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刘丽敏,王巍,王超,刘妍

大庆龙南医院儿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 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做研究对象, 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 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综合性护理

夏秋时期为胃肠道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儿童的免疫力较弱,所以成为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其临床表现一般为:腹痛、腹泻、发热等,如果患者出现了胃肠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很有可能出现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时能够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所以,本文探究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取得了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做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对照组患儿当中, 男11例, 女9例, 患儿的最大年龄为2岁, 最小年龄为6个月, 平均年龄为(1.1士0.5) 岁;观察组患儿, 男12例, 女8例, 患儿的最大年龄为3 岁, 最小年龄为8个月, 平均年龄为( 1.4士0.6 ) 岁。经过临床诊断和检测, 所有患儿均为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 诊断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 配合对症治疗。分组以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因为本研究的篇幅有限, 故不对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赘述。观察组患儿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指导, 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 患儿入院以后需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治疗和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而且患儿的具体情况, 深入病房, 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检测, 与患者家属充分的交谈, 进一步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并根据患儿的相关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并在今后的护理中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②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入院治疗以后, 医生对患儿进行抗感染处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感染发生。同时需要对患儿做好补液处理工作, 这能够有效的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脱水情况, 如果患儿存在酸碱不平衡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应该对患儿的酸碱和电解质进行纠正, 确保患儿体内的酸碱与电解质维持平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如果发现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波动, 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 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而如果患儿出现了相关数据的波动, 医生需要及时寻找患儿数据波动的原因,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 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③ 降温干预: 密切重视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 并做好体温的监控工作, 如果患儿的体温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 当患儿的体温出现上升的情况时, 护理人员应该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灌肠处理, 确保患儿的直肠吸收的毒素尽量减少郊果患儿的体温控制效果不佳,需要适当地为患儿服用一些退热药物, 但是对于药物的剂量应该做好严格的控制,以避免因为药物过量而导致患儿出汗过多,出现脱水情况; ④惊厥干预指导: 患儿现惊厥的时候, 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患儿的呼吸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患儿呼吸通畅,为患儿建立起静脉通道, 确保相关的安定药物进入患儿体内稳定患儿的惊厥。如果不能及时准备好惊厥药物, 且情况危急,可以为患儿采取疼痛刺激的方法以达到对惊厥进行缓解的目的,当患儿出现惊厥以后, 它可能会咬伤自己的舌头,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应该及时对患儿进行第三米松的静脉注射, 以便减少患儿脑损伤的程度。为患儿给药的时候需要注意氧疗的治疗,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⑤ 心理干预: 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做好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工作, 是患儿的家属对于相关的惊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指导患儿家属积极的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治疗, 使患儿获得较为充足的营养, 增强患儿自身的免疫力,避免患儿病情出现恶化。

1.3 效果评判

如果患儿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各项生命指标都趋于平稳, 则说明患儿治疗显效, 如果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明显好转, 患儿的体温明显下降, 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都接近正常值, 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病情处于加重情况, 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说明治疗无效。[注:有效率=(显效十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了检验, 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在众多急性惊厥症中,热性惊厥属于比较多见的一种,并且该症的产生和患者体温迅速上升有着相关性,当患者体温高于38.5℃时产生惊厥的可能性较之于低热患者更高。在夏天时,患有肠道感染的几率较大,且高于5 岁的幼儿为高发群体,如果观察到患者发生肠道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救治,防止疾病恶化,进而产生惊厥等并发症。产生小儿肠道感染比较多见的病原体为病毒与细菌,假设没有对肠道感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那么极易会引发热性惊厥的产生。惊厥在小儿科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急性症状,一般均体现在神志不清,四肢抽搐以及凝视等多个方面,并且会对患者今后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本研究对该类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效果良好,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是因为本院所治疗的该类患者的病例数量比较少,且护理经验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将会在今后的治疗与调查实验中逐渐改善,减少患者死亡率,进而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疾病的恢复速率。

综上所述,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使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惊厥,降低不良症状的出现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余瑾.小儿典型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与预防[J].实用临床医学,2015,05(10):23-24.

[2]宋英,王佳娜,窦星星. 83 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560-561.

论文作者:刘丽敏,王巍,王超,刘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刘丽敏,王巍,王超,刘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