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而古建筑文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重要资源,为其的修缮和维护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古建筑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价值,促进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本文分析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探讨了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措施
1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文物是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内容及科学信息,是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在本质上属于民族最高精神的一种具体形态,是民族形象的内在表现。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逐渐受到社会与国家的重视。古建筑文物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髓与艺术价值,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形式潜移默化地注入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各个民族与广大群众的思想行为之中。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是国家与民族面对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国家面临文化与价值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规范各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同时,成为国家经营发展与战略实施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能够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我国文化。
2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的基本原则
2.1原真性
原真性是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原则,该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时,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要保证最终的建筑效果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其本来面貌都要保证最终的建筑效果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其本来面貌。古建筑文物本身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承载了我国某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内涵,其本身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所以必须要坚持原真性的原则,以此来还原古建筑文物的原有价值。
2.2整体性
古建筑文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体现其价值。因此在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将古建筑文物本身与其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尽量从细节处入手,不要对其本身的结构造成较大改动。
2.3可逆性
可逆性的原则指的是古建筑文物在修缮和保护时,除了要还原其基本结构和特征之外,还需要使其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相适应,向其中添加现代化的要素。
3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我国的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工作中,想要积极促进该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必须要从社会大众出发,要向社会群众宣传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要向社会大众宣传古建筑文物的重要价值,使社会大众了解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保护意识。该举措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大众提高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这样在其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就能够自觉进行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为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提供便利。为了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我国需要从教育工作入手,在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古建筑文物知识的普及,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络和电视等,向民众普及古建筑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完善修缮与保护制度
文物建筑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其的修缮和保护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都有着积极作用,正因如此,所以我国想要促进该工作的开展,就可以从制度方面对其进行明确,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同时对文物建筑破坏等行为提出明确的处罚方案,这样以制度为依靠开展的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工作,就可以保证其得到有效落实。
3.3选择科学的保护方法
目前我国古建筑文物在修缮保护工作中,由于文物建筑的破损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修缮方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合理选择修缮方法,提高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效果。我国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建筑修缮时,需要遵循几项基本原则,工作人员需要将文物建筑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确定古建筑文物的外貌、风格和结构特点等,确定修缮方案,在修缮的过程中,重点做好古建筑文物的还原,尽量还原其旧貌,从内而外进行修补。
3.4加大资金投入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想要促进该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保证资金充足,这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采购,使用到大量的专业设备和加工工艺,这些都使得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传统建筑相比,需要更高的成本。如今,各级文物部门每年都可建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
3.5做好古建筑文物的“活化利用”
“活化利用”是指在保护修缮文物建筑的同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民情、社情,让文物保护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融入经济、文化、生态与社会等各个阶段与环节当中。在活化利用的时候应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对文物建筑进行积极、合理的利用,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法利用。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文物建筑的利用活动,都必须在规划及相关法规、规范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第二,高效利用。文物建筑的利用方式,应当充分彰显文物建筑的特色价值,充分发掘其社会经济效益。第三,多元利用。文物建筑的利用方式应避免同质化,要适应所处地段的区位特点和不同社群的使用需求。第四,开放利用。应鼓励有条件的文物建筑采取定时开放、预约开放、挂牌介绍说明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开放,充分展示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3.6加强专业人员培养
因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就业市场比较有限,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会放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导致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人才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对相关就业市场的重视,并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比如:国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与文物保护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有目标的对专业知识进行攻克,不断充实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储备力量,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学生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让我国的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古建筑文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内容,对其的修缮和保护是促进我国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要求,因此要求我国必须要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合理的修缮,要坚持整体性、原真性和可逆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完善修缮与保护制度、选择科学的保护方法、加大资金投入等多种措施,提高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质量,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冯美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7):138-140.
[2]王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居舍,2018(14):20.
[3]石青.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浅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5):102-103.
论文作者:陈梦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文物论文; 古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价值论文; 国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