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论文

金砖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张美云1,王 慧2

(1.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2.北京东鹏资产评估事务所,北京 100054)

摘 要: 金砖国家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做好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分析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育的经验和应对人才流失的措施,对中国在支持政策优化和加大科技投入、关注重点行业、强化管理和推进人才合理流动等方面提供启示作用。

关键词: 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文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人才的作用。科技人才一般指具有一定科技特长或掌握某种生产工艺技能者,他们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1-2]。毋庸置疑,科技人才培育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已有的相关文献多是探讨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培育的经验,且得出了有益的结论[3-5]。但金砖国家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且均处于中等收入水平,深入探究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育的经验,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价值。现有文献针对单个或多个金砖国家的科技人才问题做了探索[6-10],但综合比较分析金砖国家整体科技人才培育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将从金砖国家科技人才的培育水平、科技人才的培育路径、应对科技人才流失的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由于俄罗斯成立于1991年,限于数据可得性等原因,研究时限锁定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育水平的比较

以世界科技强国美国为标杆,主要从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等分析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养水平,以期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结论。

每个诗节充满了跨诗行连续的句子,这也是诗人精心的编排。这种跨诗行连续句的使用,能够产生驱动效果。不完整句子的诗行自然吸引读者去补全缺失,寻找完整的句子和意义,读者在驱动下顺着诗人的指引去找回消逝的童年和童年记忆中的美好生活。另外,跨行的连续句在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有助于营造一幅连续动态伊甸园般的田园景象,如同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画卷——那里有屋旁的苹果树,幽谷上的星空,成群的马车,田野里的雏菊大麦和闪耀着苹果光辉的小河……这种连续的句子把大自然的美一一展现,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一)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强度

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它是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除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基本持续递增外,其他金砖国家无明显增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美国历年均值2.63,浮动范围[2.442.82],远超金砖各国的研发投入水平。中国历年均值1.32,浮动范围[0.562.07]。俄罗斯历年均值1.1,浮动范围[0.95 1.29]。巴西历年均值1.07,浮动范围[0.96 1.2]。1996~2003年,中国低于俄罗斯的水平,2004年起中国一直高于俄罗斯。俄罗斯和巴西的水平比较接近,但俄罗斯的波动性更大。南非历年均值0.78,浮动范围[0.58 0.9]。印度历年均值0.75,浮动范围[0.63 0.87]。南非和印度的水平比较接近,但2009年印度开始超过南非。

图 1各国 1996~ 2015年研发投入强度

图 2 1996~ 2015年各国研发人员数量

研发人员数量是反映科技人才培育水平的基本存量指标。印度历年研发人员数量最少,均值147.66,浮动范围[110.05215.86],整体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其他国家的研发人员数量变化详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美国历年均值3 734.54,浮动范围[3 122.574 231.99]。俄罗斯历年均值3 286.63,浮动范围[3 073.093 795.76]。俄罗斯和美国最为接近,但美国持续提升而俄罗斯却呈递减趋势。中国历年均值804.50,浮动范围为[386.771 200.29]。巴西历年均值553.26,浮动范围[420.25698.10]。南非历年均值359.59,浮动范围[198.80437.06]。中国、巴西和南非基本呈现递增态势,中国高于巴西和南非,但巴西和南非的增幅更为平缓。

(二)居民专利申请量和科技期刊文章数量

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早期国内部分科技人员就因工作关系流向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国内比较推崇欧美授予的学位,并认为在欧美工作取得成功优于在本国取得的同样成就。印度于1947年独立,高等教育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政府委派大量年轻科技人才去国外留学及工作,多数人都回归本土献身祖国建设。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较多科技人才失业。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内科研条件落后、科技人才待遇较低、科技人才论资排辈现象较为严重、社会缺乏对科技人才的尊重等原因,导致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国外。[26]进入21世纪后,人才流失程度降低,人才回流明显。

图 3 1992~ 2016年中、美、俄居民专利申请量

图 4 1992~ 2016年印、巴、南居民专利申请量

设某事物有m个状态,每个状态有n个指标,第j个状态的第i个指标的值为xij(1≤i≤n,1≤j≤m),则初始矩阵为

其次,从图5看,各国科技期刊文章数量基本呈递增趋势,增幅从大都小依次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美国历年均值39 9527.22,浮动范围[321 765.9440 229.7]。中国历年均值278 164.15,浮动范围[86 621.4426 165.3]。2003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较大,近年逐渐接近美国的水平,2016年略超美国。印度历年均值64 387.81,浮动范围[26 797.1110 319.6]。巴西历年均值38 480.77,浮动范围[16 752.453 667.3]。俄罗斯历年均值37 500.61,浮动范围[29 368.959 133.5]。南非历年均值7 875.72,浮动范围[4 226.611 881.2]。2005年起,印度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一直位于金砖国家的第二位,与俄罗斯和巴西的差距逐渐拉大,俄罗斯和巴西一直比较接近,而南非一直是最低的。

