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林娴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林娴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江第二实验幼儿园)

摘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音乐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在适当音乐为媒介的基础上完成,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吸引幼儿注意,还需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

陈鹤琴指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指的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使幼儿与音乐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本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作为音乐教育客体的音乐,柏拉图曾说:音乐是通过将相反因素导向和谐,体现了爱的本质。究其核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非形式化的体现,反映的是作曲者精神世界的面貌,倾听者的内心体验活动,具有个性化、抽象等特点,因此决定了聆听者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

正是这种音乐的特性恰恰给了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自由探索,自由创造发挥的空间。布鲁纳说过:“由于每个儿童形成的是各自独特的概念,因此,他有必要发现音乐的内涵是什么,如果儿童自己去探索音乐,而他的探索过程又与音乐的基础性质保持一致,就不会有这种距离,人们往往简单地把信息灌入学生的头脑,从而使他们失去了那种自己去发现的激动人心的体验。”③为此在音乐活动需要教师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音乐,尊重幼儿的主题地位,不能先入为主的将已有的对音乐感受及体验的经验教授给幼儿,鼓励幼儿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发现音乐的内涵。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探索

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前人已提出了十分丰富的实施方法与教育模式,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拟以下几点关于幼儿音乐素养——聆听素养养成的措施:

1、引导幼儿倾听生活的声音

陈鹤琴在“活教育”的理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要注意教材的选用,最优良的材料是取自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他所学习的各项科目取得联系。”⑧幼儿的生活环境是其最先接触的环境,幼儿最直接感受到声音,犹如家中宠物叫声、爸爸妈妈交谈声、水龙头滴水声、电视传出的对白声等等,这些生活发出的声音都蕴含着音乐的因子,如果仔细倾听,就会发现它们的美妙之处,甚至随后接触到的幼儿园、社区、街道、公园等周围生活环境中中同样有着广泛又真实的诸多音乐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生活中的声音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发现声音,探究来源、辨别音色、倾听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音乐内容取材于生活,幼儿才会有兴趣,有求知欲。才会寻求对周围自然更深层次的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小班音乐活动《听音辩物》过程中,教师结合幼儿生活中积累的声音经验,将敲打桌面声、调羹碰碗声、拍球声等声音与即将要认识的铃鼓、木鱼、碰铃等乐器相结合,会发现在这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情景下感受音乐的幼儿对于音乐活动自始至终保持了较高的兴趣。

2、引导幼儿聆听内心的声音

奥尔夫认为:“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幼儿的内在需要”,“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将内在的音乐性表现出来,提供适当的物质准备以及营造一个温馨的精神环境。有时候教师或者家长会惊讶于幼儿在任何时间与场合迸发出的音乐方面天赋和表现力;甚至在音乐对自我情绪的平复上,幼儿也展现了有别于成人的超长一面。因此教师一方面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将音乐穿插在各个环节、活动中去,为幼儿提供接触音乐的机会,积累相当的音乐素材;另一方面,投入更多音乐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够自由地的选择表现材料,这样他们就更愿意聆听内心的音乐。犹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我是机器人》,在教师播放机械舞歌曲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在欣赏完几遍音乐活动,在不熟悉歌词喃喃自语下,已无意识的根据音乐的特点,配上了富有节奏和动作,相信看到幼儿舞动欲望的场景时,本次活动目标已完成了一半。

3、引导幼儿评析作品的声音

“审美发展是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情感认知力的发展。”对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发展,不仅要引导幼儿稍作“理智”地倾听、评析来自音乐作品的声音,安静地倾听、细细的品味,传达出不同表现形态和旋律作品的情感,这样才能得到音乐审美的享受,获得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获得音乐技能早已不重要,唯有跟随着幼儿内心欣赏,引起情感的满足才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真实的表达听完作品的想法,因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到作品上,是幼儿内心最真实表达,也是这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如大班上音乐活动《苹果送给老师尝》,幼儿第一次听到这首旋律时,说不出具有哪个民族风格的乐曲,但却能说出这是这是一首优美,柔和的乐曲。

4、引导幼儿聆听自然的声音

由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中“聆听窗外声音”,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聆听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如鸟叫声、知了叫声、虫鸣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等,自然界的声音在音调、响度、音色等具有最本质自然属性,又区别于人类一切声音。在实际音乐活动中,教师一句“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大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为音乐素养的培养积累必要经验,同时在幼儿作品中有许多是模仿自然界声音,甚至有些还融合了自然界原生态的声音,在这些“小树叶”“流水声”“呼呼风声中”中感知音乐形象,享受到美的愉悦,在感受中对这些声音的节奏、音色、力度体会更加深刻,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幼儿来说音乐通过声音传达艺术形象,因此,从聆听入手,初步系统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并帮助幼儿体验感受音乐的能力,才可能避免偏离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晓静.《音乐精品选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

论文作者:林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林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