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天津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学博士授权学科的特色优势,在服务天津市基础教育目标引领下,把握学科发展大势,探究教师教育学科现状和内涵,严格设置流程,突出学科特色,自主设置教师教育二级学科,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设置启示。
关键词:教师教育;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启示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权力下放到各学位授予单位,极大的推动了各高校办学自主权,为拓宽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天津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坚持以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
一、国内教师教育学科现状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教师教育”概念[1],起初的“教师教育”仅仅作为教育学下设某个二级学科的一个方向。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把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新的二级学科,开启了自主设置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的先河。截至目前,全国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科的共有12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从学校层次看,设置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的高校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地方高校9所,地方高校占据教师教育学科设置的主体。从学校类型来看,仅河南大学1所综合性大学设置教师教育二级学科,其余11所均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设置师范院校比综合性大学占据绝对优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华南等地区均有该学科设置,仅西北地区尚无教师教育学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科概要
(1)教育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 “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2]指明了为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路径。教师教育中师范院校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体现,当前师范院校的重点在对师范生的培养,教师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职前培养与职后研修存在脱节现象。各类教育部门对规范化教师教育培训和教育需求旺盛,但教师教育人才明显不足,亟需在高等教育中取得教师教育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突破。
服务天津基础教育,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天津师大的使命与责任。教师教育学科不仅仅弥补了学校教育学实践研究中的不足,更体现了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学科。
(2)教师教育学科设置的流程
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科是在反复酝酿、切实调研、严谨论证、严格程序的基础上设立的。学科、学院、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反复沟通,统一思想,多次调研兄弟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达成共识,最终由学科形成自设教师教育二级学科论证方案,经学院讨论初审通过,提请学校论证。校学科管理部门聘请7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博士生导师作为教师教育学科论证专家组对论证方案实行会评,会评合格后提交教育部指定的信息平台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质询,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依据质询结果和论证方案对设置与否进行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方可上报育部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教师教育学科的设置。
(3)教师教育学科的特色
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二级学科以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为研究方向,突出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探索教师的培养,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过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实现各学科的有效教学。依托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全国教育硕士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的优势,极大提高了教师教育学科更好的服务天津市基础教育的能力。
三、自设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的启示
(1)加强自律意识,保障学科质量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是国家高等教育学科管理体制的重要改革,是充分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和能动性的重要手段,符合高校自身发展利益。作为高校,要用好手中的权利,加强自律意识,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3],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高校学科,承担高校责任,确保自设的二级学科切实符合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
(2)规范设置流程,凸出学科特色
根据国家文件和精神,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有一套严格的设置流程,科学化的推进学科设置的每一步,是保障学科自主设置成功的基础。在设置过程中,要明确学科、学院、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保障组织实施和履行监管义务,学院掌握学科发展和布局上的主动性,学科要体现学术和现实的统一,三者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发掘自设学科的特色,准确把握自设学科的现状和前景。
(3)找准学科优势,夯实学科基础
学校在长时期的学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这些学科是学校的“尖子生”,是学校声誉的“领跑者”。学校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利用优势学科或加强与优势学科的联系[4],利用已有的优势学科资源来提升自身学科实力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设学科一般为新学科,在依托优势学科的过程中,要找准自身的学科优势,夯实学科基础,避免出现与已有学科的同质化。
(4)对标办学定位,服务人才培养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初衷不是为学校增加学位授权数量,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每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虽不同,但核心都是相同的——为社会培养人才。正是有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不同,学校才会培养出差异化的人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要服务与这种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就要对标自身的办学定位,使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承担起差异化人才培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金礼久,师范大学体制改革与教师教育的政策创新,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期;
[2] 赵英,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现状研究,2012年,当代教师教育,第1期;
[3] 关辉,自律: 高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质量保障的理性选择,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第4期;
[4] 左光之,浅析高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应考虑的相关因素,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
论文作者:徐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学科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天津论文; 自主论文; 师范大学论文; 高校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