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粮食物流系统现状研究_中国现状论文

美国粮食物流体系现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粮食论文,现状论文,体系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2014年,美国粮食产量超过5亿t,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5,人均粮食产量约达1.2t,是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3倍左右。由于国内粮食需求的饱和,美国近一半的粮食用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美国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很大程度得益于其高度发达和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

       1 美国粮食物流体系的概况

       当前,美国粮食物流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从北部大湖区的主产区通过铁路和水路运往南方的主要畜牧业集中区和出口港口;另一条是从北部大湖区附近的粮食主产区通过铁路和水路等运往西部地区以便出口。在整个美国粮食物流中,大约60%的粮食都由密西西比河运至墨西哥湾出口,25%的粮食通过铁路运至西海岸的波特兰等港口。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年总运量5亿t,货运周转量约占美国内河货运的60%。新奥尔良港位于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是美国仅次于纽约—新泽西港的第二大港口,新奥尔良河港区沿河分布有140多个深水泊位,3/4以上是公用码头,半数以上用于杂货装卸,有10个集装箱滚装船泊位和10座谷物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输出港,美国粮食等货物从该港输出后可经巴拿马运河运往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另外,在新奥尔良等大的港口码头附近一般都有专业性仓储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便利位置建立了大面积的存储仓库用于固、液体货物的存放,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孚达国际4大粮商往往会租用这些专业化的仓储设施以便利物流管理。美国粮食物流体系在整个收购、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均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美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美国粮食物流体系的构成

       美国粮食物流体系是整个美国农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要素,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对粮食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此来保障美国国内粮食供给和对国外粮食的出口,美国粮食物流体系主要包括粮食仓储体系和运输体系两部分。

       2.1 美国粮食仓储体系

       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美国粮食的供给量在完全满足自身国内消费的基础上,每年仍有大约占到其消费总量40%的粮食用来储备,占世界近1/3的粮食储备量,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粮食仓储能力来满足大量的粮食储备。美国粮食储备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组成:首先最重要的是政府储备,主要由调控美国粮食市场的商品信贷公司(Commodity Credit Cooperation)经营,以此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次是农场主的自有储备,主要指参加美国粮食储备计划的农场主所存储的粮食。再次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参与的缓冲储备,通常储备一定的粮食来调节两个生产年度间的市场供求。最后还有粮食生产商和粮食加工商用来确保正常经营的周转性库存,一般称为正常储备(刘清娟和周慧秋,2011)。

       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不断压缩财政开支,政府储粮的数量不断减少,民间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美国的私有粮食储备主要是由农场主进行的,为了提高农场主储粮的数量和质量,美国政府通过向参与粮食储备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仓储设施贷款等措施,在美国建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大型仓储设施。这些仓储设施多为农场主或谷物公司所有,农场主所有的仓库主要用于粮食收获后临时储藏,之后粮食会被运往邻近乡镇的集拼仓库,再由乡镇仓库运往中转仓库或港口库,这些仓库一般使用简单但可移动的装卸输送设备,能保证粮食高效出库入库;谷物公司所有的储备库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港口储仓或河边储仓,主要作为中转口岸将粮食随时运往国内外市场。美国粮仓设施先进,容量较大,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立筒库,大型粮仓的储粮量高达10万t以上,一般容量的粮库也可储藏3万~5万t粮食。美国粮食仓储设施基本都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通过中央控制室来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库存及粮食调运情况,粮食进出库也都通过斗式提升机操作,并且采用先进的红外分析技术测定粮食的含杂、蛋白质含量、发芽率等指标。美国先进的仓储设施在保证粮食储备质量的同时也为粮食的进一步流通提供了便利。

       2.2 美国粮食运输体系

       组成美国粮食运输系统的无缝网络体系包含4个关键方式:卡车、火车、驳船以及远洋货轮。基本流程为:卡车将粮食从田间运到粮食仓库,然后用火车将粮食从仓库运往密西西比河边的仓库,之后通过水运的方式顺密西西比河运往新奥尔良市,最后在新奥尔良港口将粮食装在远洋货轮上运往其他国家和地区。每一种运输方式在整个粮食物流体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是美国粮食物流发达的关键(图1)。

      

       图1 各运输方式在美国粮食运输中的占比

       2.2.1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对美国农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一运输方式承载着美国70%的农产品、食品、林产品、乙醇和化肥的运输任务,它是农民、农场主、制造商、服务业与谷物仓库、乙醇厂、加工厂、饲养场、市场以及港口之间进行连接的纽带,超过80%的城市和社区都要单纯依靠这种方式进行运输。

       公路运输是美国粮食物流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将粮食从田间运到粮食仓库或港口,运输距离大多不超过150km,运输车辆以散装卡车为主,这些卡车多为农场主所有,一般运粮卡车的运载量为20t,可加20t挂斗;也有像嘉吉这样的谷物公司的散粮专用卡车。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输成本较高(图2),由于运输货物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但货物价格相对较低,导致单位运输成本较高,并且粮食运输给公路带来较大的损坏,产生较高的公路维护成本,因此,美国在公路管理中对卡车运输有限重的规定。

