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
(广安市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 要】通常来说,人们把2 层以上的建筑称为多层建筑,但具体来讲,只有建筑高度大于10 米小于24 米、建筑层数大于3 层小于7 层的建筑才能称为多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节能是建筑行业面对新时期的变化做出事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节能设计就是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节能设计措施,促进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多层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多层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措施;方法
一.我国多层建筑的特点
通常来说,人们把2 层以上的建筑称为多层建筑,但具体来讲,只有建筑高度大于10 米小于24 米、建筑层数大于3 层小于7层的建筑才能称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多层建筑比低层建筑节省占地,比高层建筑节省建设时间;第二,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比较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以就地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的造价比较低,容易吸引购房者。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节能是建筑行业面对新时期的变化做出事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节能设计就是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节能设计措施,促进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二.多层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措施与方法
多层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包括总体规划的节能设计、建筑单体的标准化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材料的选用等等,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在这些部分的节能设计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多层建筑总体规划的节能设计
在之前的多层建筑总体规划设计中,考虑过多的往往是建筑的容积率、日照间距、多层建筑的外观等等,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设计,这就导致了建筑资源的浪费,影响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我们在对多层建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以节能为指导多层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要充分的考虑多层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从建筑设计节能出发,选择和开发多层建筑场地
在选择和开发多层建筑场地的时候,要综合的考虑场地的方位、风速、地表结构、植被、土壤、水体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多层建筑周围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管网等社会因素。从建筑设计节能的角度出发,选择一处可以充分利用多层建筑周围公共设施、人行构筑物集中的场地。开发场地的时候,也要充分的利用建筑设计节能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必要的场地清理和挖沟工作。
2.在多层建筑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由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能,也就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对多层建筑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太阳能,保证多层建筑室内外都可以接受合适的太阳光照,使太阳的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设计建筑之间的距离,保证每栋多层建筑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3.在多层建筑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
用外界气流来组织自然通风合理的利用外界气流来组织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建筑室内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使多层建筑室内具有健康的环境。在多层建筑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对门窗、楼顶等进行通风设计,保证多层建筑可以合理利用外界气流来组织自然通风。
(二)加强多层建筑单体的标准化节能设计
1.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角度设计多层建筑体形
建筑体形指的是建筑物形状,建筑体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体形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外观总的体量、形状、比例、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在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体形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相应的体形组合方式。在对多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在遵循建筑统一、均衡、稳定、比例、尺度等美学法则,反映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个性特征,适应当地环境基础上,通过控制建筑形体系数和形状系数两个指标,来做到节能设计。要从空调节能的角度出发来控制建筑体形,通过控制空调建筑物的节能体形系数,来做到多层建筑的最佳节能。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平面长宽比、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等影响矩形建筑物的最佳节能体形系数。
2.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物围护结构指的是能有效抵御不利环境影响的房间、建筑各面的围挡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物围挡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建筑外墙、屋顶等,具有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能够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和性能;内围护结构包括房间隔墙、楼板和房间内的门窗等,具有分割室内空间、隔声的作用和性能。一般来说,我们常说的建筑物围护结构指的是外围护结构。在多层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施工地区的气候、地形情况,选择外墙材料,设计外围护结构,使外围护结构能有效的发挥它的保温隔热的效能,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太阳能资源。
3.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屋面
建筑屋面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建筑屋面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利用建筑节能技术,做好屋面的节能设计。首先,要做好屋面保温层的节能设计。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的密度和吸水率都不能太大,要使用轻重量的保温材料,降低建筑屋面的自重。第二,要选择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材料。新型高效环保材料具有无污染、隔热性能好、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多层建筑屋面节能设计当中。第三,在建筑屋面节能设计中,要考虑绿色植物和水的作用。绿色植物不但可以增加绿化率、提高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够改善区域内的环境、气候,因此在建筑屋面节能设计中可以把绿色植物屋面设计进来。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会降低温度,在建筑屋面的设计中,把蓄水屋面设计进来,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蒸发制冷的机理,降低室内外的温度。
4.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墙体
建筑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重、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墙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筑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第二,建筑墙体还要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第三,建筑墙体的材料要符合防火、防潮、防水的要求;第四,建筑墙体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外墙的内侧贴石膏板、在外墙设计保温层等方法,使墙体的保温、隔热等效果发挥到最佳。一般来说,用在建筑外墙体中的保温材料有:保温砂浆、聚氨酯等。
5.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门窗
建筑门窗属于建筑内围护结构中的一部分,建筑门窗是损耗建筑能比较重要的部位,因此要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门窗。首先,在建筑门窗设计的时候,要减少门窗的面积,进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第二,要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保温性能比较好的门窗,提高门窗的保温功效。第三,要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设计门窗面积和建筑立体单元面积之间的比值,一般来说,面向东方和南方的建筑窗墙比值不能高于20%、30%。第四,开发利用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做好门窗的气密性保护,以便最大化的减少门窗热量的损失,提高建筑室内的保温性。
(三)合理选用节能建筑材料
节能建筑材料是多层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多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根本途径。在多层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的选用节能建筑材料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还可以改善多层建筑所在区域的环境和气候。
1.合理选择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又称为热绝缘材料,能够阻止热量的传递和流通。隔热材料分为多孔材料、热反射材料和真空材料。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玻璃纤维、石棉、硅酸盐等,但这些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并不是很好,因此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开发隔热、节能材料。例如铝箔隔热卷材,它是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金属涂膜等经过热熔和卷层压而形成的隔热保温材料。铝箔隔热卷材可以高效的吸收太阳能,在吸收太阳能的同时还可以反射掉93%以上的辐射热,因此可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多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当中。
2.合理选择蓄热材料
蓄热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它可以通过变化物象,来控制建筑周围环境的温度,把热量储存起来,在必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进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在多层建筑节能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蓄热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蓄热材料的蓄热功能,减缓日照等因素对建筑室内温度的影响,储存好太阳能等热量,在晚间的时候释放出来,使室内的温度保持稳定和均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常来说,人们把2 层以上的建筑称为多层建筑,但具体来讲,只有建筑高度大于10 米小于24 米、建筑层数大于3 层小于7 层的建筑才能称为多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节能是建筑行业面对新时期的变化做出事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节能设计就是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节能设计措施,促进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欣.多层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分析[J].四川建材.2011,(05):4/7.
[2]杨俊丽.新形势下对多层建筑节能设计对策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3,(17).
[3]容向立.多层建筑节能设计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09,(12):35-36.
[4]王世红.建筑节能设计对策的探讨[J].河南建材.2008,(01):68-69.
[5]郭学民.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54-55.
论文作者:李 锐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建筑论文; 多层论文; 节能论文; 屋面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