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早期的电力系统随着时代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因此,国家每年都会拨出大量的经费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不仅逐年扩大电力工程的规模,也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对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进行改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在电力建设上走出一条信息化道路来决定着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能够走多远。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建设;应用
基于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建设存在的传输问题、功能问题和效率问题,在电力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引入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巨大用电需求。
1电力信息化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电力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使用功能是满足全社会对电力的供给、输送、应急应用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技术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使其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和功能特点,信息化技术和电力建设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协调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实现电力建设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就国内外目前信息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应用现状而言,信息化技术已经给电力建设带来了许多助力,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自动处理、信息化信号相关保护和智能检测。
1.1自动处理
就信息自动处理方面而言,信息技术运用于电力建设是其数字化改造的第一步,未来数字电力系统面临的运行困难更多,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信息均要经过系统的处理。由于未来需要电力系统需要面对处理的信息将更加趋于多元化,电力工程也需配备相应的检测处理系统,以便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有相应的功能单元模块及时做出有效的指令,维持电力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信息化信号
就信息化信号的相关保护而言,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势必有大量的电力设备、元件暴露在空气当中,在时间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这些设备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物理和化学破坏,导致这些设备对相应电力信号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无反应;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电力系统能够对电力设备和元件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出现状况后及时进行备用信号转接处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3智能检测
就智能检测而言,是使整个电力通信系统在信息化检测之下,可以对异常状况及时预防和解决,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应用
经过在信息化技术电力建设应用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我国电力部门已经能够明确认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功能,目前,我国把电力技术的主要构成集中在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数据库系统等部分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数据信息传递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对原始数据的综合处理,保障信号数据的稳定传输,用户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用户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信息沟通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步。
2.2传感技术
在电力工程设计改造阶段,通常需要设计人员获取准确的参考数据,在得到有效数据后只需要把相关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利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而参考数据的获取需要信息技术平台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2.3数据库系统的回复与备份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备份的主要原因当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对于系统的快速恢复,使系统的正常运转得到保证。这一保护措施的使用能够使得以下问题(系统出现故障、计算机损坏以及数据损毁)出现时,不会造成不可修复的后果,只需要恢复处理已经保存的系统数据文件便可,快速实现数据库正常运转。恢复信息系统的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对于损坏的文件,先进行控制,然后再将其恢复,当系统的文件资料出现损坏时会使得整个系统出现瘫痪,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关闭整个系统,然后再对损坏的文件进行恢复,恢复之后便可重新起到计算机。②恢复损坏的信息系统,首先要对损坏的系统部分进行重建,然后使用备份的文件对比数据进行恢复处理。③恢复损坏的数据资源,使用数据库中备份得数据文件对损坏的相应部分进行恢复,再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恢复与加载。
2.4终端的保护
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的内容中,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内容便是对系统的终端进行维护与防护,维护以及防护的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个方式:①对于系统接入的电脑操作要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将个人的U盘插入、业务无关的软件的安装以及光盘驱动器插入等操作。②电力系统所有的内部网络中使用的计算机都必须有杀毒软件安装,还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与打补丁,防止新型的病毒入侵系统。③对于网络终端的管理方式要不断使用新兴的技术,比如,使用桌面自动安全管理系统等新兴技术,进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内部网络的可靠性与控制性得到保证。
2.5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的具体应用时,主要是通过构建信息系统模型的方式实现的。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是网络实现功能,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载体,控制着对所有机电网络设备的访问。在具体构建时,需结合实际的管理工作需求,将所需的远程服务功能有效的挖掘出来,确保所有的单位均可对相关的管理工作实现远程操作,确保所有的机电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一直处于被掌控的状态。其次是软件功能,软件是整个应用的核心,需通过编程等方式将所需管理需求,纳入到具体的管理系统中,较好增强整个信息化技术的总体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依靠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和超高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在市场当中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要全面系统的前进,分别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的角度入手,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保证网络管理更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方飞.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市场,2015(50):37-38.
[2]乐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厉剑.基于WEB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论文作者:赵佳琪,朱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建设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