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55-01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利用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让中学生在历史教育教学教学中健康成长。
一、历史教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历史学科教学的思想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教法来看,还是比较单一、陈旧;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强化;在某些地方没有专职历史教师。
二、让中学生在历史教育教学教学中健康成长的方法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熏陶。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学生的健康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健康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健康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健康个性。
健康的个性,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1.要强调一个“真”字。“真”是指客观历史的事实及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真并不就是美,真是求知的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而美是欣赏的对象,它应具有生动的形象,应给人以直接的感受。然而,美又必须以真为前提,尤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的美,必须使教学内容真实,符合历史事实与发展规律,绝不能为了追求美的效果,而任意虚构夸张。“真”的要求还促使我们要注重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展示直观教具、利用形象性画卷、照片、采用电教手段)以及对历史古迹、遗址的实地考察。这也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既要用准确、细致的语言去讲解,又要能再现历史的画面形象烘托出的当时的独特气氛。
2.要强调一个“情”字。历史的直接效果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包容了相互冲突、相互对应的悲与喜、爱与恨、忧与愤、怜悯与崇高、恐惧与勇敢、负罪感与正义感等情感因素。“这些朝两极方向运动的情感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审美心理中最浓烈、最深刻、最持久的情感。”这种震撼着年青学生心灵的激情,是我们导引学生们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进行理想教育和锻炼学生心智的极为重要、极为宝贵的情感基础。教师应以饱满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如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讲述,具体塑造圆明园的形象,教师用真挚情感,以发自内心的语调语气介绍它的华美壮丽,使学生的自豪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当说到它被焚毁于敌人之手时,学生们对侵略者的仇恨溢于言表,历史的感染力便一下体现出来。此外,由于历史情感的相对性,容易导致学生复杂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如讲述美国内战、林肯遇刺的情景时,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会使大多数学生对林肯的不幸遭遇产生惋惜、悲痛和崇敬的心情,但也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会感到人世的无常与空虚,即使是一代伟人,也会被命运所左右,而“我”能做什么呢?于是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占据他的心灵。教师则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求人生价值的标准,把历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紧连接进来,克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3.要强调一个“思”字。任何历史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都包含着理性意蕴。在教学中,我们强调“真”和“情”,主要注重形象思维的建立,都是从感性认识入手的。那么我们强调“思”,则要求把历史美中蕴涵着的理性因素挖掘出来,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历史美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普遍忙于应付主要科目的考试,因而他们真正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教师就应当在创造出历史的课堂气氛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去思索种种现象的本质,寻求人生的价值,探求历史的真谛,同时应积极倡导学生培养沉思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4.还要强调一个“行”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掌握并理解真知后,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行动。历史告诉我们:应当珍惜幸福,艰苦奋斗,有限生命应当时刻珍重。在教学中应当努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参观调查、讨论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应当善于捕捉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与锻炼“思”的结果,将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健康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健康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复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论文作者:李自由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人格论文; 健康论文; 情感论文; 《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