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肖添财论文_肖添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手术室 福建南平 353000

【摘 要】目的: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67例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在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指导下,随之出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手术室属于医院重要科室,因患者病情危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质护理方案,以此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心状况[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134例患者,男70例,女64例、最小21岁、最大76岁,平均(40.3±2.3)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手术指征;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均无严重器质性或精神类疾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生命体征观察等。

1.2.2 研究组

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巡回护士、病房护士应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了解其身心状况,并向其讲解疾病、手术、预后等内容,以此提高其配合度与依从性;同时利用成功手术病例、注意力分散法等,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再者,术前对患者展开全面评估,明确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护理风险,通过全方位准确,以此降低其发生率。

(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合理调整室内温度与湿度,全面准备相关药物、器械,使其保持整齐与有效;入室后,医护人员应利用语言或动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指导、协助其摆放正确体位后,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配合术者实施麻醉、补液、输血等;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注重保护其隐私,并保持轻柔操作,防止损伤问题的出现。

(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清洁患者皮肤、清除室内杂物,待其各项体征稳定后,送入普通病房,手术室及病房护理人员应认真交接,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回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障碍评分[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先进医学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手术治疗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但围手术期因护理问题,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投诉率,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为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型护理模式,如: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照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考核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理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国内学者[3]以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其结果为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护理人员,但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人员因工作经验少,难以有效处理突发护理事件,同时面对大量的护理工作,未能有效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不了解新的护理操作方法、技能等,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手术室应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手术室应建立健全护理操作规范,如:绩效考核制度、弹性排班制度、护理操作流程规范等,以此提高护理的有序性与标准化;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手术室应定期开展讲座、交流等,使护理人员掌握先进的护理技能、理念与方法,通过系统学习,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实施方法及临床价值等;三是,分层级管理,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优化配合人力资源,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此时,不仅可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还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

护理实践中应充分关注患者的具体需求,结合其身心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具体措施有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术中配合、体位指导、术后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并发症护理等,通过专业、针对护理服务后,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因其不了解疾病、手术等相关内容,因此,其依从性较差,并且常伴有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面心理,从而增加了应激反应,影响了手术效果。在此情况下,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研究组经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了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护理人员与其紧密联系,通过沟通与交流,明确其护理需求,如:面对患者的疑惑,及时、耐心讲解,逐渐获取了其信任,构建了良好的关系,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再者,手术室实施了规范与系统培训,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在先进操作技能、护理理念及完善理论知识支持下,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与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的有机结合,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热情[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要求不断增多,为了适应患者护理需求,手术室应积极探索新型护理模式,创新优质护理服务内容。通过精细化、人性化及个性化服务,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保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敖秀华,陈红梅.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08.

[2]郑丹琼.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4:76-77.

[3]齐乐.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05:51-53.

[4]薛庆静.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2:270-272.

[5]杨继兰,王凤云.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15:3381-3382.

论文作者:肖添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肖添财论文_肖添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