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商业经济合作实现的人文要素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商业经济合作实现的人文要素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商业经济合作实现的人文要素

王宇航 副教授 柴 静 余金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29)

内容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多边合作的新公共产品,人文要素在推动“一带一路”商业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状况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文建设面临着价值观念、工作机制、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对此,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为加强商业经济合作中的人文要素建设,需要全面开放发展新观念、扩大对外开放整体协同工作机制、培养对外商业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一带一路”国别研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商业经济合作 人文要素

价值观与文化的不同是当今各国贸易往来的阻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状况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此,新时代推进国际商业经济合作必须高度重视人文要素,要把人文交流放在对外关系重要位置,并将人文要素作为推进商业经济合作重要变量加以考量,通过实现商业经济合与人文要素的整体协调,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现。

人文要素在“一带一路”商业经济合作中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一带一路”地区商业经济合作的主要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其存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生产要素优化升级的需要。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大、产业结构高度不同,其在生产要素及资源禀赋方面也各有不同,基于此,“一带一路”作为强大的互补性地缘经济关系,其采取的商业经济合作方式主要是国际产能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提升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能合作是以中国企业为主导,通过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产能转移,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中国已同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相关文件,在此过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例如,中国企业在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钢铁厂、水泥厂。这举措一方面解决了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哈萨克斯坦制造业的发展。这不但增加了哈萨克斯坦的就业、改善了其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其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从而实现了两国间的互惠互利、良好合作。此外,“一带一路”以商业经济合作为契机,推进了沿线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功能性合作,其有效地加深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的融合,增进了二者身份认同和战略互信。

探究式实验一般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分组,也适当允许学生选择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确保探究式实验课题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提供的分析平台和资源下能顺利地进行,学院工会也为此课程提供支持。每一组采用头脑风暴方式讨论当前热点环境问题,并咨询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关于进行该实验课题的可行性。鼓励学生查阅期刊、文献和互联网信息。提醒学生们必须定义一个特定问题,同时牢记须对该问题进行实验,并检验预期结果。

②临床好转率 慢加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a)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b)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c)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5×ULN,PTA>40%或者 INR<1.5)。

(二)人文要素在跨文化商业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分析

文化差异是约束跨国贸易合作的重要因素。美国管理学家戴维·A·利克斯指出 “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商业文化的差异。根据荷兰Geert Hofstede教授的理论,不同国家在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不确定性规避这四个文化维度的差异会在商业合作表现出经商理念、商业法律法规、消费者偏好和心理等微观层面上的差异,这使得开展跨文化商业经济合作的企业需具备强大的当地响应能力。而规避文化风险的关键便在于“融合”,许多企业在“融合”的国际化操作中都切实感受到了人文要素对跨文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对此,把人文交流视为企业海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以和合共生的愿景为追求,在生产、人力、营销等商业活动中践行着本土化的行动,努力打破文化隔阂,促进文明交流,做到与当地民众的“民心相通”,使商业活动传达企业价值理念、品牌形象,并使之被当地民众所理解,是形成良好的情感认同、推动商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三) “一带一路”框架下商业经济合作亟需补足人文要素建设短板

任何商业经济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工作机制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中的人文要素建设受到工作机制不完善的制约,经济合作部门与人文交流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配合。对此,需进一步完善人文要素建设、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宏观层面来看,无论是人文交流系统还是商业经贸系统,其自身都存在各类型、各层级的机构组织,而各机构管理运行方式各异、发挥职能不同,想要使各组织机构相互统一协调极具难度。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的企业往往是以建设项目为依托,在项目确定前,其大多关注业务本身,对投资地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市场情况的认知缺少对当地法律与风俗的了解,法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的外派人员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培训缺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是项目团队赴驻地开展业务,而企业与文化相关的配套部门没有跟进,其在项目以外开展的人文关怀与人文交往活动也十分有限。

制约“一带一路”商业经济合作人文要素建设的因素

(一)价值观念因素

人文要素交流的关键在于民众的价值认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充足劳动力一方面为经贸合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但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质量、价值认知、情感态度、受教育程度等决定了人文交流与建设的难度。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不同,容易使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怀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庞大的人口并未转化为可调动的集体行动能力的公众资源;第二,目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主要是国际产能的合作,其以制造业为主。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其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我国文化了解甚少。同时,沿线国家劳动力之间存在着语言鸿沟,这也对文化交流形成了阻碍。据初步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 2400 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 1 /3 以上, 其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共计 78 种, 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等主要语系。语言沟通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众人文交流参与的主动性,增加了不同文明交融的难度。

(二)工作机制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五通”建设,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倡导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合作等领域加强民众往来,以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从而通过坚实广泛的民意基础,更好地推动国家间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最终实现双方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商业经济合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在构建开放合作的经贸平台的同时,必须搭建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这要求跨文化的商业经济合作需进一步推动人文要素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助力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经贸合作是物质载体,企业在自身商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承担着外在文化传播的使命,对此可通过加强文化感召,促进各国交流。

