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块,各地交通事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路基路面工程项目的开展,更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其既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路运行质量。然而,在实际路基工程施工阶段,却存在很多质量问题,进而使得整体道路运行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确保其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而针对各种通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分析
近年来,我国路基路面工程,在实际施工阶段经常会发生各种质量通病,进而使得道路质量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缺少规范化的施工管理,导致施工操作行为、施工材料质量、施工环境等,与相关规范要求相差太远所致,因此,为了保证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关部门应对路基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控,并结合所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政策,从而将我国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到最大化。
1. 路基土石方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尽管路基土石方工程所采取的施工工艺极为简便,但是其所涵盖的工程量和施工周期却较其它工程项目高很多,因此,为了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维护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对现场施工操作进行全面的管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去分析:
1.1填料施工
在进行路基土石方填料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合理控制所材填料的CBR值,通常,路基的上下结构中,填料参数要保持在3-4的CBR值,而上下路床结构的材料填充要保持在5-8的CBR值范围内。另外,一旦填充材料质量不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就要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加以处理和解决,因为,路基土石方填料的CBR值,能否与基准数値相一致,直接影响到整个路基工程的运行安全,所以,应在施工开展前,对其进行抽样测试,进而全面确保填料中的CBR值、界限含水量等都能达到相关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路基路面的强度和负承载能力。
1.2基底压实施工
进行路基填料前,最关键的控制程序,就是要保证路基基底的压实密度,假若路床厚度超过路基填土厚度,则其基底压实度就要小于填料前的压实参数,进而应尽量控制在85%以上的规定范围 ,而若是所处的路基工程为容易浸水的地段,则其填料前的压实密度就要低于填料后的密度指数,尽量保持在90%以上的基准,这样才能大大提升路基路面的强度。相对,若是基底模板撤出后,其压实密度依然达不到相关规定,则就要按照工程施工管理规范,严格控制路基施工后的沉降速度,并保证其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与实际设计要求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路基路面工程的顺利开展[1]。
1.3高填土回填施工
在路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在高填土路基边缘出现纵向开
裂现象,且随着裂缝的加深,还会导致弯道路面也形成相同的裂缝,为了避免其扩大和蔓延,相关施工人员应对现有的高填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完善和优化,并结合国家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提升路基高填土的压实密度,使其保持在高于路基边缘0. 5米以上的数值范围,这样就可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进而使路基边缘得到充分的压实。
2. 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1断板通病预防措施
在水泥砼路面施工中,断板现象是其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对这种通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现场施工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质量,以便于更好的进行路基锯缝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要对当地气候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气下施工,且为了有效预防天气变化对路基施工所产生的影响,还要配备相应的软切割机设备,这样,一旦发生气温变化,就可采用软切割施工方式来进行路基施工,以便于可以大大加强路基路面的施工强度。
第三,要全面验收路基基层施工质量,确保其路面标高及平整效果,可以达到预期标准,并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合理控制路面模板的铺设厚度,这样才能提升水泥砼路面的抗承载能力,以免出现断板现象。
第四,在切割水泥砼路面的斜交暗构造物时,一定要保证构造物的斜缩缝与斜交构造物角度相一致,并结合施工规范要求来合理切割斜缩缝,这样既可以保证切割的美观性和整齐性,又可以提高水泥砼路面的抗裂能力,进而有效降低断板通病的发生[2]。
2.2微裂纹通病预防措施
首先,要严格控制砼混合料的配制情况,确保水、水泥以及添加剂的用量,能够符合相应的配比要求。其次,当水泥砼路面施工处在大风环境下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工序,并对已完工的路基项目进行必要的防护,最大化控制微裂纹通病的产生。再次,当施工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或运输超时的情况时,就会相应的降低砼混合材料的使用性能,进而要杜绝将这种混合材料带入到路基施工现场,以便于更好的保证路面的抗裂性能。最后,当路基施工处在高温环境下时,相关施工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原材料基层的温度,并加强路面的施工养护工作,这样才能提升水泥砼路面的承载能力,减少干缩裂缝的形成几率。
2.3胀缝通病预防措施
众所周知,水泥砼路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经常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而致使胀缝模板出现一定的裂缝,因此,要尽量避免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并在进行摊铺滑模施工时,预留出相应的胀缝位置,进而发生气温变化时,可以及时对这些胀缝进行修复。另外,当气温处在十五摄氏度以上时,可以适量的减少胀缝数量,并选择对应的模板材料作为胀缝板,如:杉木材料、橡胶泡沫材料等,因为这些模板材料在施工阶段不会形成硬结,进而可以完全保证胀缝板摊铺的均匀性和密度性,有效避免胀缝破坏的现象发生。
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其一,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降低通病因素的产生,首先,就要确保沥青材料的质量,使其具有较高的粘合度、针入度以及软化点。并合理控制沥青材料的使用数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其次,遵循相应的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热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使其达到6%的基准,以免孔隙率过大,致使路面出现车辙通病。最后,还要保证沥青摊铺和碾压的均匀性和平整性,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来进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要立即停止施工工序。
其二,纵横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极为普遍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外界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材料发生热胀冷缩反应所致,所以,对于这种裂缝现象的预防,就要从控制沥青针入度、抗低温能力及蜡含量等方面入手,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要求来进行,进而最大化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减少其纵横裂纹的发生几率。另外,要大力采用热接方法来将相邻的纵缝进行连接处理,保障其错位误差不小于1米的基准范围,同时,还要科学配置裂缝连接,尽量将斜接缝与路基中下层结构中的横向接缝相连接,而将垂直平接缝与上层的横向接缝相连接,这样就可大大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承载能力和抗防滑能力,从而有效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3]。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路基路面工程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路面的运行安全,又要提升其使用寿命,减少各种通病因素的产生。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全面分析所存在的通病成因,进而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及时做出处理,这样才能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扩大和蔓延,保证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金彬. 城市道路桥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预防[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262-263.
[2]鲍晓军.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科学检测与预防养护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05:115-116
[3]王敏. 铜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及养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06:79-80
论文作者:彭胜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通病论文; 填料论文; 沥青论文; 质量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