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综述论文_王骞

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综述论文_王骞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根据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的新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不仅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于政党公信力建设的热潮只增不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望为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开展新时期政党公信力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综述

一、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背景

2014年,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提出“三严三实”,即无论修身、用权、律己都应该从严,无论谋事、创业、做人都应该求实的要求。这是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的倡导和从思想到行动的全面要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都是党对于自身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要求。

根据国际发展形势来看,虽然说全球各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战略路线,然而国际上敌对势力纵容中国周边国家在东海、西海、南海诸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妄想把隶属于中国的岛屿主权分割出去。国际多变的复杂局势给中国共产党提出警示和考验,怎样保证本党自身的统一和团结,增强战斗力,提升整体公信力,捍卫本国主权,维护本国领土完整,审慎处理全球局势和周边国家关系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当的执政水平、增强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的现实课题。因此,只有加强党的公信力建设,党要管党,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党的公信力建设研究综述

结合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将当下党的公信力建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党的公信力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关于执政党的公信力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和说明,主要包括信用、信任以及政治合法性等角度。

从信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张德寿等学者认为,诚信是公信的基础性概念,可以解释为兑现承诺;政治领域中的诚信,因为涉及政治权力,会变成公信问题。党的公信力即为其所代表阶级阶层乃至人民给出恰当承诺并兑现承诺的能力。同时,执政党解释和指导实践的意识形态也存在能否获得民众信服的问题,相应的能力可称为执政党的理论公信力。

从信任角度进行研究。路云辉提出,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行为作为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以此来体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谢龙生则将其界定为人民对党的信任度,是党获得人民群众自觉认同、甘愿服从、衷心拥护的能力;吴家庆认为,党的公信力的内涵应从分析信任这一基本概念为出发点,且必须要在政党政治的框架内进行。他认为政党政治的构成要素包括政党、人民和公权力,政党是人民和公权力的沟通媒介,政党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得到一部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执政公信力的来源。

从政治合法性角度进行研究。不少学者将其与执政党“政治合法性”问题等同起来。如,曹武军指出“公信力”来自于大众传媒,源于人民对媒体的信赖,即媒体所传播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人民利益的自然维护。基于上述理论,公信力逐渐延伸形成多种概念,如,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等。

(二)关于党的公信力功能的研究

执政党的公信力对于执政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并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党执政期间的政治稳定,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

从巩固执政地位视角进行研究。有关学者认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来自于其与民众之间的授权关系,执政党只有受到大部分公众的信任,其执政才具有合法性,才能够巩固其执政地位。有学者认为,党的公信力是执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党的公信力是政治信任力的其中一种,因此可以大大提升执政党办事的合法性;吴家庆等学者则认为,党的公信力这一行为被广泛认可,被视为执政合法性的根本原因,全部有益于提高此正当性的要因在发挥作用前都首先应该被凝结融入塑造公信力,同时此公信力提高也同样有益于此执政所具备“正当性”的支持要件。

从维护政治稳定视角进行研究。相关学者认为,党的公信力与政治社会是否稳定、整体生活是否顺畅有序推进息息相关。这一能力如果能够有效增强,不仅有益于良好政治秩序的构建,也就是国民对政府的服从关系的缔结和强化,同时还有益于建立能够有效缓解政治冲突的监管机制,从而更加有效的保障政治秩序的稳定。然而若执政党的公信力有所不足,很容易就会激发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人们出现更多不服从政府权威的行为,骚乱增多,政党甚至可能因此将丧失其执政地位并发生政府更替。

从提高执政绩效视角进行研究。周律等提出,党的公信力能够提高执政的整体效能水平,有益于构建覆盖社会的信誉体系并不断得到完善,社会能够因此变得和谐而且稳定,并能够基于此而实现发展。吴斌等指出,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能够促进国家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党威信的强化和人民对党认同的深化。民众对于执政党的信任会转化为对执政党政策的支持,进而有利于诚信政府、高效政府建设,可以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阻碍。

(三)关于党的公信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执政党的建设层面展开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影响党的公信力提升的各项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其自身建设,如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党内文化、党员的作风以及腐败问题等等,“合法性是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难以建立。”吴斌等学者则认为,如果执政党不能有效约束党权行使、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执政行为与组织行为不合理以及缺乏一套健全的工作体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的公信力。

从执政党的公权力视角进行研究。有部分学者认为,苏共之所以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苏维埃政权内部发生严重的腐败现象,官僚主义盛行,领导人通过党权来谋取自身利益等等。从现实社会问题存在的视角进行研究。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公共权力的腐败呈普遍化、社会化和群体化的趋势,直接侵犯了人民的权力,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并颠倒了干部同人民群众的“仆主关系”,导致群众对党、政权体系丧失信心,对权威和权力缺乏认同,结果造成党和政府公信力严重下降。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中诸多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受我国渐进式变革特点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逐步构建的制度体系,致使价值观念和标准体系崩塌、不同群体与阶层之间频频发生冲突、分配机制发生失衡以及社会公正性与公平性的缺失等,导致党的公信力一度走下坡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党的执政环境视角进行研究。曹武军认为,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们的感受被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冲击,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观念,其中有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这些价值观念的存在,使党的公信力建设受到极大限制。

