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地表形态数据在基础测绘中的应用论文_高艳萍,李顺梅

昆明麦普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内容十分丰富,应用前景广阔,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工作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点和宗旨。本文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实现方式以及地表形态数据在基础测绘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整合;应用

1 技术路线及实现的方法

以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综合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相关的行业各种专题资料进行多元数据整合,充分利用GPS、RS、Arc GIS、ILLUSTRATOR 等新技术手段经过相关要素层数据提取、叠加、聚合处理,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成果输出等流程制作成满足地方需求的地理信息相关的专题成果,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政府的工作需求对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转化和加工,形成满足地方政府和行业需求的衍生地理信息产品(如图1 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2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形态数据在基础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2.1 基础测绘方面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下,为测绘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明确了方向。随着国家各项改革制度和落实措施相继出台,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资源、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等领域诸多政策、措施落地的过程中,对地理信息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必须充分开发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民生建设中的支柱性作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接需求,推广宣传国情监测数据的作用和服务领域,与地方的信息化办公及设计规划等领域寻找交集,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服务市县合作框架模式,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信息化办公及相关部门决策发挥国情监测数据平台的支撑作用是测绘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农业部门、林业部门、质量监督等不同部门对地理信息产品的需求和意向,对国情数据成果进行转换、编辑提炼和拓展,紧跟客户的想法,通过客户的体验和使用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最终实现与地方政府部门需求的完美对接,具体的服务成果主要包括为满足地方政府决策及招商引资、旅游宣传等方面的需求,制作的水系、水网分布图,湖泊、矿泉资源分布图,名优农产品分布图等满足了地方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迫切需求。

2.2 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监测

除了土地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定期巡视检查外,国情监测数据可以为基本农田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的变化发现对保区内地表覆盖的变化提取,叠加上一年份的历史数据,使用Arc GIS 中的Analysis工具进行标识,获取每一保护区块内地类变化位置、类型和面积。按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提取所有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编码转换成土地利用的编码,形成变更数据的流向表,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的土地执法、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在国土空间范围内,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确定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及极敏感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底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尽管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而言,资源约束压力持续增大,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生态系统退化依然严重,生态问题更加复杂。目前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地、湿地公园等;其他各类保护地包括极小种群物种分布的栖息地、重要湿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地、自然岸线等。已建各类保护区空间上普遍存在交叉重叠、布局不够合理、生态保护效率不高的情况,生态环境缺乏整体性保护,生态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势在必行。

图2 地类变化趋势分析

基于国情监测数据成果的平台,综合利用GPS、RS、GIS技术,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和规划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地理信息数据相关数据图层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于一些细碎的小面积图斑需要使用分类、聚合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来划定红线的范围。叠加各类保护区的分布情况,科学分析、评估各保护区的可行性,从而最终划定红线范围,来实现生态红线的保护和监管,充分发挥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应用价值,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计民生。

半流动沙丘被固定,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城周边基本形成环型生态防护屏障,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工种植的固沙灌木依据时点和监测期的影像发现变化很大,大部分沙漠被改造成了绿洲。利用RS、GIS技术,基于地理信息成果的应用平台依据历史不同时期的影像和数据叠加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对比分析每一处治沙地块的效果和后续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而统计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治沙效果,做好评估和决策。同时可建立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动态监测平台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资料库,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更新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和成果图件,形成以年度为周期的动态监测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指导生态建设,发挥国情监测成果在沙漠化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3 结束语

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已在2017年7月1日执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四章第26 条中进行了明确,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现势性新、数据内容丰富,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国家关于边监测边应用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生产对国情监测数据服务基础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实践应用方面做一些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国情监测成果的持续监测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

[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

[3]李德仁,睦海刚,单杰.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5):505-512.

论文作者:高艳萍,李顺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形态数据在基础测绘中的应用论文_高艳萍,李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