(三)人力资源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观念认同能够有效增进行为主体之间的身份共识和相互信任。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国情差别复杂、发展道路多元、历史文化多样,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当地民众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其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民众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态度和认可程度。价值观的不同在经贸合作领域表现为目标利益诉求、商业法律道德、妥协承受程度等方面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增加了经贸合作的不稳定性风险。就人文交流而言,价值观的不同提高了各国交流成本,这需要我国企业在贸易交往过程中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探索合适的交流方式和文化传播途径,以此形成彼此间的情感认同与价值互信。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商业经济合作人文要素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梳理全面开放发展新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商业经济合作人文要素建设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全面开放发展的新观念,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和时代要义。对此,第一,要宏观把握全面开放新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对外开放思想是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开放发展的思想、开放型经济强国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全球治理思想以及“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方式的创新、开放层次的加深与开放质量的提升;第二,要重点把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中的开放型经济理论与开放的文明观。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特征是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而开放文明观意在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二者深刻体现了尊重差异、聚同化异的思维。对此要将两者相结合,打造互连互通、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第三,要在开放发展的理念上传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一带一路”精神。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一带一路”内在精神气质和共享共创的价值追求为推手,在经贸合作领域加强人文要素建设,通过积极弘扬“一带一路”精神,培育各国友谊。

与管材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管材与接口的影响、管材腐蚀和老化等的影响。管网漏水很多都发生在接口处,接口处往往是应力的集中点,因此容易发生接口松动、脱落甚至破裂等[2]。造成管材与接口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接口材质老化、管道腐蚀、外部工程破坏和地面沉降等。管道在地下受各种酸碱成分、细菌的影响,管材的特性也慢慢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淘汰很容易造成漏水,同时对城市居民的安全用水也造成威胁。一些外部工程在施工中没有弄清楚供水管网的布局,在打桩震动、勘探钻孔中极易造成供水管网的损坏。同时,随时间的推移,供水管道和路面一起在局部会发生沉降现象,这种受力不均也极易造成水管破裂、漏水。

(二)建立扩大对外开放整体协同工作机制

完善有效的对外开放整体协同工作机制是有序开展国际合作、利益协调、共享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需从“一带一路”的整体性方面布局,从具体领域出发,发挥各要素协同合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要统筹兼顾中蒙俄、新欧亚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要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方向同时发力,搭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参与开放平台,加强工作机制的协同性、整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落实到具体方面,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对话共商机制。对此,要利用高层次外交磋商和公共外交对话,畅通“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从而使我国与沿线各国形成合作共识;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双边与多边经贸合作机制。这需要进一步挖掘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性合作组织在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亚洲博鳌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综合性平台的作用,从而通过平等协商、友好交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多形式的合作共建、共融共生;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人文交流与合作机制。对此,要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旅游等领域上的的人文交流与制度合作,打造“一带一路”高校学术交流平台、科技创新与合作平台、文艺演出交流平台、医疗援助服务平台、青年人文对话平台等,构建从国家外交到民众交往的多层级、宽领域、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和合作机制。

(三)培养对外商业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对外商业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国际化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商务知识、外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对此,政府要 构建“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加强人才引进与输出,扩宽人才交流渠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加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制定和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设计,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跨文化交流兴趣、培育跨文化所需的内在人文素养。此外,企业作为直接的用人单位,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外派人员能力考核机制,对职工进行派入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习俗、商业法律法规、商业道德等的系统化培训,同时要定期开展国际商务实操技能和外语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外派人员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培训使外派人员成为具备文化交流创新能力及跨文化应对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支撑服务商业经济合作与人文要素建设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以地缘背景为切入点,其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域的互联互通,通过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促进各国发展。因此,加强“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是开展我国商贸合作与人文要素建设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第一,要加大现有研究机构的队伍规模。增开“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机构,尤其要设立针对沿线中小国家的研究机构,从而弥补当前研究对象分布不均、研究规模有限的不足的问题;第二,要提高对“一带一路”国别的研究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国别研究专家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语言等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的合作交流,通过形成综合性强的专业智库团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别研究。在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田野研究,组织研究团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实地调研,提高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第三,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别研究国际智库平台。对此,不仅要联合国际知名智库,更要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交流会,对相关议题展开联合研究;第四,要提高国别研究的数字化水平。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建设“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数据库,通过将研究成果进行数据化的整合,从而为我国实现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要素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 商业经济研究,2011(8)

2.杨荣国,张新平.“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战略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6)

3.周静瑜.人文营销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本土设计企业深度国际化之路系列思考三[J].建筑设计管理,2018,v.35;No.255(5)

基金项目: 本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研究”(编号:18KDBL067);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F741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一带一路”倡议下商业经济合作实现的人文要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