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保险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_教学理论论文

新形势下保险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_教学理论论文

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应正本清源

(一)保险学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澄清

谈论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首先应澄清保险学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框架以正本清源。

1.风险、危险和保险三者概念的澄清

有关保险的定义和描述不胜枚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有关的描述如“保险是在风险集合平衡和风险时间平衡的基础上补偿一种个人无法确定、整体做出估计的资金需求”;“通过集合风险,预测可能的损失大小,在集合中进行损失分摊,对少数人的经济损失实施补偿的一种社会机制”等等。无论怎样的描述,诸多教材或教师教授有关保险定义时都认为,保险是风险转移、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是风险分摊、损失补偿的一种财务机制,即保险承保的是风险。那么保险承保的是风险吗?所谓风险,是指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是出现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从经济学角度讲,正面效应就是收益,负面效应就是损失。根据这种随机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风险划分为收益性风险、纯粹风险(也称危险)和随机风险三类。根据保险的运行原理与机制,认为保险保的是风险显然是非常不准确的,收益性风险显然是不可保的。传统保险讨论的是只具有损失不确定性的纯粹风险,即危险。而且只有那些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发生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大量标的均有遭受重大损失可能性的危险才是可保的。通过保险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所致经济损失转移给保险人承担,以确定支出代替损失程度的不确定。而随机风险在传统保险中也是不可保的,只是在近几十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综合风险管理、非传统危险转移工具的开发、新型保险险种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后,部分随机风险才被纳入一些非传统保险产品的功能范围内,如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这些险种是不同金融产品间功能界限模糊的产物,提供的是保障和投资功能,突破了传统保险的保障概念,使得现代保险的概念拓展至随机风险。明确区分风险与危险,科学界定保险的内涵,澄清三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无论对于教者还是被教者准确科学理解保险的运行原理和机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2.广义保险学理论的提出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保险学可以分为广义保险学与狭义保险学。广义保险学是将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与政策保险等一切采取保险方式来处理危险的社会化保险机制都包括在内,而狭义保险学则是指商业保险学。广义保险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处理各种危险的社会化保险机制整体,而狭义保险学或商业保险学研究的则是采取商业手段并严格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社会化保险机制,后者显然只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将各种社会化保险机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决策,不仅能体现其共同的处理危险的本源职责,而且有利于在国家保险政策实践中促使各种社会化保险机制协调发展并发挥其整体功效。从内部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国家对建立包括商业保险、政策保险和社会保险在内的完整的保障体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且国民的保险意识也在持续增强,保险日益成为人们转嫁危险损失的重要手段;从外部看,各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日益密切的相互联系也已经证明了这种发展趋势。我国近20年的对外开放不仅使我们得以借鉴国外保险业的发展经验,而且也直接受其影响,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商业保险、政策保险将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保险市场上发达国家的强大对手,而社会保险作为解除劳动者特定危险、维护劳动者法定权益的国际通行做法自然需要得以加强。因此,以广义保险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保险学科的基础框架,按照广义保险学的理念开展保险教育,以培养我国保险业发展急需的相应人才支持显然正是题中之义。从本科开始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保险教育,要求学生分层次不同程度地掌握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保险,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采取一切社会化保险机制来处理各种危险的综合能力,从而造就国际化、高素质的保险复合型人才。

(二)正本清源的措施

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正本清源最终要落实在两个方面:

1.保险学教材建设。保险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于保险学专业教材的推出。新形势下的保险学教材建设应根据广义保险学框架,构建以《保险学》为核心,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险、保险精算、保险公司管理、保险资金管理、保险财务会计、保险法规监管、银行保险、保险营销管理等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应侧重保险理论体系的建立、综合知识的介绍与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保险改革发展实际,吸收保险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及时跟踪经济金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一些得到公认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融进教材当中,做到与时俱进,用新的理论和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新形势下,保险的学科发展、教材和教学创新与学术研究都需要学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需要构建包括从本科教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直至博士后前沿项目合作的纵向梯队教学科研体系的完整师资队伍。

二、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目标

保险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科。这表明,它既区别于理论经济学科,又区别于工商管理或公共管理学科。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也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我们认为,这种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能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建设规划上,保险专业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培养素质型人才的号召,要从对学生知识结构“博而精”的要求出发,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和改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保险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保险业理论与实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从企业的层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应对人力资本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通用型、复合型保险人才,他们应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保险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保险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保险相关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方法论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

保险学研究的是复杂的保险行为,在实务中不仅需要遵循一般法律原则与经济规律,而且需要运用到数理统计等各种技术手段。因此,高校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必须采取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保险学只有以经济学、法学、统计学乃至灾害学等为理论基础,并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获得不断发展。采用多学科综合教学,需要明了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某些特殊内容,需要在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力量等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但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吸取营养,最终促使保险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实现保险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保险学是一门学问,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必须立足学生理论的分析、论证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确立其正确的保险理念、构筑科学的保险学理论体系或框架、对保险的发展进行规律概括与理论提炼,是保险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保险学又毕竟是处于应用层次的学问,其主要目的是为保险发展实践服务,培养的保险专业学生必须能适应保险实践的需要。因此,保险学的教育和学科建设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以应用为主的目标。一方面,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应重视数量技术分析方法的传授,设置统计计量方面的课程,力求学生能在数量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去把握保险现象的实质与发展;另一方面,探索保险经营技巧,设置商业保险险种开发、市场行销及理赔知识等等专业课程,用以指导具体实践;再一方面,还应重视案例分析课程的设置,它对于保险理论、保险法律与法规、保险原则及条款的解释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

(三)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相结合

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还应当通过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考察和各国保险实践相通性的横向分析使学生把握保险实践中的现实本质和发展动向,在保险教育中注重纵向与横向比较方法的运用,在学科中设置相关保险发展史和国际保险方面的课程,有利于我们借鉴和吸收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外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保险发展实践提供更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四、新形势下保险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改革

高校保险教育一定要“宽口径,后基础,重能力”,要从单纯传授知识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转变,把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实验教学贯穿其中,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近十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大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成为可能。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及其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并恰当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1.以启发式教学为基本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对于每一种理论、方法和现实问题,应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形成师生教与学的交互式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要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和学生课下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关键概念、主要方法、核心理论等设置多级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主讲教师只作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给出一言堂式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气氛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在研究和制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标准时,可适当压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加大平时测验和回答问题得分的比重。

2.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利用已经制作完备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便于课堂教学,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主讲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在PPT文件、参考资料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得这些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日臻完善。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与相关科研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实务部门建立广泛的网络共享系统与资源数据交换网络,创建师生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的另一重要工具和场所。

3.加强“双语教学”力度,适当加大学生专业外语的课时,提高学生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4.发挥高校间紧密合作的优势,探索高校与保险企业间的学用结合路子。广泛开展中外保险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以充分汲取国外保险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中外合作的保险教育模式有助于为我国保险事业培养了一批国际通用型的人才,从而极大促进我国保险事业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我国保险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做好新时期的保险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保险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高校保险教育,对保险的学科建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把我国保险人才培养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保险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标签:;  ;  ;  ;  

新形势下保险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