图 5 2003~ 2016年金砖国家科技期刊文章数量

金砖国家科技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且发展不均衡,同时面临科技人才流失的难题。俄罗斯流失的多是理论物理、遗传学、数学及航空等领域的科学家,印度流失的主要是软件科技人才和部分医生等,中国、巴西和南非流失的主要是留学未归科技人才。各国科技人才流失的外部共性原因有发达经济体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较好的科研发展平台等,近年科技人才回流的外部共性原因有世界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就业机会和工作待遇明显下降、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大及科技人才待遇提升等。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各国应对人才流失的具体措施。

二、其他金砖国家科技人才的培育路径

20世纪90年代起,因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国内政局动荡,政府减少了各类科技投入并降低了科技人员工资,而欧美同期能对国际科技人才提供优惠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平台,导致俄罗斯科技人才严重流失。俄罗斯科技人才流失有三种情况:一是科技人才移居国外,主要是欧美、以色列等;二是本土化流失,大量科技人才服务于俄罗斯国内的国际跨国公司;三是人才内流,部分科技人才因待遇问题转向新兴的贸易等领域,不再从事跟科技有关的工作[21]

对于初创企业的绩效,不能单一使用编码的条目数来确定(吕兴群,2016[26]),因此,在访谈过程中,由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团队根据企业实际,结合行业发展水平,判定企业的绩效水平,其典型例证如表8所示。

(一)俄罗斯

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如1992年颁布了《教育法》,1996年出台了第一个创新领域的国家法令《关于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1998年和2008年相继出台《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明确了科技人才培育的基本目标和营造社会创新环境的主要措施。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并通过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企业资助、教育有偿收费等形式增加各类经费的补给渠道,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待遇,提高大学生奖学金等。第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如发展私立高等职业院校的有偿模式、推进国立高等教育的自费生制度;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由中央集权转向分级管理,有效激发地方政府立足本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高职教育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学士与硕士学位教育、学业完成后的职业教育,完善副博士与博士学位制度等,高职教育中科技人才培养相关专业逐步合理化和市场化。以竞标的方式更新教科书内容,支持教师定期到国内外大学或企业培训进修,在国家拨付部分款项和个人自筹资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职业培训体系。第三,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如科技人员到高校任教或研发中心兼职,教师到企业培训等,弥补了师资不足和以往学用脱节的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工资低和科研机构设备老化等难题。第四,在对信息科技和军工领域等采取监控和安保的前提下,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道。如与国外优秀院校或国际领先企业合作办学,公派留学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允许国内科技人才自发出国培训进修,吸引国外的留学生,科技人才劳务输出,强化外语教育和构建新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增加各类学术交流空间和机会,不断提升科技人才培育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11]

(二)印度

印度科技教育体系相当完备,其在科技人才培育方面的经验主要以下几点:第一,成立于1945年的“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是科技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层面的技术教育标准,设立多种研究基金和学术研讨会补助基金等,开办继续教育性质的学位班来吸引企业员工和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激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追求创新。印度政府还通过“质量提升计划”等途径对科技教育师资提供职前和在职培训,包括提升学历、增加实践教学经验等[12]。第二,构建世界级的教育研发体系。印度除了增加政府投入外,还吸引国际资金、国内个人和企业的资助等多渠道资金,以开放包容的政策力推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殖民地经历和经济发展的忧患意识,印度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促使国内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13]。第三,营造鼓励创新和尊重科技人才的科研环境。如在高校设置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助推基金、依据市场化理念激励各类科技人才创业,建立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完善国家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等[14]。第四,重点培育信息科技人才。在政府政策引导下,依托高等教育的优势和职业教育的功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支点,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员参股、规范人才诚信流动等方式,实现了信息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为印度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持[15-16]

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在工业生产上所重视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有的企业不重视设备的热转换率。我们必须认识到,设备热转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产生的废热、节省燃料的使用,它已经渐渐成为现今轧钢加热温度控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企业对此必须重视起来。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热转化率:选择科学合理的加热炉型结构,使用可靠新型的耐高温、保温性能好的制作材料,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燃烧装置等。另外,国家也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帮助广大企业去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鼓励扶持科学技术研究的开展,甚至可以开设相关的科研奖项,对那些有突出研究的企业和研究人员颁发奖励,以促进设备热转化率技术方面的更好发展。