      

       图2 特定路段卡车运输平均费率

       注:1英里≈1.61km。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2.2 铁路运输

       粮食和铁路是相互依赖的,美国散粮从中部到西海岸港口的长途运输主要依靠铁路运输。2009年,粮食运输量占所有铁路运输商品总量的7.9%,占所有运输农产品的94%;美国粮食运输产生的收益占美国铁路运输总收益的8.4%(美国铁路协会,2010)。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近几年,美国粮食经由铁路运输至港口的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417072车皮,同比增长约40%。由此可见,粮食运输对铁路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而同时铁路公司又有调节美国粮食流向和流量的作用。美国铁路公司粮食运输的运量计划是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由各粮商获得,但不同地区的铁路归属于不同的公司,因此在不同地区具有相对垄断性,铁路公司可以利用垄断资源来控制粮食运输的多少和地点(王莉蓉等,2007)。随着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美国铁路公司通过增加多车厢货运的次数,使得粮食运输效率迅速提高。自1994年开始,美国某些粮食作物和油籽的运输就从单车厢改为了多车厢(75节以上)运输,同时,美国具有普及的多车厢运输和卸载能力的流通站点,使铁路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多车厢运输的优势在不同粮食作物中不尽相同,其中运输量最大的是玉米、大豆以及高粱,其次是小麦,占到小麦运输总量的36%,大麦最少,只占大麦运输总量的0~4%(美国地面运输委员会,1994-2009)。

       2.2.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美国粮食长途运输最经济、最常用的方式,大量出口粮食经由密西西比27号船闸、俄亥俄52号大坝、阿肯色1号大坝进入密西西比河。2012年,这几个大坝农产品的船舶总吨位是3770万t,途经密西西比27号、俄亥俄52号和阿肯色1号船闸的下行粮食驳船数达到18917艘次①。到2014年,驳船运输的玉米、小麦、大豆和其他粮食总量达34946万t(表1),全美国1/3的玉米出口和17%的大豆出口都由驳船完成,驳船途经密西西比河及伊利诺伊水域,穿越新奥尔良地区,直达港口。

       2011年,54%的玉米由驳船送至港口,1%的玉米由其送至加工厂、饲养场和乳品厂,铁路运输则占玉米34%的出口量和20%的进口量;49%的大豆由驳船送至港口,2%的大豆由其送至加工厂,铁路运输则占大豆31%的出口量和14%的进口量;26%的小麦由驳船送至港口,2%的小麦由其送至加工厂,铁路运输则占小麦63%的出口量和63%的进口量;11%的高粱由驳船送至港口,铁路运输则占高粱21%的出口量和8%的进口量。

      

       由于水路运输的经营、维护费用以及一半的资本成本都包含在了国家财政拨款中,其实际成本并不低。加之内河基础设施使用时间过长,随着闸门的老化,维修和保养费用不断增加,导致近年来内河水路运输量下降,驳船运输的市场份额正逐渐缩小。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负责全国内河航道的维护工作,内河航道资金支出中的大部分由内河航道信托基金承担。自2002年以来由于支出增多、收入减少,基金余额不断下降,内河维护和改造面临一些困难。

       2.2.4 集装箱运输

       散粮集装箱运输是美国粮食出口亚洲国家的主要运输方式,一般集中在沿海港口,在美国国内粮食运输中使用较少。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亚洲成为了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美国和亚洲国家间存在贸易逆差,亚洲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运往美国后,约有一半多的集装箱是空返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运输资源,美国近年来开始利用空返的集装箱向亚洲国家运输粮食。集装箱运输除了运输成本低、运输效率高以外,还具有粮食作物品种便于识别等优点,使集装箱运输在美国粮食运输中的优势逐步凸显。

       美国农产品集装箱出口的5大港口是:洛杉矶、长滩、奥克兰、西雅图和塔科马。2012年,美国水路农产品出口总量为1.388亿t,其中25%采用集装箱运输,水路粮食出口量的8%是通过集装箱运输的。2010-2014年,美国平均每年约有50万集装箱(20英尺,1英尺≈30.48cm)的粮食运往亚洲(图3),占到美国对亚洲粮食出口总量的11%左右②。集装箱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定性,对于粮食托运商而言,如何获取集装箱则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存在由于进口量下降导致可用于出口的集装箱数量减少,致使销售额下降,易出现对海外买家的服务不稳定的情况。

      

       图3 每月以集装箱形式运往亚洲的粮食数量

       注:1英尺≈30.48cm。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农产品销售局、运输服务分部就美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服务局提供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3 美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保障要素

