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债:宏观经济调控新工具的理性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工具论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民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4—0056—07
二战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运用,消除了严重经济危机对市场经济的 周期性破坏,但是,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出 现,不仅造成社会经济生活和公众心理的周期性波动,还造成社会经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
一、宏观调控新工具的理性构思
经济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对付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良方。尽管不同的理论均找到了各自不同的经济周期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从哪个理论演绎出根治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效办法。因此,市场经济仍然不得不经受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折磨,经济运行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出(大致如图1所示的)周期性波动。
由于现有宏观调控工具不能有效对付经济波动,经济围绕“自然增长率”X的周期性波动,仍是不能避免的。
图1
经济波动周期示意图
新工具的跨周期调控,使经济运行曲线的波峰和波谷实现平移并相互抵消(虚线所示),经济运行波动幅度明显下降(实线所示)。
图2 波峰与波谷抵消后的经济运行曲线
我们现在还不能对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计划或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也都是被动跟进式的。只有当经济运行出现某些不良指数(如高通胀率)时,才可能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是否应该采用某种调控手段(如利率)加以调节。即使判断准确并采用适当的手段加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惯性作用还会让那些不良指标有一定增加后才可能逐渐减少,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被动的调节作用肯定是有限的。经济调控总是通过一些指标化了的经济要素(如货币投放量、利率、财政支出量等)的增减来实现的,其剂量难于把握且易于走向反面。为了摆脱经济过热和高通胀,政府会采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全力“踩刹车”以求减速,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很可能使经济增长速度停滞下来而步入萧条,接下来便不得不再次全力“踩油门”以求加速,如此周而复始。这种用制造相反的波动来减弱经济波动的办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波幅,但效果较差且成本很高。
经济学理论和宏观调控手段没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除了其复杂的成因不易把握以外,现有调控手段均缺少跨周期的调控能力也是经济波动仍然存在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跨越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手段,使经济运行的波峰或波谷曲线能够平移半个经济周期,让正向的波峰与负向的波谷跨周期相互抵消的话,那么推动经济产生周期性波动的相反的运行能量和它们形成的相反的运行结果就能够实现相互抵消,经济运行曲线上的波动幅度就会大大缩小,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运行状态。
现在让我们假设图1是经济运行的现实曲线,并假设我们能够设计出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削波峰以补波谷”的有效工具,那么,峰谷平移相抵后的经济运行曲线的波动幅度就会明显降低(如图2实线所示)。
为了弥补现有调控工具的不足和缺陷,我们设计了“公民消费债券”(以下简称民债)——一种用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全新工具。民债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技术手段,它具有跨越经济周期运行,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跨周期相互抵消的特点,能在经济周期的波峰与波谷之间保持经常性的平衡张力。民债是“削波峰以补波谷”理论设想的实现形式,用它调控经济运行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实践上易行;不但无运行成本,而且能让相关各方受益颇丰。希望新工具能为我国和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民债:新工具的理性设计
1.民债及其特点
民债是国家在国民经济遭受通货紧缩压力或危害时向公民发行的;在国民经济遭受通货膨胀压力或危害时要求公民偿还的,仅具有货币购买功能的购物凭证。
与其他债券相比,民债的主要特点是:(1)与国债相反。国债是国家向公民借钱用于投资;民债是国家借钱(实际是只能用于消费支出的购物凭证)给公民用于消费。(2)债券都是有息的,而民债无需债务人付息(利息由中央政府支付)。(3)民债只能用于消费,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限(比如60天)内用于消费支出。(4)民债的对象是全体(有稳定收入或偿还能力)公民。(5)它是记账式的,公民无需用货币购买。(6)民债只能参与购买价格高于其面值的商品或服务。(7)民债在发行时不规定偿还时限。
2.民债的发行、流通与票面回收
民债可以由国家委托商业银行体系发行,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的配合下分发至公民手中。公民拿到民债票面(等值购物券)必须在有效期限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支出。由于只能购买价格高于其面值的商品或服务,所以它不会沉淀或移作它用,是大于100%的新增购买力。有资格接受民债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企业,将出售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民债票面存入银行与它存入等量的货币完全一样。银行在民债流通期满时将其票面回收。此时,民债的第一阶段放大消费的功能完成。
3.民债票面回收后的货币补充
