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及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竹论文,科学工业园论文,台湾论文,快速发展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七十年代,台湾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大量使用,越来越多地挤压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随后追赶,使台湾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70年代末再度爆发的能源危机,使台湾以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产业升级之路,因高度依靠进口能源,而受到严重打击。台湾当局认识到发展高科技产业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因此决定设立高科技园区,以期带动台湾的工业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新竹科学工业园(以下简称新竹科学园),1980年9月1日正式成立,12月中旬正式开幕,高科技工业厂商开始进入园区设立企业。15年来新竹科学园发展迅速。园区厂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1994年底进入园区厂商达165家。园区厂商的营业额也从最初(1983年)的30亿元新台币增加到1,778亿元新台币,11年中增长了59倍多, 并且保持每年以约40%的速度增长。目前400公顷已开发的小小园区, 总产值占全台湾的2.81%〔1〕。园区165家厂商中,台湾厂商128家, 外国厂商37家,资本额累计已达935亿元新台币。资本来源,台湾占87 %,外国占13%。园区的从业人员,1994年底共有33,538人,专科以上的学历人员已突破50%。新竹科学园区成立以来,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许多产品不仅是岛内的首创,有的还是世界领先。例如:全友公司生产的光学影像处理器,领先美国HP 公司及日本CANON公司。宏棋电脑公司开发的1100/25 32位之个人电脑,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具备多处理机能力的AT级PC。台扬公司生产的手提式微波卫星通讯设备,在海湾战争中一举成名。不久又推出新产品“随身卫星通讯机(DATA—LIFE)”仅14磅重,是世界上卫星通讯系统中重量最轻、体积最小的产品。园区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不仅在台湾市场,有的在世界市场都占有较大的份额(见下表)。
表1 园区电脑及周边产业的市场地位
产 品台湾在世界 世界市场
园区在台园区全球
排名
份额(%)
份额(%) 份额(%)
个人电脑
3
10 33 3
终端机 2
24 61 15
影像扫瞄器 1
55 46 26
滑鼠
1
80 42 34
网路介面卡 2
27 43 12
新竹科学园现已发展出积体电路(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六大产业。园区的发展蜚声岛内外,有“台湾的硅谷”之美誉,成为世界高科技园区中的一颗新星。
台湾新竹科学园的快速发展为世人瞩目,其原因何在?本文认为如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优越的区位环境和地理位置
根据世界各国兴办科技工业园的经验教训,科技工业园设立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的好可以大大促进其今后的发展,否则将阻碍其发展,甚至能使其衰败。一般来说,科技工业园应设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海陆空交通方便及邻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区。新竹科学园完全符合了以上要求。
新竹市位处台湾最发达的大台北地区。距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台北市70公里,距北台湾最大的海港基隆港94公里,距台湾中部大港台中港90公里,距台湾最大的国际机场桃园国际机场55公里,和重要的城市距离近,易于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新竹科学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3 公里处,占地面积2,000公顷。除去机关占地、军事用地及保护地, 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约为800公顷。整个科学园由工业区、教育与研究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园林区等部分组成。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林木茂盛,温泉瀑布较多,气候宜人,自然环境相当优越,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新竹科学园交通便利,贯通台湾南北的中山高速公路从园区穿过。便捷的公路网络使至台北的车程只需1小时,至桃园国际机场车程40 分钟,至台中、基隆两大港乘车也只要1个半小时左右。
