。例三: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这就是缺乏条件型辨析题。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对试题所示的观点,作出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一定条件下是错误的判断分析,并简述理由。

通过对辨析题的分类研究,我们可知辨析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进行辨别分析,并作出科学评价的选拔性试题。辨析题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第一,试题观点模糊性、迷惑性强。要求考生运用已知对未知作出或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作出有辨别有分析的评价,即说明理由。第二,试题所示的观点正误混杂,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并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观点作出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判断,并分别作出恰当的评价,即说明理由。第三,试题所示的观点孤立抽象,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观点的政治是非、理论是非,作出相对性的判断并分别加以评价,即说明理由。因为,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四,试题中必定蕴含着一种以上的观点和方法。因此,正确解答辨析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阶段的、历史的、辩证的、比较的科学分析方法,透过试题的现象,抓住试题的本质。这是正确解答辨析题的关键。

辨析题的特点灵活多变,各有特色。正确解答辨析题的方法是:在认真审析试题、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特点和内容,作具体地分析。这是正确解答辨析题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解答辨析题时,一般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对试题所示的观点,在心中要明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者哪部分正确,哪部分错误;或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要求考生做到心中有数,判断准确。这一步骤反映能力要求的3或4。第二步,考生要说明试题所示的观点或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考生要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说明试题中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或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要求考生做到心中有理,论据准确有力。这一步骤反映能力要求的1和2。第三步,说明坚持正确观点的作用和意义,对错误观点进行批判。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是非,价值取向明确。这一步骤反映能力要求5。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将试题中心含义审析清楚,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而后依据试题特点和内容结构整理出答案要点即可。

辨析题的题型特征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高考实践中往往以套用的形式出现。

例1:“民主是指政府是人民的,由人民统治的,为人民服务的。”这是1993年新高考第39题。此题从题目看属引言式,从内容看属双向判断型,并兼有缺乏条件型。这道试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迷惑性,难度较大。

解答此题,首先要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能力4入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可知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民主本质含义的理解。于是考生便可以用设问方式解题:什么是民主的本质含义?并再现出民主的本质含义。其次,再依据试题的观点追问,“民主是指政府是人民的,由人民统治的,为人民服务的”这一说法正确吗?科学吗?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应该用阶级的观点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一点反映能力2。第三,民主具有阶级性,试题的观点在什么条件下具有合理因素,在什么条件下不具有合理因素,这一点反映能力3。最后,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把试题答案整理为:

(1)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再现民主的本质含义,能力要求为1)。(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民主制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统一体,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理解民主的阶级性,能力要求为2)。(3)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对人民的民主,对敌人的专政(区分不同制度下的民主,能力要求为3)。笼统地说民主是指政府是人民的,是不科学的(辨明是非并批判错误观点,能力要求为5)。

此试题能力要求为12345。考生在高考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大部分考生对民主的本质含义表述不全面,理论分析不透彻。而从实际看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过去靠死记硬背得分,现在不行了,因此考生应该记忆的知识要点不去认真记忆了,知识贮存量大大减少了,该去理解的知识要点也不去深刻理解了,一知半解矣足。这实际上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商品所有者所有。”这是1993年新高考第40题。此题属直述式双向判断型辨析题。这一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看大多属于知识盲点。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迷惑性,难度较大。

解答此题,首先要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辩证的分析方法,从新高考要求的能力4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入手,对试题进行认真审析,便可知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且可以看出前一句原因是正确的,后一句结果是错误的。其次,考生可以用设问方法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肯定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统一的,并说明怎样统一;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是矛盾的,并说明二者怎样矛盾。第三,依据中心列出的答案提纲,便可以将答案要点整理为:

(1)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再现知识属能力1)。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属能力2)。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矛盾的,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取得商品的价值;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理解二者的关系原理属能力2)。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是错误的(判断理论是非属能力5)。

此题能力要求为1245。在考试实践中,考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知识回答不全面,问题分析不透彻。如,第一个知识点,考生只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理由说不出来。第二个知识点,大部分考生没有回答。第三个知识点,考生不敢表态。这是问题的表面现象,而问题的实质是命题者抓住教材的知识缺陷,在考生的知识盲区命题,使绝大多数考生不能回答。

例3:“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这是1994年新高考第35题。此题属于直述式单向判断型辨析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迷惑性,难度很大。

解答此题,首先要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从能力要求4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入手,对试题进行辨别分析。试题不是问政府是什么?而是问什么样的政府是好政府?依据这样的审析,考生将得出管得多或管得少不是衡量政府好坏标准的结论,进而作出试题观点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判断。其次,考生可以进一步设问,衡量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考生将依据新高考的命题原则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原则,在辩证观点指导下,在考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提取恰当的知识要点。第一,从历史观点看,不管什么阶级的政府,凡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就是好政府。第二,从阶级观点看,政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代表进步阶级利益的政府是好政府。第三,从政府职能上看,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就放权的政府是好政府。最后,此题答案要点可以整理为:

(1)仅仅用管得多或管得少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不正确的(判断理论是非属能力要求5)。

(2)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知识理解和深化属能力2)。

(3)从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对知识理解牵移属能力2)。

(4)从政府的职权范围看,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就应该放权(对知识理解拓展属能力2)。

此题能力要求为245。在考试实践中,考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回答。其主观原因是大多数考生看不懂题目,判断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太差,对本学科的能力要求不清楚、不理解。其客观原因是试题难度大,答案用语变化牵移过多,反驳推理的思维能力要求过高。

例4:“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这是1994年新高考第36题。该试题属直述式缺乏条件型并与双向判断型相结合的辨析题。此题答案内容在教材里比较明确、集中,因此考生对本题感觉难度适中,模糊性、迷惑性较小。

解答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扎实,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能力4入手审析题目,就不难确定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先富和共富关系的认识。要求考生再现、理解“共富”和“先富”的含义,评析“共富”必须“先富”的正确性和“先富”必然“共富”的不准确、不科学性,并指出“先富”达到“共富”是有条件的,即国家要提倡“先富”帮“后富”,对收入过分悬殊的要调节,否则,“先富”未必“共富”。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试题的答案可整理为:

(1)“共富”是指共同富裕。“先富”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现知识属能力1)。

(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因此,“共富”只能“先富”(理解属能力2)。

(3)“先富”的根本目的在于“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助“后富”,一方面对收入过分悬殊的实行干预的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理解知识为能力2),否则,“先富”未必“共富”(判断是非属能力5)。

此题能力要求为1245。在高考实践中半数以下考生回答比较好,可以获得及格以上分数,半数以上考生由于主观原因仍不能及格。这样水平的试题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此试题用我们党和国家现行政策命题,方向正确,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解答试题的知识要点要以教材为依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标签:;  ;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和识别问题的能力_商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