(四)关于党公信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从公共权力运行制度视角进行研究。吴家庆认为,要有效提升党的公信力,就必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必须基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实施其执政行为,加大其健全公共权力运行制度的力度。

从利益表达与利益整合机制视角进行研究。路云辉认为,党在提高其执政能力、提出建设公信力先进性的过程中,必须提高执政党的利益表达效率,完善利益整合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来限制拥有公共权力以及资源管理权力的领导人的行为;曹武军指出,要加快党的公信力建设,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需求,加大对民生的重视力度,通过有力的政策来使得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经济优惠,加强诚信思想、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团队建设,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将其逐步完善是未来提升公信力的最佳途径。

从承诺兑现的执政能力视角进行研究。李桂秋认为,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提升执政公信力要做到:树立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执政理念、选择符合公共权力运行规则的执政方武、增强兑现承诺的执政能力、提高推动社会发展的执政绩效、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陈庆渊提出当前唯一实现途径就是增强行政能力、迎合人们所提出合理需要、完善政府治理制度。

从健全权力监督制度视角进行研究。吴斌提出,必须健全对权利的监管体系和相关制度,加快政治公信力建设脚步,提升党内工作的民主性,完善政治生活体系,引导人民积极的参与到执政活动中,以此在社会中树立一个优秀的、高效的、具有公信力的党的形象,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和素质的培养提升,整体提升党的公信力。

从法律制度体系视角进行研究。王学俭和王锐认为,党的公信力的优势提升渠道具体有提高执政水平、迎合人民的切身需求、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

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研究已开始从宏观向微观、从整体向细节过渡。有些学者尝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展开探讨,还有学者研究党报党的公信力作用。

三、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的实践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使其普遍拥有了获得感,坚定了对执政党的信心,对其认同度、满意度和信任度逐年升高,而且大大提升了执政党的公信力。

针对党的公信力下降的趋势,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成功经验,把其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指出人民可以通过文风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此对党的形象做出评价。文风好,才能促进全党保持实事求是,真正使人民接纳、认可制定的路线、政策、方针、战略,跟随党的指挥,受其领导和感召。全党全力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使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要想提升自身公信力,必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要密切联系群众。

在理论与实践上,党的执政能力和制度建设也取得了卓越成绩,执政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持续增强。当前,执政党客观分析了日渐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并提出能够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有机统一起来的策略,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通过党内民主逐步实现人民民主,并确保党内能够进行全面和谐有序的发展,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实施党务公开,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增强了决策的公开公正性,提高了党的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使党治国理政理念达到了自我更新和完善。在实践上分析,党的执政领导体制、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水平呈现显著改善的趋势。尤其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基于实践的理论优化和创新并不断改进制度,建立完备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的有效机制,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征途上赢得胜利提供制度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人民群众具有监督权力的权利,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并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策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强化民主政治体系逐步实现法治的目标,为党建工作的法制化奠定基础。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研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主题鲜明,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即讨论党的执政规律问题。成果突出,理论上完善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政治上确立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上审议通过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实践方面则着力于顶层设计,规范强化党内政治体系、完善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基础。表明党中央在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上的高度契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国布局的高度一致、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的高度协调。总之,党在执政过程中,精准着力,在整体兼顾全局的同时找准重点,并行推进,在全社会各项工作中全面推进执政的法治化建设,逐步增强能力,以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

总结

古人云“政者,正也”。为政者必须保证处事公正,不因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党的形象必须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干部必须建立起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在反腐倡廉过程中做好表率,清白为官、踏实为人。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为官、做事与为民谋利联系起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强化修养、坚持党性。抓好党风建设,真正掌握民心,将党风问题和反腐工作视为重点积极推进。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实效,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真正提高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高级干部,从严治党要带头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11/15/c_1119911597.htm

[2]张德寿.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党的公信力[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05):16-19.

[3]路云辉.改革视野下党的公信力建设[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26):43-46.

[4]谢龙生.试论执政党的公信力[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05):112-115.

[5]吴家庆.论执政党公信力:内涵、功能与实现途径[J]. 政治学研究,2009(05):59-67.

[6]曹武军.党的公信力建设问题探析[J]. 理论导刊,2011(05):25-28.

[7]郭燕来. 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合法性效应分析[J]. 学习与探索,2011(05):64-66.

作者简介:王骞(1996-),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论文作者:王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党的公信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综述论文_王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