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及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类受益匪浅,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对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的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明显恶化、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核灾难的威胁等。对此,人类有了忧患意识,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首先提出了“人类困境研究”,指出了导致未来的人类困境的若干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后西方的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布伦特夫人代表该委员会作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持续发展问题,报告提出了“为了保护全球的环境”,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方针,即寻求一个“既满足人类日前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的方法”。报告还提出了平等、持续、共同三原则,即平等:不同的国家之间不能相互掠夺,富国不能掠夺穷国;持续:本代人必须考虑未来人的生存发展;共同:要共同遵循平等、持续的原则,即共同性原则。1989年9月,由各国科学家签名发表了《关于21世纪生存的温哥华宣言》,我国也响应这一号召,编制了《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李鹏总理在八届四次会议上代表政府提出了科 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反思和调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重新做出的合理性规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思想内涵上来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联系,但是人又与其他自然物不同,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作用来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遵循或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会对自然形成破坏,反过来会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从空间、时间上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来考虑如何为人类保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的社会发展原则,它也包含了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的道德原则、生产和消费等原则,同时,它也体现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政府调控行为、社会公众行为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哲学分析,我们看到,它包含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由这三大规律也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进一步剖析与合理的解释。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人与自然的对立,随着人类产生意识就开始了,人不仅有对象意识,也有主体意识,即人能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使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世界对立,这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人的对立的观念、主体的观念奠定了作为世界主人的基础,使得人追求对自然的人化,将大自然由演化发展到进化、再由进化调整到优化阶段。

为了使大自然发展到优化阶段,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尤有代表性的当首推道家的老庄,他们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例如《庄子·知北游》中讲,“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当然道家追求的是单纯的对自然本性的皈依,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掌握的精神。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过人们,“我们统治自然,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都属于自然界……。我们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带来的种种后果,使人们逐步认识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某种追求,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了大量生物灭亡或过量消耗能量,人类就会使自己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危害了人类自身。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人体为主体与自然界这个客体是相对立的,但是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界也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自然界有不断被人化的一面,人也有通过掌握运用自然规律,将人的力量转化为自然力量、使人性不断得到解放的一面。当然这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正因为人与自然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人类才应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使人类的追求得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类必须使自然的发展调整到优化阶段的标志。

三、量变能够引起自然界系统的质变

20世纪科学发展引起的哲学的进展,强调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整体性即系统性。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包括人在内是个统一的大系统。现代科学的新成果补充了哲学理论的空缺,例如现代系统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热力学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自组织理论的发展,补充揭示了系统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量变如何引起质变,对立面如何实现转化,这就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在以上哲学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对地球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认为因为地球具备了能够满足生命活动要求的条件,所以地球才有生命。近年来,科学界还认识到因为地球上有了生命,所以地球表面才会有现在的环境状态。地球是一个靠生命来吸收、转移并储存太阳能、靠生命来驱动地球表层的物质元素循环、靠生命过程来调节,控制并保持其远离天体物理学平衡的开放系统,因此地球大气圈与水圈既是产生生命的条件,也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产物。

按照非平衡热力学,如果系统不能从外部获得必要的有效能量(负熵),系统就会自发地趋向热力学平衡。如果这一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就能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负熵,这就使得在熵定律作用下的系统能够增加自身的组织性,从无序走向有序;在时间上呈现一个不可逆的、向上的进化过程。

我们通过生命的进化与环境的进化也可以说明以上规律。当地球具备了产生生命生存的最初条件后,逐步产生了氨基酸、单糖类及核苷酸等生物小分子,生物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进化到分子体系,产生了动植物,并由动物进化到人。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推动了进化,而某类环境也从其他环境中包括生物体中获得负熵,进化了环境。如果人类大量毁坏森林、植被,令其他动物大量灭亡,就会使得大气圈、水圈、土圈、生物圈等都发生变化,它们不能获得增加自身自组织性的负熵,就会走向组织的解体,使得供人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臭氧层的破坏、淡水的奇缺、温度的升高都表现了环境已开始遭受破坏的征兆,继续下去,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突变,使该物质不能再保持其原来的性质,而变为另一种性质的物质,如果环境发生了这样一种突变,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环境的突变是人们长期片面地追求某种人化自然的结果,因此必须以质量互变规律为指导,设定人化自然优化的方案,并通过长期具体的实施,逐步改善环境,达到优化环境的目的。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自然资源和能源问题,通过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调整,来提高人的素质、意识,提高社会的发展能力,并通过全球性的合作,来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只有通过艰辛的努力,我们才能改变目前继续恶化的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一个适应的条件。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上否定之否定的新阶段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正是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认识与实践的阶段。

工业革命前,地球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与人类生存基本合谐的状态,这种合谐状态的前提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低。工业革命后,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否定,但这并不是一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上实现否定之否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达到肯定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两个方面。最初,事物的肯定因素占主导地位,矛盾处于肯定阶段,随着矛盾的进一步展开,否定战胜肯定,事物发生质变,矛盾由肯定进入否定阶段,然而事物不会单向发展下去,辩证的否定是为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否定,因而又有了在第一次否定基础上的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这样既解决了前两阶段的矛盾,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又保留了他们各自的积极因素,使事物在自身运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完整过程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一过程完成后的结果是事物的上升,各个过程的连续运动发展曲线表现为近似螺旋的上升曲线,因此上升性是事物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践,正是人类生态环境步入否定之否定的阶段;如果正确执行,其结果将达到生态环境的新的平衡,以及在更高水平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从认识论上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实践决定社会的认识,而社会的认识和需要又决定了发展战略的产生。

由于历史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呈现了无限的发展。然而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恩格斯曾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的历史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一部认识史,表现了人在认识上的有限与无限、至上与不至上的矛盾运动。

从有限性上看,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内,人们的认识会不可避免地陷于某种盲目性,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今天的环境、生态的恶化,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人的认识又是不断发展的,是由相对真理逐步向绝对真理趋近。人们在发现问题、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又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以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达到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又表现了人的认识趋向于无限和至上的一种趋势。

再者,由于历史发展的无限性,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关系的认识也是人类在这方面认识史上的一个链环,在它的过去既有老庄的“皈依天命、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自然观,又有强调人与自然对立、单纯强调人对自然改造的观点;在它的将来,当科学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后,也还会出现不同于现在的更高的认识。因此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也是人类认识史中的一个链环,它并不是认识的终极,它只是现阶段较完善的认识,它必将被新的、更符合将来阶段实践的认识所取代。

同样,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现阶段的战略,它符合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摆脱人类生存危机的需要。但是,它又不是永远不变的,假设地球有了新的能够替代太阳的能源,有了造就新的适于地球人生存的星球,人类也许会不惜以毁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多于地球数倍的生存空间。这时的认识及发展战略又会随之发生变化。

当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导现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优发展战略,我们贯彻这一战略,特别要注意消除悲观的观念和盲目乐观的观念。悲观理论认为,人不断地消耗自然界的能量,会使自然资源枯竭,使自然界的熵增大,当能量消耗一定时,就会形成永恒的死寂。而盲目乐观的理论认为,人类“到时”自能找到可替代的资源。

我们一定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建立起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的信心,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找新的资源,通过新的协调关系的建立,使人类摆脱危机,走上更高的发展阶段。

标签:;  ;  ;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