当民债票面完成放大需求的使命被收回时,它已经转化成了同等数额的企业在银行的账面存款。中央政府每年按民债总额的5%左右向银行支付货币利息,这笔钱既作为由民债形成的企业账面存款的准备金,又是银行经营民债的业务收入。
4.民债的偿还
民债的票面回收后,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民债的运行并没有结束。此时它已转化成为民债使用人欠中央政府的不定期债务。中央政府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随时要求民债债务人偿还民债。
民债在发行时不规定偿还时间。当经济已有过热倾向、国民经济已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政府便可以要求公民在一定时限(比如3个月)内偿还民债。此时,公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已比得到民债时大幅提高,较长时间里偿付数额不大的民债对其正常生活的影响很小。而公民用于偿付民债的是活力较大的真正货币而不是活力较小的购物券,以货币偿还的民债可以大大减轻国民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民债的偿还,民债给过热经济降温的第二阶段功能开始发挥作用,通胀受到抑制。中央政府将公民用货币偿还的民债付给银行,以平衡由民债票面形成的企业账面存款。至此,因民债引致的国家与银行、国家与公民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全部解除,本期民债运行结束。[1]
三、新工具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1.萧条时期的拉动作用
经济萧条首先表现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即C+I的总和远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失业率增加,即使这时政府加大财政支出G,C+I+G仍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只能通过供给减少和价格下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必然导致通货紧缩缺口FG的出现。这时,发行相应数量的民债M′新增加的消费C′会提升总需求曲线使其与总供给曲线交于F。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下基本平衡。消除或缩小了通货紧缩缺口,拉动经济走出萧条(如图3所示)。民债的发行对过冷的经济起到了加热和提升的作用。
图3 民债消除通货紧缩缺口[2]
图中的45度线为社会总供给曲线;
C+I+G线为社会总需求曲线;
C+I+G+C′线为经民债C修正后
的社会总需求曲线。
图文中的C表示消费;
I表示投资;
G表示政府财政支出;
C表示民债。
2.过热时期的降温作用
有萧条时期的过冷,就有高涨时期的过热。高涨时期主要表现为增长速度过快,消费与投资需求过旺。即使政府在此时减小财政支出G,C+I+G的总和仍大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由于充分就业的GDP是可能的最大值,C+I+G与充分就业的GDP的差只能通过价格上涨来补充。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缺口GF的出现。这时,政府要求公民偿还在萧条时期借与的民债M′,使总需求曲线下落C′,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重新交于F点,C+I+G-c′与充分就业的GDP重新实现平衡。消除或减小了通货膨胀的缺口,将过热的经济拉回到健康的状态(如图4所示)。民债的偿付对过热的经济起到了降温和消泡作用。
民债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技术手段,将过冷和过热两个相反的经济运行状态联系起来,以热治冷,以冷控热,实现经济动态平衡发展。形象地讲,民债调控手段就像一座无运行成本的抽水蓄能电站对于一个因供需间存在时滞而失衡的电网一样,供大于求时耗电蓄水、求大于供时放水发电。使系统供需时滞得以消除,实现供需平衡。
与现行的货币手段和财税手段相比,民债具有主动、直接、快速、灵活、高效和剂量易于把握等优点。让这一新手段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以减轻货币和财政手段的压力,特别是能大大减少国家财政单纯用于调控经济的成本支出,减少或消除中央政府为调控经济走势而不得不作出的大量的赤字预算,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和效益,改变中央政府总是赤字累累、债务缠身才能调控经济的被动局面。
图4 民债消除通货膨胀缺口[2]
图中的45度线为社会总供给曲线;
C+I+G线为社会总需求曲线;
C+I+G-C′线为经民债C修正后
的社会总需求曲线。
图文中的C表示消费;
I表示投资;
G表示政府财政支出;
C表示民债。
四、新工具的效益分析
如果发行民债果真像我们分析的那样,能够拉动经济走出萧条、走向繁荣并能有效避免经济过热,那么,我们社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能直接或间接从中得到好处,特别是与民债运行直接相关的中央政府、银行系统、平民百姓、商业企业。为了方便地讨论发行民债的直接利益在各环节的分配,现假定国家发行1000亿元(人均大约100元)民债规模,下面我们来分析民债所能带来的利益以及利益在各环节的分配。
1.与民债运行相关各部门的利益所得
(1)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是民债发行的决策者。如果中央政府觉得有必要发行1000亿元民债以便扩大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那它应该准备以下款项:一是大约10亿元的发行成本(总规模的1%),二是民债票面回收后要付给银行系统的大约5%的年利息,如果经济走出萧条需两年时间即中央政府两年后收回民债本金,中央政府这笔利息支出需100亿元。两项合计中央政府总共拿出110亿元。拿出这么多钱会得到多少好处呢?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增加200亿元的税收收入,因为1000亿元的民债至少可以新增1000亿元GDP。与无法估量的间接好处相比,这200亿元可能只是零头。就算其他好处都不存在,扣除成本和费用110亿元,中央政府也净得好处90亿元。
新增的1000亿元GDP,至少还可以给地方政府创造100亿元的财政收入。
(2)银行系统。银行系统在民债的运行过程中只是发挥系统优势,并不直接付出成本,但运行结果却对银行系统很有利:因为它至少可以得到1000亿元的企业账面活期存款,银行为这1000亿元存款付出的是低于3%的利息,而得到的是中央政府付给的5%的利息,两个百分点的利息差可使银行系统每年得到20亿(两年40亿)元的纯收益。对这一无成本、无风险又获利丰厚的生意,银行系统肯定是满意的。
