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论文_叶娜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论文_叶娜

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其建设过程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强调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变大,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滞后,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老旧,道路陈旧。很多城市在雨季时容易发生内涝,人口越多,风险越大。文章针对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1海绵城市与城市园林绿化

随着风景园林绿化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生态自然观点的提出,城市化建设同自然的关系在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支持下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生态系统循环中水循环是根本动力,动植物要生长,物质能力的转换,水循环是前提条件,只有正常的水循环才能推动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城市化前大量裸露的土壤可以涵水、渗水,使降水顺利进入地下水系统,达成水循环,但在城市化建设中,硬质化的道路、建筑减少了裸露土壤面积,降水无法顺利进入地下水系统,阻碍了水循环。降水只能汇集成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如果城市园林规划合理,建设到位,那么动植物就会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中,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需要与合理的园林规划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为城市生态带来的自然净化作用,逐步形成完整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海绵城市本质上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一种雨水利用技术,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2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2.1海绵城市技术应用现状

海绵城市是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顶层设计上着力将海绵城市六大要素(渗、滞、蓄、净、用、排)融入到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中。2016年7月《某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成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明下一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指南,要在2030年在市中心城区以及重点区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工程体系项目,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支撑美丽某建设。海沧马銮湾片区和翔安南部新城片区是海绵城市试点区,为样板工程,进展喜人,到2016年5月累计开工59个“海绵体”项目,投资金额10.19亿元。

在顶层设计指导下,某市将整个城市划分为大海绵和小海绵两个层次,实施全市推进的大海绵战略,同时已建区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逐步推进区域小海绵建设。并通过黑臭水治理、整治易涝点等工作,系统、自然地完善全市大海绵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海绵城市技术应用方法

海绵城市技术的关键是六大要素即渗、滞、蓄、净、用、排,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用好这六大要素十分关键。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固定模式可以参考。

(1)建设下沉式绿地。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城市绿地均采用高于道路路面的形式,并且采用较高的条石分割绿化带和道路,这样并不利于雨水的利用。海绵城市要的是极高的吸水性,要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下沉式绿地是一种不错方式,在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也有应用,而且成效也比较显著。这种绿地就是通过下沉绿地来提高调蓄容积,达到蓄水、净水的目的,一般建设成湿塘、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比如某祥露小学,就大量采用海绵措施,拥有850m2透水铺装、50m3蓄水池。250m2雨水花园,300m2下沉式绿地。再如华侨大学集美校区,基于功能湿地基础,探索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形成覆盖全校园的海绵集成系统,全面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洪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由于南方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地表水资源丰富,在百分百透水的情况下,地表依然会有大量的水,仅靠透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不能根除洪涝问题,所以顺理成章地利用湿地系统,建立起符合南方特色的基于功能湿地的地域海绵体系。

(2)屋顶绿化也称绿色屋顶,根据屋顶种植物的需求以及屋顶的荷载情况确定基质深度。这种方法在建筑屋顶实现绿化,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产业中属于创新方式和观念。屋顶的绿化还能通过植物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净化,减少屋面径流总量以及污染,满足节能减排,这是海绵城市技术当中比较基本的技术之一。比如某祥露小学设置有12组屋面雨水处理树池,7个1吨蓄水桶以及329㎡的屋面绿化,配合其他雨水处理措施,校园内能够做到控制70%的年地表径流水。祥露小学的这些措施为某全面探索解决水环境问题提供了现货案例,海绵城市就是一块大海绵,雨天时净化雨水径流,收集雨水用于校园绿化浇洒;晴天或是干旱天,蓄积的水又可以释放出来有效利用;在场地标高、周边道路标高等设置的多处雨水花园,不仅像一块绿色海绵吸附在校园内,解决了吸水问题,还成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

(3)园林植草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建设植草沟来实现绿化,这是一种在地表沟渠中职绿色植被的方法,绿化城市还能利用沟渠形成排水、收集水、净化水的功能。植草沟要同城市排水系统相关联,在雨季时要能互通;利用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源,这对城市排水起着积极的影响。比如某洋塘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植草沟、雨水樽等设计已经改造完成,不久前尼伯特台风带来的暴雨,并未给洋塘保障性安居工程带来大量积水现象。

(4)生物滞留带主要作用是控制雨水,利用园林绿化中的土壤、植被净化雨水,将径流改造成片流,然后输送治理区,再利用隔离带、水洼区、植被、土壤等进行过滤,然后返送到城市水资源系统当中。某栖息着大量的白鹭,而某的形状也像白鹭,所以被称为鹭岛。祥露小学这个样板工程中,改变了传统雨水排水方式,新建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等雨水净化系统,摸索出了一条海绵城市建设的地方路子,为海绵城市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海绵城市能有效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利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湖泊数量以及建设雨水净化系统,能有效地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速度,减少雨水流失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促进海绵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一体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园林景观的品质提升,建设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人居环境清新舒适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上海建材.2016(04).

[2]叶晓东.海绵城市实施途径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01).

[3]崔也,高飞.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现状分析及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J].甘肃农业.2016(13).

论文作者:叶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8

标签:;  ;  ;  ;  ;  ;  ;  ;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论文_叶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