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神级内科收治并诊断的危重症患者92例,给予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43%,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
【关键词】 肠内营养;危重患者;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R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90-02
The effect and nursing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i Hong mei Integrated Medical Branch,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4300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 92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and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and nursing. The changes of total protein, albumin, hemoglobin and urea nitroge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haemoglobin rises, urea nitrogen content decrease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 < 0.01),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was 5.43%,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teral nutrition program and nursing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mmun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Enteral nutritio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由于神经系统障碍,导致患者昏迷,无法自主进食,机体出现极度消耗状态[1-2],从而出现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多器官衰竭。因此,这类患者需要给予足够、有效的肠内营养,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运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神级内科收治并诊断的危重症患者9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昏迷、进食障碍。所有疾病都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影响吸收的消化道疾病。表1。
表1 一般情况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确诊治疗后48小时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3],肠内营养混悬液(雅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H20050453)。通过鼻胃管,流量由少逐渐增加,连续运用10天[4]。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血清指标比较(x-±s)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确诊治疗后48小时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3],肠内营养混悬液(雅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H20050453)。通过鼻胃管,流量由少逐渐增加,连续运用10天[4]。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血清指标比较(x-±s)
3.护理
3.1 常规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制定个性化肠内营养方案,详细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情况,鼻饲时,垫高颈部避免误吸、呛咳[5],保持口腔清洁,防治感染。
3.2肠内营养护理:①导管护理[6]:医护工作者需掌握鼻饲方法。密切监测导管,观察管道是否通畅,治疗后及时冲洗管道,堵塞时更换管道;②输液护理[7]:肠内营养液现配现用,防治感染,输注浓度由少至大,流速由低至高,温度以38℃为宜。③并发症护理[8]:输注过程中,因导管的摩擦,可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甚至呛咳、误吸,因此需保持鼻、口、咽喉部的湿润及防治感染。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需要检查输液速度,及时调整流速,调节营养液成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是肠内营养的最严重并发症,其防治要点在于合理体位,避免误吸,保持管道清洁及通畅,防治口、咽喉部感染的发生,医疗操作严格把握无菌原则。
3.3 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治疗前详细符合该患者的个性化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处理对策,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及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消除不良情绪,争取达到最大治疗效果。
4.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皆是由于意识障碍及进食障碍导致营养无法正常摄入,因此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水电解平衡,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保护各脏器营养吸收,提高免疫力及抵抗力,对于患者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临床研究也证实,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43%,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陶鲭羽,杨艳,谭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200例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13-114.
[2]张咏梅,张润军,王润萍.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85-1386.
[3]马俊萍,吕欢,李娜.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引起返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51-1453.
[4]郭会丽.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44-145.
[5]卢婉娴.危重病人幽门后置管早期空肠喂养误吸原因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83-1484.
[6]洪忠新.再论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营养评价[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17-18.
[7]贾红芳.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1(11):285-286.
[8]刘影.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分析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4,7(19):19-20.
论文作者:石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白蛋白论文; 血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