新竹科学园附近高校、科研机构集中,科技水平高。在园区内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国科会”精密仪器发展中心、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附近地区还有“中央”大学、中原大学、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学院、“交通部”电信研究所等。其中交大以电子方面的研究著名。台湾的第一台电子管、第一台计算机都由它研发。清华大学以核能研究著称。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应用技术的摇篮,包括七个研究所两个中心,即工业材料研究所、机械工业研究所、电子工业研究所、电脑与通讯研究所、光电工业研究所、能源与资源研究所、量测技术发展中心、污染防治中心。以上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但为园区内厂商提供高级的科技人才,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条件,还能在产品的研究发展,人才的培训等方面给予厂商充分的支持。
二、良好的管理体制
台湾当局设立了自上而下的二级管理体制,对新竹科学园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管理,并制订较完善的法规,做到“依法治园”。
在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国科会)”设立园区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经济”、“财政”等六“部”次长、若干专家以及“国科会”副主委、“行政院”开发基金执行秘书等组成。“国科会”主委为召集人。该委员会特别重视专家的任用,聘有一批科技专家当参谋。举凡园区的构思、设计、政策制订、技术引进项目以及在园区建厂的企业高级科技主持人水平的审查、如何使产—学—研结合,直至园区管理的规划,都须先由这些科技专家讨论、酝酿,研拟方案,再报园区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所有入园投资申请案也均需提报园区指导委员会审议。
在新竹科学园设立园区管理局,该局隶属“行政院国科会”,负责办理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及提供各种服务。园区管理局主要领导由科技专家担任,全权负责园区的具体规划与管理。管理局设局长一人副局长两人,主任秘书一人,另设有6个事务组,以及电脑中心、秘书室、 会计室、人事室等。园区管理局明确规定了各事务组的职责范围。
台湾当局重视科学园法规建设。园区选址未定, 法规先修。 早在1977年9月,“国科会”即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 专家及律师成立园区法规工作组。以“优惠”、“便利”为原则,以增加岛内外人士来园区投资的吸引力为目的。经过多次酝酿,于1979年7月27 日正式制定公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制订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事业派员出“国”办法》、《科学工业园区外汇管理办法》、《科学工业园区贸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章、条例。其中《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经过多次修订。
三、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一)新竹科学园建立了良好的规划协调机制。新竹科学园的规划由园区指导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局共同制定。园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宏观、重大问题的决策、把握,园区管理局负责具体规划。园区指导委员会由“经济部”、“财政部”、“国防部”、“教育部”、“交通部”、“内政部”六“部”次长、若干专家,以及“国科会”副主委、“行政院”开发基金执行秘书等组成。其层级较高,为跨“部会”机构,便于有关高层负责人就园区建设和运行事宜进行沟通和处理。园区管理局被赋予对进驻园区的税务、海关、邮电、电力、供水、金融、警察、地政等部门指导、督办之权,便于对园区各项事务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二)新竹科学园建立了有力的监控和激励机制。根据《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入园厂商必须缴纳保证金,以保证投资的实施。其未按规定缴纳者,撤销其投资的核准。保证金于投资计划全部完成时,无息发还。如投资计划经核准分期实施者,按实际投资金额比例发还。如未按投资计划完成者,园区管理局撤销其投资案,没收其保证金,并得令其迁出园区。园区事业投资计划实施后,未依经营计划经营,或未经管理局核准延期者,得撤销其投资案并令其迁出园区〔2〕。1991 年初,园区管理局正式制定《园区专业投资撤销办法》以监督厂商。园区还组织对厂商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者限期整改,若无起色,一个月后令其撤出园区。至1991年,园区累计共撤销52家厂商,其中有的厂商尚未进入园区,被发现不合格,即被撤销。在其它方面,凡厂商未按规定条例办理者,皆依例给予一定的惩处。新竹科学园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奖励厂商积极从事产品研发上。园区管理局每年均举办创新产品评选,颁发创新产品奖予以精神鼓励,并订有研发奖助办法予以实质支持。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自1986年建立以来,已成为园区科技产业提升技术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自1992年7月起, 管理局实施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助,给予通过审核的厂商以资金补助。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实施九年来,平均每个案件管理局补助占所需总金额的23%以上。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助实行三年来,平均每个案件管理局补助占所需总金额的40%以上〔3〕。这样比例的奖助是很 高的。 有力推动了产品研发。