       3.1 发达的信息平台支撑

       为了更好地向农民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指导粮食生产和交易,美国政府部门(如美国农业部、运输部等)通过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粮食统计信息网络,随时采集数据,定期无偿发布,农场主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粮食市场价格、粮食资讯以及天气情况等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粮食交易,通过网络将粮食生产者、粮食收购商和粮食销售商联系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粮食期货价格作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格,引导着世界范围的粮食生产、贸易和消费,发挥着粮食市场价格“风向标”和粮食企业经营“避风港”的作用,对美国粮食物流的实物流量起到了重要的“稳定剂”作用。美国农场主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所掌握粮食市场的行情,获得粮食价格变化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此外,第三方的粮食物流企业在美国粮食物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拥有健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全面的粮食物流信息,在整个粮食物流的运输、仓储等全过程中制订合理有效的物流计划,大大提高了粮食运输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2 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

       美国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其粮食物流市场迅速有序发展的制度基础。在美国,与粮食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明确,涉及粮食物流的整个供应链,粮食的生产、加工、配送、装卸、搬运等各个物流环节几乎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如《美国农业法案》主要规定了美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流通等方面的制度,粮食储备方面主要依据《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来解决政府和农场主在粮食储备方面的问题,同时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美国粮食有序的流通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与美国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的部门主要有联邦谷物检验、包装及储运管理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农业部海外开发局和农业信贷管理局等(王文枝等,2014),它们各司其职却又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使粮食在流通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旦出现偏差或失误时能够得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有效纠正。

       3.3 行业协会和粮食企业的支持

       美国粮食行业的各类协会在整个粮食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帮助农场主、粮商和粮食加工企业等分析市场动态,召开粮食流通交流研讨会,开展粮食物流理论和业务的探讨,并为其提供相关建议。如美国大豆协会为农民做了大量的技术培训和科学养殖试验,教农民如何利用豆粕养猪、养鱼等,并且美国大豆协会还与大豆压榨企业合作,帮助其减少豆粕中油残留,同时还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贸易机会等方面的支持。行业协会的推动使美国的粮食物流得以更加有序地运行。同时美国各大粮食企业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和运输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ADM、邦吉和嘉吉等国际大粮商在引导美国粮食市场有序协作,相互之间协调配合,避免重复运输和恶意竞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国粮食物流高效有序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4 美国粮食物流体系的经验借鉴

       粮食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是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分析美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经验,反观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现状,提出以下的思考和建议。

       4.1 加快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粮食物流的前提,同时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中国粮食产销区的供需平衡,稳定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主销区粮食市场价格,实现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

       中国最主要的两大粮食主产区分别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的粮食主要运往东南沿海,黄淮海地区的粮食运往周边地区。为了提高中国粮食物流的效率,中国政府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粮食仓储和装卸设施等的建设,改善当前中国粮食物流运输中出现的交通不畅、运输条件和仓储条件落后等局面,为实现中国粮食跨省份和跨地区的高效、顺畅流通奠定物质基础。首先,通过运用统一标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并且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配合,优化粮食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其次,在中国主要的粮食物流节点建设现代化的仓储设施,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粮食中转能力。第三,建设和完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4.2 加快发展粮食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势,在引导粮食生产、衔接粮食产销区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发现未来价格、套期保值、规避粮食企业经营风险和壮大粮食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稳定粮食生产和流通至关重要。同时,粮食期货市场也是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的依据,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是目前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在粮食物流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国应加快发展粮食期货市场,让更多的粮食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分散和转移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市场风险。通过粮食期货市场有效地促进更多新型经营和销售形式的发展,使粮食的产销结合更加紧密,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4.3提高粮食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国家应充分调动各个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在确保小农户种粮积极性不受影响的同时,通过补贴向种植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的方式鼓励大规模粮食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粮食的规模化生产、流通和加工,提高粮食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在粮食生产方面,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应成为今后粮食生产的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同时标准化的种植也便于粮食后续的流通和加工,从而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在粮食物流企业方面,应不断发展和壮大粮食物流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推广其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建立起跨地区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粮食运销专业户和农村粮食流通中介组织,并且在粮食主产区或重要流通点建立功能完善和设施先进的粮食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流通主体和渠道,在借鉴国外粮食物流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流通模式。

       4.4 提高粮食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中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但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价差却不断扩大,导致粮食进口量激增,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因此在提升国内粮食物流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制定粮食国际战略。首先,本着互利共赢、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原则,积极审慎地推进粮食企业“走出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步增强粮食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中国粮食企业在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在整个粮食产业链上,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和物流环节为国际化经营的切入点,提高国际物流渠道的运营能力。第三,推进企业的跨国合作。注重通过并购、合作经营等方式,充分借助国际成熟物流和分销渠道,加快布局企业国际运营网络,提高中国粮食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统筹能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水运船闸及商品分类吨情况(1993-2002)》。

       ②数据来源:海港进出口信息服务(Port Import Expor Reporting Service,PIERS)。

标签:;  ;  ;  ;  

美国粮食物流系统现状研究_中国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