(3)百姓。百姓是否愿意接受和使用民债是民债运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宣传得好,能让百姓知道接受和使用民债,不仅利国而且利己,百姓就会乐于接受和使用它。民债也确实会给百姓带来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中央政府代付的资金使用成本——100亿元的民债利息。第二个好处是,中央政府是在国民经济萧条、物价下降的时候才发行民债让百姓消费的,而到了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才要求偿还。我们假定正常的消费品物价指数为100,当物价指数下降至95时,中央政府发行民债,当物价指数上升至110时中央政府要求偿还民债(一般而言,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容忍度小于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从民债发行使用到偿还,消费品物价上升15%,就是说从民债使用到偿还期间有15%的货币购买力差额,百姓实际上获得了民债总额15%即150亿元的好处。不计百姓可能获得的其他间接利益(就业率和工资额提高等),这1000亿元民债可给百姓共带来250亿元的利益。
(4)商业和工业企业。即使民债运行不会带来民债额度以外的需求增加,那么,接受民债的商业企业也可以额外增加1000亿元的销售额,工业企业也相应增加1000亿元的销售额,即使这两类企业的利润率都只有5%,那么这两类企业也可以从这1000亿元民债中获得100亿元的利益。加上商业企业从银行得到的30亿(两年60亿)元的利息收入,共有160亿元的直接收益。
从以上分析看,与民债运行直接相关的各环节从这1000亿元民债中共得到640亿元的直接利益,这还没有计人民债对消除通货膨胀的贡献以及整个社会得到的无法估量的间接利益。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适度规模的民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应该不会少于民债的发行额度。
2.民债如何创造出巨大的“额外”经济利益?
在通货紧缩时期发行适当规模的公民消费债券,除了能够有效扩大需求从而有效缩小或消除通货紧缩缺口之外,还能给社会带来不少于其总额度的额外的经济利益。如此巨大的额外经济利益很容易给人以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之感,让人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经常性存在,以及由这两个缺口产生的现实GDP和潜在GDP之间被浪费掉的社会生产缺口(如图5所示),即因经济波动造成的社会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发行民债对这三个缺口的有效消除,即有效减少社会生产能力的闲置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它能够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利益就是自然的和必然的了。
只要存在经济波动,就会存在社会生产缺口。
图为美国196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的生产能力缺口,选自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图5 社会生产缺口[3]
经济运行的健康状态应该是充分就业下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均属经济的病态运行,因为这两种状态均无法实现充分就业下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民债可以有效地缩小甚至消除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这必然会在相应的程度上减少社会生产能力的闲置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从而有效缩小甚至消除现实GDP和潜在GDP之间存在的社会生产缺口,让社会本来拥有的、在病态运行时无法发挥的社会财富创造能力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民债能够帮助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状态,当然就能够创造出“额外的”社会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民债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是凭空的创造,而是通过民债手段的调节实现的对社会经济资源浪费的拯救和对社会闲置生产能力的利用的结果。
虽然民债所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利益是现实的和巨大的,但是,民债并非多多益善,如同适量的良药才能对病态的躯体有最佳的疗效一样,只有规模适度的民债才能对病态的经济运行起到恰当的调控作用,才能带来人们期望的运行结果。
五、新工具与现有工具的效用比较
现有的政策性工具组合主要由财政政策工具(税率和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和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和贴现率)组成。现在,如果假定政府政策“工具箱”中的每件工具都是有效的;假定民债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工具也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在新老工具的比较中找到它们的相对优势。
1.民债是唯一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调控工具
现在,政府用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每件工具都只具有单向调节作用,只能在经济波动的半个周期里对经济走势进行反向调节,没有哪件工具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里对经济运行发挥持续的良性作用。由于缺乏跨周期的调控能力,现有工具在任何时候的使用,除了可能产生对经济走势的反向调节作用以外,都必然导致经济运行“惯性潜能”的正向积累,进而导致下半个周期的经济波动幅度被上半个周期的调控所放大。这意味着,在经济波动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缺少平衡张力的现有调控手段和调控行为,对经济波动向平衡方向的调控结果都会部分地成为经济向远离平衡方向波动的原因。也就是说,现有政策工具对经济调控所取得的良效果总要被它所带来的负效应打折扣。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新工具的民债调控手段没有上述弱点。民债是跨经济周期的长效调控手段,能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形成平衡张力。它不仅能对半个周期经济走势进行反向调节,而且这种调节还能够引致经济运行的惯性潜能的反向积累,从而使下半个周期的经济波动幅度同比下降。民债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平衡张力,总是令宏观经济运行趋向于减弱波动,走向平衡。
2.新工具实现调控目标的有效性更好
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所要达到的调控目标,很可能会被人们根据理性预期而采取的拮抗性经济行为所部分或全部抵消,使其有效性降低。因为政府调控经济走势所追求的目标不是通过消费者和厂商的利益选择行为而实现的,政府对他们的行为期望与他们的行为选择之间缺少一致的利益关系,这也是政策性工具的效果不甚稳定,其有效性经常受到怀疑的重要原因。
