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在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邓增萍,杜媛

(南京市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要】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在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术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法,观察组:采用耳尖刺血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平均护理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与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不显著(P>0.O5),在平均护理时间方面治疗组(0.1±0.30h),对照组为(0.32±0.23h)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刺血疗法可以作为解决临床术后发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措施补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刺血疗法;发热;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92-02

发热是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常见反应。一般多能自行恢复正常,但若体温超过37.5℃或长时间的发热,会增加基础代谢率,加重心脏负荷导致术后心动过速,同时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增加氧及热量的消耗、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精神倦怠胃纳差等症状,亦不利于术后康复[1]。术后发热也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中医认为其辨证亦为湿热下注,邪热瘀滞所致[2]。我科对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肛肠术后发热患者行刺血疗法,退热效果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肛肠中心住院肛肠术后发热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8±16.84)岁。肛瘘14例,肛周脓肿11例,痔病24例,肠蕈7例,肛乳头瘤2例,肛裂1例,藏毛窦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情况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别(P>0.05),能够进行比较。临床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学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发热相关标准执行[3];(2)Ⅱ、Ⅲ类切口手术术后发热者;(3)无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且无长期服药史;(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完成研究。临床排除标准:(1)不满足临床西医发热的诊断标准;(2)由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感染所导致的发热;(3)患有精神病、严重听力和视力障碍或文盲等无法合作。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法。

1.2.2实验组:耳穴:操作:用碘酒消毒双侧耳尖,将局部皮肤绷紧后,快速进行点刺,注意手法要稳准轻快,点刺深度约为1分,在每处穴位挤出血液5-6滴后,使用消毒棉球进行擦拭并压迫止血。

1.3 评价方法

1.3.1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体温下降0.5℃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平均护理时间。

1.3.2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评价标准:24h~48h后,患者的体温恢复至37℃以下,且不再升高,即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临床症状消失,则表示为治愈;24h~48h后,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表示为显效;48h~72h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水平,临床主要症状部分消失,表示为有效;均不符合治愈、显效及有效的评价标准,则表示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两样本比较用t检验(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数据采用双侧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1)

表1 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及痊愈时间,护理工作时段比较(x-±s,h)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张安桢,武春发认为:对伤后发热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多为损伤之后,气血瘀滞,脉络破裂,离经之血瘀滞于皮下、肌腠之中,壅遏积聚,郁久发热;或内外出血过多,阴液亏耗未能及时补充,阴不制阳,虚阳外越而引起发热;或皮肤破裂,污浊之物染触创口,外邪侵入机体而发热;现代医学临床多予以对症处理,依靠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冰袋、酒精擦浴等;这些操作过程时间长、消耗护士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容易出现寒颤、皮肤过敏等不舒适症状。刺血疗法以经络学说以及气血学说为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宣畅气机的作用,针刺放血可令热随血出,外泻火热。

研究显示:治疗组通过刺血疗法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发热患者,酒精擦浴物理降温或刺血疗法均可辅助退热,临床对于中低度发热患者在不适宜采用酒精物理降温法及药物降温时,可以采用刺血疗法,减轻发热给患者的带来不适,此操作简单易行,快速起效,安全性高,同时极大的丰富了临床降温的护理措施项目,其次,刺血疗法的平均护理时间(0.1±0.30h)优于酒精擦浴物理降温(0.32±0.23h)护理时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省护士人力和护理时间,护士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炳勤.审因论治外科术后难愈性发热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2):112-114.

[2]王登亮.达原饮加味治疗肛门术后发热例中国肛肠杂志,1998,18(3):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3.

论文作者:邓增萍,杜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刺血疗法在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邓增萍,杜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