(三)巴西

20世纪60年代起,巴西开始增加对科技人才培育的投资,分别于1968年和1971年颁发《高等教育改革法》和《中等教育改革法》,使科技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匹配。巴西还创建了正规及非正规两套职业教育体系,并开办多个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承担企业职工和学徒工的继续培训工作。[17]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目标,将1996年定为教育年,并持续加大各类教育投入,2000年比1997年在校大学生增加了33%[18]。但当时巴西的教育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教育投资不足、重视高等教育而忽视基础教育、高校毕业生中理工类数量少、高学历人才较缺乏(如巴西每7万人中有一名博士,而OECD国家是每5千人中就有一名博士)、研发活动与市场脱节等难题。2000~2009年,巴西公共教育支出是政府支出中增幅最大的领域,2009年达到16.8%,高于当年OECD国家13%的均值,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011年,巴西提出包含扩大创新的金融支持、单列重点科技支持项目和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等主要内容的“巴西更大计划”,逐步退出若干“科学无国界”项目,提供奖学金激励本土科技人才出国深造。巴西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包括在高校周边创建科技园区等密切产学研合作、以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为依据动态调整对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等做法。2012年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2012-2015》进一步明确了生物、信息通讯、国际航天等重点优先发展领域。目前巴西是全球第一大乙醇出口国,是生物燃料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也是支线飞机制造的强国。由于《信息产业法》等政策的保障和推进作用,巴西在2011年已拥有120万名信息科技人才,其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软件更是位居世界前列[19]。但巴西的信息科技人才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很少从事国际软件外包工作,也较少有科技人员跨出国门就业。从整体上看,巴西培养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金砖国家较低,且国内部分大学甚至拒绝参与国家或国际标准评定[20]

(四)南非

南非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开发战略,以2002年的《国家研究发展战略》、2007年的《创新十年规划》和2008年的《南非未来20年(2008-2028年)科学、工程与技术人才资源开发长期战略》等为代表,体现出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培育的决心和思路。南非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依托在科技领域创建一批卓越中心和网络的卓越中心计划、激励博士和博士后及女性等群体的Thuthuke计划、吸引国际科技人才以推进优势和极端领域发展的研究首席计划等,推动科技人才培育贯穿于高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产学研的紧密连接。南非的科技人才培育还较具国际化视野,不断与欧美、非洲及中国等开展科技合作、技术援外和外派科技人才短期培训等,不断拓宽科技人才培育的渠道和提升科技人才的质量[7]

三、其他金砖国家科技人才流失的应对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金砖国家整体科技人才培育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从高到低排序为中国和俄罗斯接近,排在前两位,其余依次为印度、巴西和南非,中国个别指标甚至超过美国,中国和印度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俄罗斯、巴西和南非。

(一)俄罗斯

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国家科技人才培育经验具有共性,但因各国的国情、区位等差异,也存在一些个性特征。本部分将从政策保障、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和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分析各国的科技人才培育路径。

纵观前人的研究,大部分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采用高电压电池以满足汽车的动力性能要求,但高电压对汽车电路元器件的要求更高,且对人们的用电安全有影响。本文设计采用辅能源单变换器并联的复合电源结构的低电压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源,对其动力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匹配计算。通过在ADVISOR软件环境下建模仿真,验证该匹配方案符合设计要求。

1.2.3 检查后护理工作 在完成胃镜检查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放置在观察室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标,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程度、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并让患者保持侧卧体位,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和剧烈咳嗽现象。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在观察室内休息30分钟左右,待未出现不良反应之后才可以离开观察室,并叮嘱患者及家属检查后当天内不能开车和进行高空作业。

一是在组织和机构方面,没有建立稳定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及经费投资渠道,导致已建或在建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在硬件设备配置方面,由于缺乏既熟悉水利行业特点、专业知识,又拥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第三方独立咨询机构,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服务器、建网络等,忽视了系统建设的周期性,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三是在系统维护方面,目前基层部分水利工作人员知识面较窄,尤其是既熟悉水利行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无形中增加了全市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难度。

