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馆少儿公共教育发展论文_黄琼

浅谈美术馆少儿公共教育发展论文_黄琼

桂林市展览馆(桂林市花桥美术馆) 541004

摘要:美术馆是高雅的艺术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在美术馆能接触到绘画原作和艺术家,通过直观的艺术鉴赏学习,增强欣赏美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美术馆要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藏品、展览、学术、研究等各方面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辐射影响,促进我国少儿美育的提升,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核心使命,是新时期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馆;少儿;公共教育

美术馆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为孩子们提供艺术作品鉴赏、艺术讲座、艺术体验等文化服务,是提高少儿文化素养的重要文化教育阵地。与学校不同的是,美术馆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相比学校教科书上单调的印刷图片,这种寓教于乐、开放自由、灵活轻松的教育方式,更能激发少儿的艺术兴趣、想象力和创作力,对少儿美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多国家对美术馆的美育作用都非常重视,学校与美术馆建立紧密的联系,美术馆成为学校开展美术课的重要场地。在英国,学校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相关主题展览、鉴赏展品,美术馆和学校开展的合作是基于学校课程之上的;在日本,美术馆是学校开展鉴赏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走进美术馆,在学艺员的辅助下学习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法国则是直接将美术课堂搬进美术馆去。相比国外,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仍显“稚嫩”。国内大多数美术馆的少儿公共教育是以美术馆为单一主体的,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几乎脱节。然而,要开展好少儿公共教育,仅仅是开设几堂有趣的手工课或绘画课,组织几次展览参观,吸引一些学生到美术馆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馆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开展什么样的公共教育内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更有效?美术馆公共教育如何区别于学校美术教育,又能与之形成优势互补?是当今美术馆应该思考和探寻的问题。我国美术馆的少儿公共教育职能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一、整合文教优势力量,密切馆校合作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美术馆艺术资源丰富,应借助自身优势,扩大服务辐射影响,与教育部门通力协作,与学校整合文教优势资源,把学校的美术课引入到美术馆来,帮助学校建设特色美育教学,形成馆校优势互补,构建美育的第二课堂。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核心使命和终极目的。

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已经意识到了馆校合作的重要性。北京已在政策上先行,早在2014年就已经在《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中规定: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大课堂辅导完成。上海每年有超过1万人次学生“到美术馆上美术课”,近5万名师生到美术馆观摩美术展览。2017年开始,中国美术馆推出“教师沙龙”项目,除了向中小学教研员、教师等分享交流中国美术馆展览和教育信息、开展课题研究外,还开展公共教育项目研究探讨,策划教育类展览、编辑出版相关教育材料、读物等,从多方面加强与中小学教师的联系与合作。

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是教育理念与目标一致,馆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美育教育的提升,这种合作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二、分类开发不同少儿公教课程,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向系统转变

美术馆应有机地结合自身的藏品、展览、艺术教育、学术研究等资源和学校的美术教育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少儿,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开发不同的少儿公共教育课程。

1、美术馆独立策划公共教育活动。美术馆根据自身特色和艺术资源,独立开发设计公共教育活动,如展览参观、艺术家讲座、艺术体验等,学校根据美术馆提供的活动计划,结合不同年龄段少儿的美育需要选择课程,组织相关学生参加公共教育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教育活动能体现美术馆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更显多样化。

2、美术馆与学校合作开发的公共教育课程。美术馆和学校共同研究设计,结合美术馆艺术资源和学校美育要求,合作开发的公共教育课程、课件、材料等。这种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更便于少儿结合实际理解学习课本美术知识。

3、学校主导的公共教育课程。由学校主动提出教学需求和活动构想,美术馆根据自身资源,配合制定相应的公共教育活动方案,并参与活动实施开展。

三、举办移动美术馆,让美术馆走进学校

移动美术馆源自西方,是上世纪60年代后,欧美各国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大量重建和建设新型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结果,是展览在美术馆外的延续。近年,移动美术馆发展迅速。以少儿公共美术教育为主题的移动美术馆项目,应立足于美术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师资力量,结合学校美育内容,借助展览、解读、讲座、互动体验等丰富载体,将美术馆的展览搬到学校,以扩展延伸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美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如了解当地相关艺术家、艺术作品,或不同时代艺术家对相同题材的作品表现对比等,也可以邀请艺术家到学校与孩子们开展面对面的讲座交流活动。通过开阔眼界的讲座、生动直观的展览、轻松有趣的互动体验等活动激发少儿的创作兴趣,了解绘画技巧与艺术语言。

莞城美术馆近年举办的“行进中的美术馆”项目就是如此。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公共服务教育新模式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其中的“展览进校园”就是把优秀展览制作而成的“流动展板”以及优秀的艺术讲座送进校园,让学生们在校园就能“触摸”到艺术家的作品,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感受艺术。

四、美术馆是学校优秀美术作品的最好展示场所

美术馆公共教育作为学校基础美术教育的补充,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参观展览和参与活动,还可以转变角色,让少儿作为创作者受到美术馆的认可,将作品展示于美术馆,甚至被收藏,这种社会认可体验,可以促进少儿自信的培养和对美术的热爱。

美术馆少儿展览的策划,可以结合相应少儿公共教育课程和“移动美术馆”开展系列活动,将活动开展得更深入和广泛。桂林市花桥美术馆连续两年举办的“六一”少儿画展活动中,都为美术馆的公益教学基地学校带去画展主题创作公教活动,如2017年开展的“现代重彩在路上”主题画展公共教育课,让孩子们对重彩这项美术技能有了初步了解。

五、美术馆是少儿职业体验的理想场所

美术馆的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动手制作,孩子们还可以作为“小小志愿者”加入进来。让孩子们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少儿画展、公共教育活动的各项流程,画展开幕式主持、接待、导览、课堂助教……从不同角度获得更多体验感受和自我锻炼,紧密少儿与美术馆之间的联系,增加对美术馆的情感,形成良性循环。国内已有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开展“小小志愿者”项目。桂林市花桥美术馆2017、2018年开展的“六一”儿童节画展开幕式上,活动主持、礼仪、接待、现场秩序维持等工作岗位全由美术馆的“小小志愿者”团队完成,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中展现风采,成为活动的一大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对提升少儿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美术馆要创新少儿公共教育模式,强化教育职能,加强专业化建设,才能实现美术成果全民共享,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新时期的文化担当与使命。

论文作者:黄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浅谈美术馆少儿公共教育发展论文_黄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