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这个阶段中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
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学会倾听。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走出误区,有经验的老师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如:听老师讲课时,眼睛始终要看着老师或者黑板,不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时,同样要眼睛看着发言同学或者其演示的学具,做到注意力集中。不管听谁发言,只有耐心听完发言,稍作思考,才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中间不插嘴。如果同学所回答与自己的想法相一致时,则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者赞同;如果不同意,可以举手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纠正或补充。如果学生不专心听讲,可以训练一些简单易记的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一二三,快坐端等",进行教师与学生对答,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二)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
低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的模仿力极强,老师一举一动都能够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老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为了表示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而做出不同的动作:同学开始发言时,教师略微向前探头,回答正确点头表示肯定;学生回答非常满意时,教师面带微笑并连续点头表示很好;如果学生所谈的见解和想法出乎意料,教师可以睁大眼睛并微微摇头表示我对你的回答感到不满意。这一系列的动作足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效应,会使他们学会如何去认真倾听。
教师除了动作影响外还要用语言感染学生。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专心去听,可以稍作提示,但绝对不该打断。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困难的时候,都要鼓励他,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增强孩子们的信心,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使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如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而且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变得融洽,从而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利用"猫捉老鼠"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我在黑板上左右两边各画上台阶,台阶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请两名同学分别戴上黑猫和白猫的头饰,一位是黑猫警长,另一位是白猫警士,两人分别去做写在左右台阶上的口算题,做完一道题上升一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先捉住老鼠,胜者获得一枚奖章。我讲游戏规则时,学生们个个会显示出认真倾听的神态,规则讲完,教室内学习氛围骤然而起,沉静的课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往往会争先恐后地要做题。总之,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到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二)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孩子认真倾听的持续时间也就短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老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去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课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动口讲一讲,并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但与教材联系密切的内容,使学生耳目一新。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学生根据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自己想出计算方法。我就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或"小小设计师",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听的学生做"小小评论家"。因为该知识内容前面已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说的学生有自信心,讲得会特别详细,听的学生为争取"小小评论家"荣誉称号,也听的非常认真。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大胆地放手,让少数学生当"小老师",激发大部分"小评论员"的倾听兴趣,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真正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愿望,实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灵活多样的培养倾听能力
(一)培养学生静心听
小孩子有他的天性,常常有按捺不住的兴奋,特别是当其他同学的发言有错误时,总是急着要表现,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指导,静下心来听,做到:人静、心静、口静、手静。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一定要静心地等别人把话说完,觉得自己有更精彩的见解或更简便的方法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此时绝对不能严厉地说句"把手举好"或"把手放下"
之类的话,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婉转地说"我更喜欢遵守纪律的孩子。""我请坐得端正举手的小朋友回答。""你看,××同学举手的姿势多漂亮。"来规范学生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用心听
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无论是老师讲课、布置作业,还是同学发言都要用心去听、听完整,做到:用耳听、用心听、用脑想。并且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说者意图。遇到问题自己先独立的想想,然后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见解。自己明白的问题认真听听别人是怎样表达的;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听听别人是怎样解释的;想到的问题通过倾听帮助自己把问题解决得更完善;没想到的问题通过倾听可以使自己恍然大悟。并逐渐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重点,辨清他人说话的正误。
四、培养倾听能力要常抓不懈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认真听,更是一种好品质,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它的养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稳定,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会倾听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坚持不懈,精心的培养。几乎在每节课中,我都要说重复的话,要求学生挺胸抬头,手在桌子上平放,眼睛正视前方,不胡思乱想,认真听讲,用脑想,不随便开口说话,不管同学回答得"对"还是"错",我都教育学生,等别人把话讲完,这才是对别人尊重表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是你发言时,突然间被别人打断,你心里好受吗?会怎么想呢?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能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间还有反复,但只要坚持,常抓不懈,我坚信不久将来一定会实现的。
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长久下去,倾听会自然的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课堂上,就会感受到认真倾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此时的课堂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有安静的倾听,有静静的思考,也有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论。养成了倾听习惯,数学课堂上学生就会在听中发现问题,听中提出问题,听中分析、解决问题;就会听出聪明的头脑,演绎精彩的人生。
论文作者:沈红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同学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