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现代化电力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电力系统开始进入大运行时代。大运行时代的电网调控,使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电力运行安全风险因素,为此,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大运行环境下电网调控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解析大运行环境下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管理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电力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未来长远发展。
关键词:大运行环境;电网调控;安全风险因素;对策
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电力系统的创新与完善,近年来,我国的电网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电力系统正式进入了大运行时代。在大运行环境下,我国电网调控与驾驭能力也随之提升,管理模式的自动化和现代化逐渐成型,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运行环境下的电网调控安全风险控制责任更大、地位更加突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大范围的停电甚至是人身伤亡事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为此,笔者认为,树立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因素的正确认识,并积极创新手段,寻找相应的对策,是确保电网系统顺利运行的核心和基础。
一、大运行环境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外因分析
影响电网调控运行安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来自电力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于电力部门而言,来自外界的自然灾害性因素,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的发生是难以控制的,但是这些灾害对于电力系统的伤害往往又是极为严重的,因此从电网构建的时候开始,就必须将这些外在的自然安全因素考虑在内,通过适当提升安全等级以及安装避雷针等必要的防范设备,来有针对性地预防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1]。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风险,也是导致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常见风险外在因素,由于员工的技能不到位、工作责任心缺失造成的操作失误,会导致电网故障的发生;来自外来路人的对于电网的破坏,也会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为此,电力企业应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实施,通过必要的安全警示设施的设立,来减少人为因素对于电网环境的破坏。
(二)内因分析
影响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电网调控系统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安全隐患,比如电网调控设备,如服务器、断路器、继电器等长期运行带来的设备老化、设备损坏、设备故障以及工作人员误操作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造成电网调控的一体化、自动化受到影响,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影响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内因,还包括电力体系内部监督体系的缺失以及不完善,在大运行环境下,电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对电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我国电力监督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电网调控系统的安全性有所降低,电网的稳定运行也难以保障。
二、大运行环境下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管理思路分析
大运行环境下的电网调控,应该树立高度的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保证管理制度随着电网运行模式的转变而不断创新。依托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电力企业应不断塑造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案,以员工技术和责任管理为核心,逐步完善管理工作和管理机制。此外,电力企业还应该不断强化对于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不断完善风险防范预案,将智能化的监控和检测系统引入到电网调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提升风险防范的识别能力和解决水平,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将其伤害性降到最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大运行环境下应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内部培训与管理,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要重视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与讲座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要从专业知识的掌握、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电网调控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三个重点环节下手,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有效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的效率[3]。另外,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奖惩机制、考核制度的完善,将员工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态度直接挂钩于其福利待遇和评优晋升,从而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良好工作习惯的积累以及工作成效的反思中,逐步树立起工作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创新管理机制,重点提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要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机制,并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将责任机制层层落实下去,从而在全单位内部形成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氛围和管理模式,防止安全管理工作流于表面;要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全局化的协调与沟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建立畅通的内部管理与工作渠道,对工作中的短板及重点区域进行攻坚,从而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调配,实现电力系统的全局化发展。
要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审核,建立专门的审核部门和审核人员,并建立值班制度和台账制度,以保证责任的落实以及工作流程的完整记录,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具体化;要制定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以及应对问题的有效预案,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联系实际,对电网系统内部的普遍安全风险和特殊安全风险进行细致的排查和总结,特别要对重点安全领域和环节进行科学监管,以增强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稳定性[4]。提升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则要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渠道,从而做到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上报、早解决。
(三)完善和改进技术系统,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要建立智能化的安全防范机制,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引入到大运行电网调控体系当中,促进不同工作模块之间的关系梳理,以不断规范各个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要利用监控设备做好电网调控的监控工作,并通过网点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及时、尽早处理电网调控中的异常状况,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促进技术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定期进行系统的模拟演练工作,以提升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条件的单位更是要不断提升电网调控运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地进行电网调控操作,从而对人为操作风险进行规避,降低误操作发生的概率。
结语
保障大运行环境下电网的安全调控对于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力企业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增加管理经验,才能有效控制运行风险,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宇.试论如何提高调控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J].商品与质量,2015,(21):251-251.
[2]李恒,孔雪,李琳,等.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J].环球市场,2017,(3):98.
[3]马永慧.试析电力调控运行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与预控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33):177-178.
[4]杨宇.电网调度中的安全运行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8):1218.
论文作者:洪亮,李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电网论文; 运行环境论文; 风险论文; 工作论文; 能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