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型特色火车站站房创新设计实例论文_常峥

小微型特色火车站站房创新设计实例论文_常峥

——长箐站站房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常 峥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 要】铁路火车站站房设计直接反应社会的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趋式。在新时期大背景下,铁路站房设计也出现了新的设计理念,不再是传统的固有模式,设计理念作为铁路站房的灵魂所在,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因此,本文就长箐站站房的建设进行了设计分析,从而为铁路站房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微型;因地制宜;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14-02

近十多年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的刺激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运转,同时对发展中的各行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这个飞快转动的大齿轮带动下,火车站站房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在过去的十年里火车站房的建筑设计多以高上大为设计主调,造型要具有地标性,建筑面积要大,施工速度要跟上,而实际中往往事与愿违,地标性变成了大同小异,地方特色变成了无差异,超前申报的建筑总面积,使得大量的建筑空间闲置浪费,一再加快的施工进度,使得火车站站房施工问题频频爆出,火车站站房设计的现状不得不让设计人痛定思痛:火车站站房到底应该设计成怎样的;又怎样在一成不变的传统设计观念中既符合建筑设计标配,还能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火车站站房设计应该向怎样的方向发展,这一系列耐人寻味的设计问题值得探讨。

在多年的站房设计工作中,有幸遇上一个难得的小微型火车站——长箐站,以往的设计工作中,所遇最小的站房不过2500平方米,而长箐站则只有1500平方米,这个县级小站的建筑面积和城市中的地铁站的面积大小相似。由于安顺至六盘水铁路所经过之地多处于山区,所以长箐站的站场条件非常特殊,一半为桥,一半为地,其站场面积极小,并成长方形布置,站房中心里程线偏离站房。传统常规的设计手法中站场中轴线布置,站房恢弘大气,站前广场宽阔,站前道路通畅,停车区域面积大等特征,在这个小小的长箐县是不可能实现的。常常在设计过程中被提及的设计要因地制宜,这次再一次被提名,长箐站的微小,站场的狭长,让因地制宜这个一直不变的设计宗旨,得以真真的落实。下面来介绍一下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长箐站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长箐站房设计是一次难得的,特殊的、量身订造的火车站站房设计过程。设计人在极限设计条件制约下试图打破固有传统站房的功能空间配置模式,调整功能布局方式,释放功能空间,压缩建筑面积,实现空间创新,做到火车站站房因地制宜设计、打造建筑面积缩减到极致,建筑造型简约现代的西南特色小微型火车站站房。

1.项目概况

长箐站是安六城际铁路的分站之一,坐落于大山村长箐组,隶属于六枝特区。其在贵州省的西部,直属于六盘水市,中国唯一一个“特区”命名的行政区。六枝特区所处的地方是中国“凉杜”即六盘水市的东大门,也是贵州省向资源城市转型的发展先导区。

长箐站站房规模仅为1500平米,位于峰谷环绕、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到达的山区地段,车站总规模为2台4线,设450米长侧式站台2座,8米宽旅客地道1座,采用线侧平式候车和“地道进地道出”的客流组织模式。站台一半为桥式,一半位于削山平谷后形成的台地至上,站前广场的建设空间相当局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设计构思

首先我们从规划入手,避免出现大量挖填对现状地貌的破坏,尽量利用充分沉降后的施工道路设计为站区道路,采用环岛方式组织外围交通,将挖填代价较大的平地紧凑规划,压缩车场之间的边界,引导车场复合使用、停车位错峰利用。并将环岛预留为远期扩展停车区域使用,实现站房外部空间的弹性空间设计,应变于区域性空间的延伸性变化。

2.1 总平面布置图

我们依形就势,将站房设计为偏心不对称式,打破传统站房将候车厅居中,售票厅,出站厅左右两边各就其位布置的设计格局,长箐站出站区位于南侧,采用开放式设计,不仅面积上折半计入、无形中还扩大了出站厅的使用面积,并营造出有趣的室外灰空间,省去了人工能源的使用,屋顶折板支承在片墙之上,空间层次小中见大,空间丰富,小小的室外灰空间可跑可走可休,视线无遮挡,走出地下通道便可看见贵州青山绿水的自然风景,瞬间驱散了旅客旅途的疲惫。

候车厅位于站房中段偏北,偏心的位置结合折板入口的设计,正好平衡站场的不对称,也让进站人流更容易到达站台的物理中心,在建筑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的条件下,我们尽可能的把面积留给旅客,让他们有个舒适的候车环境。

售票厅位于出站区与候车厅之间,室外自动售票机位于出站厅的侧墙上,隐蔽式设计更方便旅客多时段使用,不受售票厅的时间管制。将设备和内部用房设置于站房最北侧,与远期信号楼和站区宿舍联系便捷。

长箐站设计构思为“架木为屋,苗寨长青”。从地方苗族文化元素,区域地理特征中获取灵感,将文化形式,地理特征抽象成“v”字折线,融入到质朴纯粹的建筑语言中,通过对“v”字折线的不断变化,贯穿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构建成简洁概念、整体大气的建筑形体,起伏有序,变化有意的室内外空间。墙体顺应屋顶的变化延伸,使室外建筑形体自然的与室内空间融合,建筑室内外天地合一,不可拆分。站台雨棚将变幻莫测的“v”字折线,定格成“v”字剖面形式,一直延伸,与无规律的站房造型形成整体与无序的对比,凸显了站房与环境的无序空间,更加融合到多变得自然环境中去。

3.室内设计

贯彻整体设计理念,室内设计延续站房外部折板造型特征,建筑室内吊顶形式也延续到灰空间的出站厅里,内外整体一致。候车厅的室内隔墙只起遮挡作用,不顶到吊顶之下,让不大的室内空间在视觉上通透无遮挡。长箐站室内候车大厅明亮温馨,小而精美,灰空间的出站厅特色鲜明,起维护作用的矮墙,充分让空气对流,形成穿堂风,构成局部小气候,极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工能源的使用。

4.生态设计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长箐站在站房屋面上预留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安装条件,将安装位置、角度预先规划,统一设计,站房造型有角度的变化的截面形态控制室内空间容积,以降低使用能耗。

建筑立面考虑遮阳,外挑的南侧建筑屋檐和四周侧天窗的遮阳幕布有效减少站房辐射得热,节约空调能耗。设计综合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被动式通风、建筑智能化、雨水收集回用等绿色建筑技术,全方位实现运营的低碳节能。

5.总结

以上是对小微型火车站房的构思和设计的是思考过程,以小见大,铁路站房的设计任重道远,当然的铁路站房的建设还存在着多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努力结合实际的创新,让我国的铁路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楠,岳晓鹏,孟蓉,等.米立方公园管理用房改造项目纪实[J].建筑与文化,2016(9):146-147.

[2]孟美莉,吴兵,傅学怡,等.深圳北站站房下部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2015(14):46-51.

论文作者:常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小微型特色火车站站房创新设计实例论文_常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