待遇问题是俄罗斯科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且,俄罗斯的科技强项主要在军事领域,国家严格控制相关技术的市场化转让,科技人才的成果转化受到较大限制。[22]针对以上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对策是:第一,增加科技投入。进入21世纪后科技投入力度明显增加,主要用以提升各类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培育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同时设立国家科技奖、青年学者总统奖、青年学者总统研究资助金等奖项,加大对各类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23]第二,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俄罗斯出台《2014~2020年“创新俄罗斯科学与科教人员”联邦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培育科技后辈力量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核技术、节能、医学、航天和信息技术五大领域,不断完善“物色——培养——留住人才”的人才培育机制,提供住房补贴或优惠贷款等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难题。同时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建设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不断聚集并优化社会创新资源,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24]。第三,加强对国际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储备。如2009年俄罗斯启动“追逐大脑”行动,面向世界高科技人才提供简化的移民签证制度,吸引各类科技人才或长期或短期来俄罗斯从事科技活动。同年还发布《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和培养管理纲要》,将优秀科技人才纳入人才数据库统一动态管理,进行相关的跟踪服务[25]

(二)印度

居民专利申请量和科技期刊文章数量是衡量科技成果产出的常用指标。首先,从图3和图4来看,各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增幅从大到小依次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美国历年均值195 251.64,浮动范围[92 425295 327]。中国历年均值241 231.20,浮动范围[10 0111 204 981]。俄罗斯历年均值24 850.16,浮动范围[15 10639 494]。1992~2008年,中国与美国居民专利量的差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9年中国开始超过美国。1992~1999年,俄罗斯略超中国,但2000年中国开始超越俄罗斯。近年,中国的居民专利申请量开始高于美国和俄罗斯。印度历年均值5 378.84,浮动范围[1 20913 199]。巴西历年均值3 684.92,浮动范围[2 1005 200]。南非历年均值857.8,浮动范围[8882 783]。印度、巴西和南非起点相当,均较低,但进入21世纪后印度增速明显加快。

印度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是:第一,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激励科技人才参与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利益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如科技人才按贡献提成,科技人才可从企业收取科技咨询费,可在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灵活迁移就业,建立科技孵化器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改善科技人才的工作条件和提升其待遇。第二,通过科技项目或奖励基金吸引国际人才,如以高额奖金吸引国际科技人才加盟印度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和世界范围内的印度籍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等。[27]第三,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侧重培养大量中级科技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舒缓高级科技人才降级使用的难题。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升本土学位的吸引力。第四,成立科技人才储备机构和建立科技人才库,为外流归国人才提供就业信息、科研支持等,承诺归国科技人才在住房、工资和出国培训等方面与国内科技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并通过讲学、科技项目合作和回归参访等多种方式确保科技人才来去自由。[28]第五,印度政府设立原籍人士制、海外公民制,举办海外印度人节和认知印度等活动,吸引印籍科技人才回国和国际科技人才投身印度的IT等产业。[29]第六,持开明的态度应对人才外流。印度政府认为外流人才是去国外积累经验和财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与他们联系的加强,外流科技人才会在合适的时机回国投资和创业。[30]

(三)巴西

在20世纪90年代的巴西,以奖学金项目出国进修的研究者回国率约为51%。为应对人才流失的困境,巴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主要如下:第一,各类科技人才的挽留项目。如巴西向优秀人才承诺改善研究条件和提高工资待遇,支持国际性科技活动等,同时通过灵活的聘期和优厚的条件吸引高级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国家科技事业。第二,除资助本国科技人才到欧美国家进修培训外,还注重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科技交流合作,并每年资助喀麦隆和刚果等周边国家的科技人才来巴西进修及参与部分科技合作项目。[31]第三,不断改革移民制度。为吸引国际科技人才,巴西从1995年开始承认双重国籍,2002年起颁发科技人才移民签证,并对外国留学生加入巴西国籍提供优惠政策。[32]第四,20世纪90年代起,巴西开始创建并不断完善包含个人履历表、团队分类、机构名录及展示分析等内容的科技人才履历表数据库Lattes平台,2013年底该平台共储备276.5万份各类科技人才电子履历。Lattes平台体现出大数据资源、辅助决策、双向动态开发、开放注册、资料及时更新等特点,是巴西管理科技人才资源的核心数据库,在国家各类基金项目申报及管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评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3]

(四)南非

1961年,脱离英联邦的南非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之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局势动荡,白人主导的政府缺乏重视科技人才的意识和激励措施,且长期的种族歧视及隔离政策造成国内严重的教育及就业机会不平等,致使大量科技人才流向国外。1994年新南非成立后,但货币贬值、国民生活成本增加且税负较重,科技人才科研环境较差是科技人才持续流失的动因。2000年起尤其是2010年后,南非的科技人才流失现象有所缓减,部分科技人才开始回流,原因有三点:一是政策保障和研发激励。在一系列科技人才开发战略的前提下,南非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待遇,简化海外科技人才入境手续,营造尊重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南非在2012年得以竞标全球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吸引了大数据处理、天文学等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和部分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人才。[7]三是南非大学提供高额奖学金,如威特沃特斯兰大学的保健科学专业向博士后提供跟美国水平相当的资助额度[34]

