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 目的:分析病理HE染色制片步骤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病患石蜡切片150例为研究样本。依照最新质量控制方法,完成病理HE切片。结果:使用标准流程,对150份病理切片进行快速染色,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病理染色质量和操作环节存在一定关联性,医疗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依照检验流程,完成工作,制作出质量合格的切片,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关键词】病理HE染色;切片制作;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81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75-02
病理诊断为临床重要环节。其对于疾病治疗方法制定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指导性意义。
病理HE染色制片的质量直接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先对病理HE染色制片与质量控制方法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病患石蜡切片150例为研究样本。样本来源者情况为:乳腺组织28例,甲状腺组织34例,子宫内膜组织44例, 活检组织44例。
1.2 方法
1.2.1样本取用以及固定 使用锐利刀具,进行样本取材,通常情况下,组织规格为1.5cm*2.0cm,一般厚度为0.2~0.3cm。取材组织的大小与厚薄不要把一次性包埋盒的空间全部占满,四周与上下应都留有余地。
灰染以及染色不均的主要引致原因为组织固定不良。制片关键环节为固定组织。离体后应在第一时间固定,新鲜标本最好切开固定。固定液首选10%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量必须大于组织体积的4~10倍。
1.2.2水洗及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需要流水冲洗,避免组织内残留过量的甲醛。甲醛容易造成切片染色时脱片和染色不鲜艳。
选择酒精为脱水溶剂,依照70%-80%-95%-95%-无水酒精完成梯度脱水。每道处理时间应当在1.5~2h内,以保证切片质量。严格控制组织在二甲苯溶液的浸泡时间,通常为1~2h。
1.2.3浸蜡 进行浸蜡目的在于清洗二甲苯。浸蜡温度应保持在58~62℃,一般浸用三道,第一道石蜡15~30min,第二道石蜡30~45min,第三道石蜡120~180min。
1.2.4包埋 包埋温度控制在60~65℃。倘若操作环境为低温,在短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石蜡以及组织温度应当相融合,在此同时也要注意镊子温度,避免组织脱裂。实施包埋时,组织切面要向下,对于层次清晰的组织,应使用竖立法完成包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5石蜡切片 采用质量合格的切片机,完成石蜡切片工作。尽量一次性完成,不得复切。相关人员应当经常检查切片机性能,保证完好,切片厚度应保持3~5μm[1],注意均匀用力,避免薄厚不均。
对于皮肤组织表皮、胃肠组织浆膜等硬性组织,应放在上端,以保持切片完整。而对于癌组织,应进行连续切片以及深切片,方便镜下观察。
1.2.6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为常用病理染色方式,其能够完整展现组织结构以及细胞形态,若想长久保留,可使用配置好的溶液滤纸过滤。依照染色量,100ml染色液体加入5ml冰醋酸,再实施过滤。
石蜡切片需要脱蜡后方可显色,倘若二甲苯储存时间过长或者低温储存,应适当延长脱蜡时间。经苏木精染色后,不得将组织长时间浸泡在溶液内。酒精浓度应从低到高,组织在酒精内停留时间与酒精浓度呈正比。无水酒精质量应过关,倘若怀疑所使用的酒精质量,可在实验前加入适当硫酸铜[2],若溶液变蓝,证实内含水分。伊红以及苏木素配置和其染色方法,环境温度,染色溶液酸碱度和时间都会对HE染色质量造成影响。在制作病理HE切片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染液当属苏木素以及伊红,而最为关键的环节为苏木素染好蓝化以及分化。
1.2.7注意事项 当制作石蜡切片时,切片脱落为常见问题。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组织内含有胶质以及血液,为了避免切片脱落,操作者可在载玻片上涂抹蛋白甘油,后进行贴片。
组织质地坚硬,以及切片过厚也会造成切片脱落,因此操作者在制作切片时,应当注意切片厚度。另外,石蜡未充分溶解,以及过分溶解等会影响组织性质,引起切片困难[3]。因此,操作者也要注意控制石蜡融化情况。
2.结果
使用上述方式,对150份病理切片进行快速染色,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3.讨论
现如今,病理HE染色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及科研工作中,该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病理HE染色为基础性检验环节,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指导性作用。切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准确性。倘若制作出不合格的病理切片,会令结果失真,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由此能够看出,在制作病理HE切片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不断完善既往诊断步骤,认识到提升切片质量的重要性,力求制作出质量合格的HE切片。医疗技术人员要不断总结工作心得,提升自身操作技术,进而全面提升切片制作质量[4]。
在本文中可见,组织细胞的取材、脱水以及切片过程均会影响到切片质量。而这种情况又会对整个结果的判定造成影响。针对性质不同的标本,应当选择针对性取材方法。
细胞核着色程度对HE染色质量造成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物理以及化学的共同作用。在组织内部,存在大量微孔,在渗透作用下,组织与染料相互融合。此时组织会吸收部分染料溶液,发生溶解以及扩散,两者进一步结合。染料溶液内含有阳离子以及银离子,当与组织细胞接触时,会针对性的结合组织内酸性以及碱性物质,最终形成固定分子,稳定性较强。
综上所述,病理染色质量和上述操作环节存在一定关联性,医疗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依照检验流程,完成工作,制作出质量合格的切片,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峰,刘仲祥.病理技术HE染色用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2):2103-2104.
[2]王晓宇,齐君,孟宪杰,等.不同固定液对冷冻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质量比较[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31(2):165-167.
[3]刘天雪,付新录,梁十,等.不同固定液和时间对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制片质量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1):83-86.
[4]薛晓伟,李星奇,周良锐,等.常规HE染色不同染色系统的评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4):262-263.
论文作者:樊秋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切片论文; 病理论文; 组织论文; 石蜡论文; 质量论文; 苏木论文; 溶液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