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血液中心供血科 410001)
摘要:目的 讨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方法 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使用关键控制点,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出现情况。结果 实行关键控制点后血液质量安全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频率较实行关键控制点前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危险因素,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站;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血液质量安全
关键质量控制点是一种对在血站供血的过程出现影响血液质量的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潜在危险,影响血液质量[1]。血站根据规定将供血的操作过程分为多项,保证操作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点,并进行有效的监控[2]。为了研究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本文中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采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发生率。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有1326次供血,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有1253次供血。
1.2方法
针对血站的血液的储存实行关键控制点,对血液的储存条件,状态标识,库存管理形成进行关键控制点。血液制品发放的关键控制点为最终检验,容器符合条件,发放条件,血液回收,可追溯性等。
1.2.1血液储存的关键控制点
(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先进先出的原则,报警以及温度检测装置。(2)状态标识:合格,待检,不合格。(3)库存管理:在库存管理中需要保证具有安全的血液供应,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期的血液。需要定期进行盘点。
1.2.2血液发放的关键控制点
(1)最终检验:外观完全符合要求。标签需要保证清晰,完整。经过检测的结果合格。(2)容器,发放条件符合的条件:需要在整个冷连接中进行发放。在血液的发放的过程需要进行记录。(3)可追溯性。(4)血液回收:需要保证在任何的时间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血液的质量的投诉的问题。如果血液的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将已经发放的血液收回,另外,追踪血液的去向,并使用适合的措施。
1.2.3关键控制点的管理
需要对血液制品的储存以及发放的全过程进行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工作。确定使用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监控每个关键控制点,保证血液的质量。针对本血站供血的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血液质量管理使用冷链管理,针对血液的制品上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保证不会出现失误。保证血液的献血序号以及成品的标签相一致,防止出现血型的失误,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定期对血站的库存进行盘点,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出现过期的血液,造成浪费。在血液制品发放的过程汇总需要做好相应的隔离,标识,判定等,将发放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控制冷链的温度,对整个发放的过程进行监控。
1.3观察标准
观察实行关键控制点前后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时用t;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时,两组差别显著。
2.结果
实行关键控制点后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频率较实行关键控制点前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血站的采供血涉及很多个科室,如果血液出现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输血的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血液的质量安全[3]。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危险因素[4]。血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供血中,供血后进行监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将管理的措施落实,提高血液的质量[5]。血液储存以及供应的关键控制点 (1)血液纯粹以及产品防护(2)冷链管理(3)库存管理(4)血液的发放以及运输。在血液的储存的过程中注意储存温度,先进先出的原则,报警以及温度检测装置。在库存管理中需要保证具有安全的血液供应,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期的血液。需要定期进行盘点。需要保证在任何的时间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血液的质量的投诉的问题。如果血液的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将已经发放的血液收回,另外,追踪血液的去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储存点着手,包括血液的采集、储存、发放、运输等,严格把控血液储存的条件,做好标识,血液质量检验合格的才能进行发放,发放时应再次核对血液的标识,确保血型相一致;运输过程中应始终保证血液的安全,预警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
本文中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采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发生率。结果,实行关键控制点后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频率较实行关键控制点前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谢立等[7]研究的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相似,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可信。
综上,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危险因素,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霞,王芳,梅静等.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66,168.
[2]周萍.PDCA循环法在血站成分科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2):182-184.
[3]陈峰,王曙霞,王焱等.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428-4429.
[4]张龙穆,冯秋霞,马维娟等.核酸检测室内质控评价和关键控制点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71-74.
[5]刘彦哲,王慧媛,郑伟等.血站血液标本检测关键控制点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4):206-207.
[6]王拥军,孟忠华.应急跨地域血液联动中的质量管理实践与对策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7-18.
[7]谢立.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707-4708.
论文作者:罗孟卓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血液论文; 关键论文; 血站论文; 质量论文; 供血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因素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