(三)新竹科学园建立了较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新竹科学园区确立了“厂商服务,区内完成”的准则。园区设有“财政部”台北关税局园区支局、银行、邮局和电信局等单位。园区管理局,除行政部门外,还提供园区厂商整体服务和园区的维护工作,包括企划、投资服务、劳工行政、工商服务、工程、地政、电脑网路相关业务、公共福利、医疗保健、仓储服务、环境清洁、消防救灾和安全防护等。园区服务保障机构的全面设立,使厂商在园区投资所需经过的各种程序和手续可以全部在园区完成。甚至连“经济部”工业局、“国贸局”,“内政部”、“营造署”、“劳委会”、“环保署”各机关的业务都可在园区内完成。新竹科学园区海关机构一改台湾海关普遍给人以收受红包的恶劣印象的同时,经多年建设逐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利用电脑结合签证通关、储运,实行通关自动化。最近新竹科学园区空运出口货物实行了一段式通关,此举将大幅降低园区产品出口通关时间,降低费用,减少失窃事件。
新竹科学园区建有较完备的休闲度假、生活娱乐、医疗卫生、员工子女教育等社区配套设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园区厂商、邻近学术研究机构员工及归台海外人士的子女就学问题,在1983年设立了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并附设幼儿园、“国小”部、“国中”部及双语部。双语部采用双语教学,解决了归台学人及外籍员工最为担忧的子女就学问题,受到高度评价。
(四)新竹科学园区引入国际竞争机制。台湾地域狭小,市场有限。只有跻身国际市场,台湾高科技产品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新竹科学园实行全面开放,面向世界招商。尤其欢迎跨国公司和海外学人来区内投资创业。新竹科学园区以引进、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为目标,特别注重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信息、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产品的研发。园区产品以世界市场为主要市场。园区条例规定园区事业产品外销时可免缴货物税及营业税等,鼓励园区产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品质,创立自己的品牌。
四、较好的支持政策
1.税收和收费政策 税收是国家及地区财政的基本来源,也是国家及地区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及地区一般通过三率(税率、利率、汇率)来调节经济运行。其中税率尤为重要。
进口税捐方面 科学园区厂商自外国输入自用机器设备、原物料、燃料及半制品均免征进口税捐、货物税及营业税。科学园区事业以产品或劳务外销者,其营业税率为零,并免征货物税。产品内销时,如产品属台湾无产制者,可依其使用之原料或零组件课货物税,并依其发票价格课1.5%之营业税,但内销比率不受限制〔4〕。
企业所得税方面 园区科学工业自其产品开始销售或劳务开始提供之日起二年内,自行选定四年内之任何一会计年度之首日开始,连续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五年。科学工业增资扩展供生产或提供劳务设备者,可选择(一)自新增设备开始作业或开始提供劳务之日起二年内,自行定四年内之任何一会计年度之首日开始,连续四年内,就其新增所得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或(二)新增供生产或提供劳务设备之成本,以其15%抵减增资扩展年度新增所得之营利事业所得税。当年度新增所得之应纳税额不足抵减者,得在以后四年新增所得之营利事业所得税中抵减之。科学工业之营利所得税及附加捐总额,不得超过其全年课征所得20%〔5〕。另外, 园区还对园区管理局认定的对台湾科技有特殊贡献的工业投资,减免土地租金5年。
2.财政金融政策 为发展和促进某些重要产业,台当局在必要时会直接投资该产业或给予优先、优惠、长期的贷款等财政金融手段予以扶持。在资金上,历年来,台湾当局投入经费共约135亿元新台币, 用于新竹科学园区软、硬件及学校建设等〔6〕。 园区厂房基本上由当局投资建造,厂商自建者极少,且采取只租不售的政策。台湾地价高昂且土地取得相当不易,园区这样做一可以优惠的租金来吸引高科技厂商,二便于随时撤销不合格的厂商,令其迁出园区。凡符合园区引进条件的科学工业,厂商可以申请当局参与投资。经核准后,可以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或其他开发基金中拨出专款。台当局出资额最高可达到总额的49%。并且,投资者可购回部分或全部股权。这一优惠政策尤其受到海外学人的欢迎,非常有利于拥有科学技术但缺乏资金的海外学人返台创业。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园区165家公司中有77家公司由海外学人创办, 台当局出资扶助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另外,台湾交通银行可提供园区厂商中、长期低利贷款,作为购买设厂机器及设备之资本。贷款利率较一般银行贷款低2%, 并且可以依贷款者的需要,于贷款开始后1至3年内开始偿还〔7〕。 园区厂商可获贷款的期限之长、利率之低,还贷条件之宽,又是园区外厂商无法得到的。近年园区厂商获得的贷款量不断增长(见表2)。
表2 园区银行1989—1991年业务之成长
年份外汇(单位:百万美元)放款(单位:百万新台币)
1989 1.547 9.410
1990 2.12113.791
1991 2.62414.597
资料来源:台湾新竹科学园区1991年年报
