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目前我国对资源的开发逐年增多,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部分企业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过分索取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就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境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其中因为岩土工程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止技术和治理策略的分析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策略
引言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命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当前来看大部分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后期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结合近年来对地质灾害问题的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给过国家经济发展的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降低施工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1常见的地质工程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1.1滑坡
滑坡,即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某边斜坡上的岩石及土体因遭受较大冲击与压力导致的山体斜坡的土质产生松动进而产生持续的下滑的地质灾害现象。山体滑坡的出现,将对在山下居住的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山体滑坡的成因主要是地震、大面积或持续性降雨及山体底部大面积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一般来说附近或高差较大的地区更易发生山体滑坡,在此地质情况下施工时,应注意提前做好关于山体滑坡现象的防预工作,以保障施工安全。
1.2崩塌
崩塌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山体、岩体下部过于空虚或陡坡上部不稳固导致的岩体下部不能承受上部压力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现象往往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由于人们的不节制开采、对山体底部的过度挖掘造成破坏和随意堆砌导致的。崩塌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甚至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损失巨大。
1.3泥石流
当山坡发生大量泥沙与石块的混合的颗粒流、强降雨及沟谷大面积冰雪融化时,山坡原本稳定的砂石出现松动,与雨水或冰雪融水径流一同滑下,造成泥石流。关于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多为人为因素:如在山体开凿时使用不合理的挖掘方式,或山体挖掘后将弃石和岩土随意堆放,或对树木随意砍伐及不合理地开垦土地,造成山体的土地塌陷。泥石流灾害一旦出现,将会对地势位置较低居民造成严重威胁,为其带来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
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是我国大部分区域岩土工程均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面裂缝、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多为地下资源的过度开发,如过度开发地表岩溶及地下活水等资源。因此,须做好岩土工程施工前的地质勘查工作,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地面变形灾害出现,保障施工的安全进行。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
2.1滑坡防治技术
对于滑坡灾害的防止,主要应该以预防为主。因为产生滑坡灾害的原因较多,所以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分析防止,采取最为实际有效的措施。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两种滑坡防止措施其一是通过提高山体斜坡岩体的强度,将坡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加大,从未减轻山体的滑动力,达到滑坡防止的目的。提高斜坡岩体的强度最理想的方法则是消减坡度的载重能力,加固边坡承载能力。另一种防护措施是利用滑坡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水,通过解决地下水从而达到防护滑坡的目的。首先可以对边坡周围的水文情况进行了解,排除山体以发生滑坡区域的地下水,其次,可以利用修建坡体排水沟的方式,把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表水排除,从而防止地表水给边坡区域带来威胁。最后可以在边坡的边界修建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易发生滑坡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泥石流防治技术
在应对泥石流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根据现场情况搭建拦沙坝,按照泥石流规模及类型在下游修建具有相应功能的大坝类型,以此减弱泥石流发生时所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降低泥石流的动能,将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等设施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第二,选择合理的排泄设施,通过排泄通道将泥石流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区域,尽量减小泥石流的破坏力。第三,从源头上治理泥石流问题,在前期阶段对可能存在的泥石流风险加以重视,采用防风固沙、植物加固等方式进行泥土加固,定期清理可能造成泥石流的潜在因素,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2.3崩塌防治技术
和滑坡的防治相比,崩塌的防治就较为简单了。因为部分陡峭的边坡上出现崩塌,主要是因为崩塌的裂缝和岩土层结合,与地质的活跃程度相关所以不能为人们所掌控。所以人们对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是在集中的裂缝分布区域,清楚存在的为危险土地,再利用挂网和锚杆喷护固定的方式加固土体,以此来达到对崩塌防治的目的。
2.4地面变形防治技术
针对地面变形的情况我们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已经产生变形的地区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采用一些专门用的夯实机械进行夯实作业,到达稳固紧实的效果,进行填埋的材料我们通常可以选用石块或者特定比例的黏土,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较多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地面变形中。第二,将产生变形的地面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其达到原有的地质结构状态,然后通过人工回填等方法达到设计高度。
2.5生物措施的合理应用
生物措施即是利用生物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帮助预防并控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方式。种植植物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保证水土稳定性,还能有效减弱较强的水流冲击及地震压力,预防滑坡灾害。且种植植物能够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改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实用、合理可行。但该项防治技术的建设周期较长,只有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需根据灾害发生区域的灾害概率高低及其实际情况,制定有效且合理的灾害防治方案,从根本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6动态监测与报警
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环境变化隐藏灾害隐患信息的监测和深入分析,及时掌控环境变化及灾害先兆情况。在地质及环境灾害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综合动态监测到的地质环境具体变化信息与反馈,根据检测结果迅速预警并向附近居民发出防灾报警信号。提醒区域居民和防治部门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或防治响应,以支持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具体的地质灾害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保障能够正确运用相关防治技术。
2.7岩石地质灾害的避让防治策略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应该在汛期选择避让的措施。在汛期或者是雨期,根据当地极有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变形斜坡的具体特点,选择科学恰当的避让方法。首先对于预防地质灾害要有预先的计划,当汛期或者预期来临前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对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该对人员和财产进行转移,安置到事先选择好的绝对安全地点。在避让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安置,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损耗,降低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环境综合考虑,调查施工区域出现的具体地质灾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防治。对于防治工作,也应该进行检验和验收,使其达到防治的目的,而不是仅仅是完成地质灾害的防治任务。最后,希望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进步,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农又瑜.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低碳世界,2019,9(01):64-65.
[2]张晋源,李鑫.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40.
[3]王馨语.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8(05):169.
[4]余敬豪.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J].西部资源,2018(02):63-64.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山体论文; 滑坡论文; 灾害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