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高层建筑时常出现下部楼层竖向结构与上部楼层偏差较大的现象,针对此现象就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施工,此项施工当中需要在上下结构之间布置转换层,此转换层需要同时做到上下层的支撑,所以施工难度较大。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形式主要有4种,即梁式、桁架式、板式及箱式转换层。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特征
与普通建筑工程转换层相比,高层建筑转换层具有截面高度大、竖向载荷大、横跨面积大、钢筋含量大以及钢筋排布较为紧密的特征,并且高层建筑自身的重量也比较大,因此对转换层模板的具体支撑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加深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实际施工难度。在不同施工阶段,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所承受的重量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另外,不同浇筑时期混凝土由于温差可能会出现裂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最后,根据钢筋承受载荷大、高度较大以及骨架跨度较大等特征,在布置钢筋时,需要保证其稳定性。
2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技术开展流程
放线→确定立杆位置→铺垫木枋→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撑架验收→绑扎柱、墙钢筋→验收柱、墙钢筋→支柱、墙、梁底模板→主梁、次梁一次绑扎钢筋成型→验收主梁、次梁钢筋→浇筑柱、墙至主、次梁底→养护→支主、次梁侧第一次模板→浇大梁第一次混凝土→养护→支梁侧第二次模板→插标准层墙及暗柱插筋→浇筑梁混凝土至板底→支楼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验收楼板钢筋→浇筑楼板混凝土→养护。
2.2模板支撑体系构建
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支撑的牢固性,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搭设。
高层建筑工程普遍采用φ48×3.5标准钢管搭设模板支撑系统,主梁立杆间距为500mm;次梁立杆间距不大于600mm,大横杆的步距不大于1m,板立杆间距为1000mm,大横杆步距不得大于1500mm,梁下小横杆间距25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每根立杆承载力按1000kg计算,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立杆下采用通长铺设200mm×50mm木枋配钢垫板,整个支撑架按满堂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下承力小横杆应采用双扣件与立杆扣牢。
2.3钢筋工程体系施工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基于自身荷載传导条件和稳定特性,针对内部钢筋工程体系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具备大量符合规格的钢筋条件满足荷载传导条件,才能够确保梁柱节点体系能够有效转换结构内力传导。故而,在实际钢筋工程体系施工过程中,应当针对钢筋布施和捆扎环境进行反复核查管理,确保主筋位置准确之外,进行细致的翻样和下料处理,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钢筋捆扎次序满足实际功能需求,并在后续结构体系构筑环境中提供稳定的条件。其次,在结构梁纵向钢筋布施过程中,应当明确受力主次条件,确定设计图纸内容能够被确切落实后,才能够基于结构梁截面条件进行钢筋骨架的搭建,确保体系自身不会受到重力和高度影响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支护体系确保工程稳定,这样才能够满足结构功能延续的条件。最后,在结构梁下部主筋布设过程中,应当确保钢筋配置状况稳定,并满足钢筋水平方向中距比下两排大一倍,期间可利用高强度混凝土作为垫块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确保间距条件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能够稳定钢筋环境,避免因为意外碰撞等影响钢筋受力体系的构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主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采用短钢筋支垫条件确保锚入梁环境稳定,这样如此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环境稳定,并在后续结构荷载传递环境中,具备完善的钢筋约束条件。
2.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②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施工缝,要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浇筑路线进行浇筑。
③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h~2h,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只浇筑无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浇筑至梁底10cm位置,有转换大梁部分不浇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有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柱及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应注意大梁部分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在转换层大梁以下的剪力墙,因钢筋较密,振动棒必须插到位,且应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500mm来控制振捣质量。振动棒插点为梅花状,棒距控制在500mm左右,要求不漏振,不过振,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不下沉即为振捣密实。在振动棒振不到的部位,应辅助振捣模板,但时间不应过长,或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大梁应分层振捣,同样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来控制振捣质量。
④混凝土表面标高的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由放线组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3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温度的监控
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时,温差变化和温度的升降速度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要求对混凝土的温度充分监控,制定合理的温度监控模型。不仅要测试混凝土中水泥的水热化程度,还要监测控制浇筑过程中的实际温度。确保温度监测充分符合建筑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3.2混凝土的养护监控
为了能够避免转换层出现裂纹,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相关的养护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的影响;②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刚度和密实度。例如对于规模较小的转换层可以采用蓄水的办法养护,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减少养护成本。
3.3混凝土的强度监控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大多使用预拌型混凝土。但混凝土的强度并不和转换层的质量成直线正比,若转换层混凝土的强度过大,很难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可行性,稍有失误,就会产生裂缝现象。因此,对混凝强度控制时,首先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要过硬,预拌工作要考虑混凝土的特性是否符合建筑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混凝土强度适中。另外,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位置较高,无论是梁式、柱式或板式,其截面尺寸都比较大,除了对施工质量严格管理,还需要对现场的施工安全进行保障,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安全施工保障制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结构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因此,保证转换层施工的质量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有效保证。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转换层结构的施工予以极大程度的重视,根据转换层结构特殊的施工特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的相关技术予以加强,对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要点的全面明确,同时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避免一切的问题以及失误给施工造成误差进而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高朋,文会霞.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1):42
[2]王婧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2):116
论文作者:蒋彦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大梁论文; 模板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