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读”情飞扬论文_付旭东

让语文课堂“读”情飞扬论文_付旭东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校付旭东

新课标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一致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应用过程。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堂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展现了学生认知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性过渡到解释性,并最终达到创造性理解。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重讲轻读模式的否定,是语文学习返朴归真的有效途径。

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1 用得体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欲望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得体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如在范读《少年闰土》中“月夜刺猹”这部分时,我提示学生注意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激情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好几个男生的脸上浮现出向往的神色,孩子们都涌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读完后,一位学生说:“老师读的很有感情,读课文的感情也与我们不一样。我课前预习,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这一段怎么也抓不住感情,现在听老师读完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读了。”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呆板的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

2 让学生在理解中想象,在想象中再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如我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把全诗通读完后,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我没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江畔的美丽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3 带领学生利用标点,掌握朗读技巧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和停顿。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许世友四跪慈母》中写许世友每次跪母亲时都用了感叹号,我先引导学生试读,最后总结出第一跪的“!”是表现许世友的懂事;后边三跪的“!”是突出许世友对母亲的孝顺和疼惜,要分别读出不同的感情。通过分析与引导,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入情入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让学生自读、评读,实现自我提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评:哪读的好,哪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朗读水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内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朗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通过这一途径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难道不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读”情飞扬?

张扬个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良好的语文课堂就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要张扬学生的个性,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不将自己的思想、理解强加于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于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体验、意志与方法强加于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朗读方法的运用、学习内容的确定都不要以老师自己的理解为准绳,而应把选择的权力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多些自由的时空,为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的生命在于什么?我想就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以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和感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引发新的共鸣和思维,创造出新的境界,感悟出新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最后,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应把握其中的度,即以不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态度情感、表现欲望……不能以个人为基点,而应考虑他人的态度情感和学习机会。因此,在个性张扬的过程中,对学生错误行为、不良表现,必须严正的加以制止、纠正与引导,只是面对心智行为都很幼稚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在方式方法上注意把握其中的度,要在力度上把握好。如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读课文,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创设朗读情境,接着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感情朗读,把阿炳对身世的不平与激奋对光明的渴望与向往,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很投入,并自觉的产生读一读、把精彩语段背下来的愿望。

论文作者:付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课堂“读”情飞扬论文_付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