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体系的逐渐成熟,为建筑工程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房建工程功能性的拓宽,人们对于建筑本身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技术。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提高建筑结构基础的可靠性,为后续施工流程的进行奠定基础,也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结构的沉降问题,延长房建工程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1.1解决混凝土水化热问题
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混合材料之一,在凝结的步骤中会对外散发一定的热量,但是混凝土结构的导热性较差,传热速度较慢,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将热量散失掉,那么在完全凝结之后,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这一问题引发的后果也将更加严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和凝结过程进行实时关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从而有效改善结构温度收缩的问题,减少外部应力影响,使其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2有效处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房屋建筑结构不均匀沉
降问题,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牢固性,降低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就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而言,地基位于软弱土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建筑工程项目易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建筑自重等影响,出现不均匀沉降,诱发结构变形、开裂、渗漏等问题的产生。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可有效提升建筑整体性,提升地基基础受力均匀性,进行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有效控制,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1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
要想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必须要科学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1)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作业之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保持后浇带施工作业环境的清洁度以及干燥度。(2)后浇带施工作业,需要在后浇带两侧施工作业部件完成施工,并保持混凝土24h湿润之后进行。(3)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之后,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还可以适当地掺入减水剂,提升混凝土搅拌与配比的科学合理性。裙楼结构与主体结构属于同一个建筑主体,但是二者的施工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才能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4)注意后浇带的设置。施工人员要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
2.2合理设置支护模板
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之前,施工人员需要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在作业区内设置支护模板,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技术人员应结合作业区勘查结果,计算支护模板的所在位置和分布数量,同时参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支护模板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仔细校验模板间的结合程度的,明确模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减少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泄露的问题。最后,对每一个施工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防止施工人员不合理操作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3模板施工
在后浇带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注意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对保证后浇带工程的施工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后浇带模板施工当中重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需,要对模板墙板以及基础底板来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充分保证基础底板的整体施工质量符合后浇带基础稳定性要求,并且需要做好防护网和混凝土构件相互之间的衔接工作,以此来保证基本施工结构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相关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混凝土结构接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充分保证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接缝效果,需要针对底板结构当中的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出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抗剪力以及抗拉力的作用,在实现上述施工目标之后还需要针对混凝土构件产生的沉降压力影响加以考虑,有效实现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有效控制,提高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后浇带施工位置的精准定位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位置的有效确定,是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与基础。通常情况下,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应设置在柱跨三等分中间位置,部分后浇到设置在梁结构、板结构1/3位置。以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的楼面后浇带施工中,共设置纵横后浇带四道,将楼面均等分成九块。与此同时,后浇带多为主结构受力相对较少的位置,如板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梁中部位置等。在确定高后浇带位置后,在施工图纸中进行详细标注,并给予一定文字说明,以更好指导施工实践,提升施工质量。
2.5垂直形式的施工缝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垂直形式施工缝的处理要求极为严格,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要对其初凝时间进行细致观察,初凝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压力水实施冲洗,冲洗到骨料产生之后才能够停下,之后要把钢丝网冲洗干净。在这个过程当中,时常会产生错过冲洗时间的情况,而为了能够规避这一现象的产生,要求施工部门安排专人对其实施观察,同时要针对施工规划当中的具体内容,对施工作业时间试试合理有效的管控。
2.6把控施工宽度与间距。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
体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保温和防水效果,需要严格把控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后浇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规范要求、结构类型、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物受力状态等条件。后浇带的间距要设置合理,不能超过标准范围。后浇带常见留置宽度为0.8m、1.0m、1.2m三种,通常情况下,宽度控制在0.7~1m。一般情况下,楼层高度在22层以内,不能将埋设在结构中承受应力的钢筋切断,应该先浇筑后浇带,然后将钢筋切断,再进行焊接。这样才能避免建筑物构件在受到应力作用时两头出现弯曲的现象。根据实际经验,最好将后浇带的宽度控制在7m左右。后浇带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果在气候寒冷、干旱地区,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在炎热、潮湿地区,间距可适当减少。
2.7保护及养护措施。在浇筑完混
凝土后,必须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失水过快,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覆盖上相应的密封保湿薄膜,确保所有的混凝土都被覆盖到位,不能有裸露的地方。第二种情况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混凝土凝结过快而出现开裂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在混凝土的表面铺盖草袋。浇筑完混凝土最为常用的保湿方法就是浇水,要根据天气的情况定期进行洒水浇水,以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开裂等现象,但是如果温度较低,则不能继续浇水,防止水分结冰对混凝土造成损害。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前,不能在其表面进行作业。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保护工作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巨大,相应的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房建工程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凸显出来。随着建筑房建高度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本身的安全性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基础结构的稳固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应用效果。通过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房建工程当中,对提升房建工程的社会应用价值,推动行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华.探讨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中外建筑,2018(10):144-145.
[2]刘念.房建施工后浇带控制探析的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184.
论文作者:胡昊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作业论文; 模板论文; 间距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