四、结论与启示

金砖国家近年来综合创新竞争力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中国和印度各项指标增速高于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中国的科技人才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激励导向较之能力导向略显不足,且现有激励项目出现多部门同质化、受益层次高龄化和高端化、受益区域偏向发达地区等倾向。第二,由于人才培育体制僵化等原因,科技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表现为创新性不足和结构性失衡的特征。第三,科技人才的知识产权等权益维护机制尚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有力的专业化市场的支撑[8]。第四,较多留学人员未归和顶尖科技人才移居国外等。

其他金砖国家科技人才的培育经验对中国主要有如下启示:(1)持续动态优化支持政策,加大各类科技投入以改善科技人员待遇和科研条件,这是科技人才培育的关键环节。(2)突出创新理念和关注重点行业,通过基于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密切结合等途径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培育。(3)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基于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需要,科技人才的供给以本土培育为主,同时以大型科研项目等为载体,积极吸引国际科技人才。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各类科技人员的出国培训等科研交流活动,提高本土科技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改变移民政策等积极吸引国外科技人才到本国开展短期或长期的科研活动。(4)强化管理,推进人才合理流动。依托国家层面的科技人才数据库或者管理平台,推进科技人才在不同区域以及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部门间合理流动,为科技人才的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

注 释:

①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收入水平划分标准,印度处于下中等收入水平,其他四国为上中等收入水平.

② 图1-图5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数据更新日期2018年11月14日,访问日期2018年11月30日.

参考文献:

[1]刘洋,蓝志勇.英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战略走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5):89-95.

[2]张相林.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1,(9):100-107.

[3]何增科.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在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方面做法和经验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2):27-34.

[4]曲婷.韩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2,(3):156-160.

[5]阳立高,韩峰,杨华峰,等.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4,(7):121-126.

[6]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俄罗斯、巴西三国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29):50-52.

[7]王中阳.南非科技人才发展概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1):40-45.

[8]刘忠艳,赵永乐,王斌.1978-2017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8,(2):136-144.

[9]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 基于金砖四国的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9-95.

[10]陈燕萍.金砖国家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3):73-77.

[11]于文兰.俄罗斯的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J].国外社会科学,2005,(5):55-61.

[12]安双宏.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5):73-76.

[13]唐青青.美国、日本、印度三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开发政策比较研究及其对广西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5):1-3.

[14]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4):75-79.

[15]高子平.印度软件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9,(2):95-99.

[16]张廷海,周经.印度软件业发展对我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1,(6):148-150.

[17]苏振兴.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8]吴国平.21世纪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大趋势[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9]柴瑜.巴西经济数字地图2012-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0]胡必亮.2040年的拉丁美洲[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14.

[21]柴丽平.俄罗斯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政策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4):40-45.

[22]郭林,丁建定.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147-151.

[23]赵围,郭力,宋晓光.俄罗斯科研人才队伍整体评价与发展展望[J].俄罗斯研究, 2013,(4):21-41.

[24]肖甦,孙春梅.21世纪以来俄罗斯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15,(9):55-60.

[25]孙春梅,肖甦.人才战略背景下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J].煤炭高等教育, 2015,(5):54-58.

[26]黄卫.印度科技人才的流失及政府对策[J].中外科技信息,1991,(2):57-59.

[27]佚名.印度科技部多措并举抑制人才外流[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83.

[28]鲁兴启.印度人才外流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2,(6):19-28.

[29]张严冰,黄莺,司文.印度吸引海外印裔人才回流的措施和成效[J].国际研究参考, 2014,(11):1-8.

[30]栗力.防止人才外流:印度政府的对策[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2):54-59.

[31]王正青.高等教育国际化:巴西的因应策略与存在的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8,(3):82-85.

[32]张树良,唐裕华,张志强,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人才战略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2,(7):118-123.

[33]高晓培,武夷山,李伟钢.巴西人才库Lattes平台在优化科研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借鉴意义[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4,(7):32-42.

[34]圳.南非大学与人才外流作斗争[J].世界教育信息,2001,(2):20.

中图分类号: G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199( 2019) 04-0044-10

DOI :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9.04.007

收稿日期: 2019-04-12

基金项目: 西北政法大学2018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 张美云,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

(责任编校:田 旭,马小军)

标签:;  ;  ;  ;  ;  

金砖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