与现有政策性调控手段相比,民债实现预期调控目标的有效性会更好些。因为民债的调控目标是通过所有相关部门一致的理性的利益选择行为实现的,不存在拮抗行为的抵消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的问题。从民债的利益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民债手段调控经济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中央政府意欲产生2000亿元的调控力度,使用民债手段只需动用110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调控效能是投入的20倍。而且民债手段实现这一调控目标还能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额外的社会经济利益,社会上下各方均有所得,皆大欢喜,其中中央财政本身也会获得近100亿元的净收益。
3.新工具调控的影响范围宽、波动小
民债是通过直接影响消费来实现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的,当然,民债对消费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投资的数量和方向。只是它所产生的引致投资的信号是温和的和分散的,不会引起全社会或行业投资的大起大落。由于民债的对象是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最宽的对象范围使民债只需对每个对象施以很小的影响就足以叠加出所需要的宏观效果。与现有的政策工具相比,民债更能够在社会广泛参与、广泛受益中实现对经济走势的平稳调控。
4.新工具的灵活性高、速度快
不同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作用速度也不同,高度灵活性是民债手段的重要优势之一。政府可以根据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灵活掌握民债的发行时机和处方剂量,并且能够灵活把握是开出一张大剂量处方还是几张小剂量处方;当经济运行出现过热倾向时,政府也能够灵活掌握民债回收的时机,以避免经济出现过热。由于几乎不存在严重的时滞,高度灵活性的民债调控手段总能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对经济运行施以恰到好处的调控。
作用速度快是民债调控手段的另一优势。从发行的当天它就开始为预防经济衰退发挥作用,这种直接的影响作用会在两个月内全部实现;而当政府需要用它来防止经济过热时,它也同样会立即起效并在3个月里实现其对经济过热的直接调控作用。灵活快捷是民债调控手段的重要比较优势。
5.新工具的调控结果更具有确定性
现在,政府政策“工具箱”里的大多数工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有时甚至是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在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因为现有的大多数政策性工具的作用取决于消费者和厂商对这一政策调控的行为反应,而不同消费者和厂商对同一政策举措的反应、反应程度和反应速度可能大不相同,这必然给调控政策的结果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民债调控结果的确定性要好得多。民债的运行是以宏观经济需要和百姓个人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的,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反应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行为反应结果之间的相互拮抗。也就是说,民债调控手段的调控预期和它所能带来的调控结果之间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自然具有很高的确定性。
6.新工具没有非意图的副作用
政府在使用现有政策性工具调控经济走势时,总是努力避免非意图的负面作用,但是,非意图的副作用还是常常存在。因为现有政策工具在调控经济时总会产生经济运行的惯性潜能的积累,而这种积累总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下半个经济周期的反向波动推波助澜,而这种非意图的影响又是不能被准确预期的;同时,政府的政策作用总会部分地被不同消费者或厂商的不同的利益判断所引致的不同行为所抵消,这种非意图的抵消作用也是难以准确预期的。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新工具的民债,几乎不存在非意图的副作用。因为民债在调控经济走势时既不会产生经济运行惯性潜能的积累,也不会有消费者或厂商对政府调控政策的拮抗性行为。民债对经济运行的调控目标与其运行的结果之间几乎是线性的,即可预期的。这意味着使用民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不仅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而且不会产生明显的非意图的副作用。
与现有政策性工具相比,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新工具的民债具有诸多比较优势,是政府迫切需要而其“工具箱”中又缺少的一件多功能、高效率的新工具。
六、结论
在人们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以前,政府、厂商和公民都不得不继续承受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折磨。因为政府的政策工具中还没有对付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专效工具。公民消费债券就是为了革除经济周期性波动这一顽疾而设计的宏观调控的新工具。作为跨经济周期实现双向调节的新技术手段,民债用一种“虚拟货币”(民债票面)巧妙地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两种相反的经济运行状态——紧密联系起来,让未来的通货膨胀跨越时间间隔与今天的通货紧缩相互克服;让今天的通货膨胀与未来的通货紧缩相互抵消,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行状态。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新工具的民债调控手段,很有希望成为未来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滤波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宏观调控的新工具和新手段。
标签:宏观经济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周期理论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通货紧缩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