新竹科学园区拿出大量资金奖助创新技术研发。举凡①进行与创新产品有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②从事防治污染及节约能源的研究;③从事开拓市场或改善管理技术的研究;④提高产品质量或生产效率的研发计划,都予以奖助。其奖助额度最高达每项计划所需经费50%。厂商每年都可以提出产品研发计划,向园区管理局申请50—200 万元新台币的补助金。近年最高补助金已提到500万元新台币, 且奖助面更宽。新竹科学园还准许园区内外厂商合作,共同提出研发计划,申请以借贷方式奖助。当园区企业的研发费用超过过去5 年的研发费用的最高余额时,20%的费用可从该年度应付的所得税中折减。凡厂商投入研发经费占年度报表营业额15%,将由此项经费拨助5%。
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从1992年7 月起实施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助。截止1994年底,厂商通过案已达36件,管理局补助金额约11亿元新台币,整体开发总投资约27亿元新台币〔8〕。 台湾当局对奖励厂商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可谓不遗余力。
3.人才政策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得失优劣,关系到科学园的成败兴衰。在人才引进方面 新竹科学园区允许科技人员以高于一般的比例用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其作价最高可达总投资额的25%。而依台湾《专利权及专门技术作为股本投资办法》,专利权不得超过各该投资事业实收资本总额的20%,专门技术不得超过15%,并且要求专门技术应同时另以等值以上的现金或实物作为出资股本。科学园的这一优惠政策很能激发科技人员来园区创业的积极性,尤其是以科技见长的海外学人。据统计,1983年,来园区就业的海外学人只有27位,至1994年底园区就业的海外学人达1,362人之多,增长了50倍多。资料显示,1990年后, 来园区工作的海外学人数呈大幅持续增长之势〔9〕。这些人中, 多数来自美国的“硅谷”,他们经验丰富,研发、管理能力都较强,能把握世界高新技术的脉搏。近年成立的旺宏电子公司,其主要成员中有38位是原来在美国工作的高级工程师。由以上可见园区引进人才政策成效显著。
人才的培养 首先科学园区规定,每个园区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总数必须占企业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否则撤销当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的奖励。用这样强制的方法来保证有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有机会接触、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培养高科技人才。其次,台当局出资在园区办理企业管理训练及邀请专家引介先进技术〔10〕。管理局结合园区同业公会、厂商、清大、交大及工研院,合作办理人员在职进修及专业人才训练计划,以提升员工技术水准及素质。1991年度在既有培训项目中增列第二专长培训课程。再次,园区管理局推动园区厂商与当地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挂钩,实行建教合作,共同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园区管理局奖励在园区工作的科技人员在职进修。他们可申请在园区内的大学进修,选读有关科目并获得学位。园区管理局准许众多厂家共同提供一笔研究基金,供有关大学的研究生使用,其研究成果为提供基金的厂商选用。园区就是以这样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培养人才,提高园区员工的科技素质。
总的来说,台湾新竹科学园设立以来,十几年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提升了台湾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促进了台湾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对台湾的经济转型和工业升级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台湾当局现正拟以新竹科学园为模式在全岛推广,建立20—30个各种类型的科学园,把整个台湾变成科技岛。新竹科学园的成功,原因当然很多,以上只是举其要者。1995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这个转变的关键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工业园是引进、吸收、孵化高新技术的集点,创办科技工业园是快速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好方法之一。1988年以来全国建立了众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的就有52个,其发展状况不尽乐观,如何办好这些科技工业园,台湾新竹科学园的成功经验不无可资借鉴之处。
注释:
〔1〕李煜梓《近年科学园区投资,半导体当主角》, 台湾《经济日报》1995年9月14日。
〔2〕〔5〕《科学工业园区投资设置管理条例》,“国科会”科学园区管理局1991年1月。
〔3〕〔6〕〔8〕〔9〕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八十三年年报》。
〔4〕〔7〕〔10〕“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编《中华民国工业发展概况》第一册,1986年版,第1—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