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尝试论文_杨小毅

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尝试论文_杨小毅

(渠县天星镇第二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教育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趣味性。

一、结合多媒体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中,其形式直观、形象,对于学生理解一些太过抽象的知识点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简单的设计,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探究新课,加大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导入只是为了一堂课拉开了序幕,要想让一节课充满趣味,保鲜下去,光靠巧妙别致地导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上添光增彩,才能让学生的心始终在课堂上。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文具店”时,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分别扮演着小售货员和小顾客。同学们都演得很逼真、很兴奋,整个课堂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的经验主动探索,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转化为日常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又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把剪刀。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想一想等活动,你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折想。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象等于180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大家。有的学生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学生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

三、结合生活经验,体验学习的价值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掌握新知识。在“圆的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车轮、钟面、桌面、锅盖),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这时我出示课件,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

四、优化教学方法,俘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化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探究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策略,是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给学生,而是要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用“再创造”的方法处理教材,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如在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用土豆做学具,让学生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轻松地把握了长方体的三个知识点,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论文作者:杨小毅

论文发表刊物: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尝试论文_杨小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