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概况论文_范小艺1,高会全2

针灸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概况论文_范小艺1,高会全2

范小艺1 高会全2

1.威海市威海卫人民医院 264200;2.解放军第四〇四医院 264200

摘要:颅脑损伤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本文就针灸在颅脑损伤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针灸;颅脑损伤;并发症;治疗

颅脑损伤后可出现行为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感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等功能障碍【1】。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高压氧疗法、中药治疗、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等【2】。针灸治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方法,也是目前在国外能被普遍接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之一【3】。针灸治疗早被证实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有效【4】,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目前颅脑损伤后并发症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1.针灸在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中的作用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是造成创伤后持续昏迷的原因,高达14%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经抢救后处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5】。目前普遍认为是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损伤,使神经冲动不能上传,或是大脑皮层广泛损伤,使皮层不能处于觉醒状态所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脑为元神之府,支配和统领人体全身生理机能活动,头颅受到暴力伤害,就会造成脑络损伤,瘀血闭阻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元神无所附,肢无所用[6]。王小寅【6】等采用促醒针法,对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治则:醒神开窍、益气活血通络。治法:取内关、风池、人中、完骨、天柱、哑门、翳风、风府。手法:内关采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水沟采用捻转360°滞针后雀啄泻法,眼球湿润后出针;风池采用3寸针具向对侧风池透刺;完骨、哑门、天柱、风府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泻法;翳风张口取穴,直刺3寸,用捻转泻法。每日针灸1次,留针20分钟。游国清等【7】通过观察含针灸、低频电刺激的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脑血流的影响。发现与基本药物、被动肢体活动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相比,含针灸的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治疗作用。31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治疗4周后,含针灸治疗、低频电刺激的治疗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针灸在脑损伤后偏瘫患者中的作用

由于近年神经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颅脑损伤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残疾率却日趋升高,其中偏瘫最为常见,发生率高达75%【8】。赵嘉勇等【9】采用针刺、推拿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颅脑损伤术后32例偏瘫患者。用0.30×40mm毫针直刺或斜剌穴位,施行提插、捻转、泻法、补法或平补平泻的手法。头针每隔10 分钟行针一次,留针至每次推拿和康复训练结束之后;体针每穴针刺时都要充分得气,施针要有得气感,以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针感为度,得气后留针30-40分钟,1次/天,10次1个疗程。结果,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87%。治疗前后Burnstrom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后患者上、下肢肢体运动恢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中医认为人体穴位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及各种感受器分布,针灸人体穴位可增强感受器接收的传人性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促进中枢至患肢运动传导通路的形成,恢复肢体功能【10】。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可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血肿的吸收【11】。

3.针灸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

认知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从而获取、应用知识的过程【2】,包括知觉、感觉、注意、记忆、判断、推理、学习、思维、想象等,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外伤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发病率逐渐增高。外力造成的脑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其继发的大脑炎性反应更容易导致广泛的神经纤维功能损害,对大脑组织的损害更为广泛【12】。相对于脑血管疾病而言,颅脑外伤更容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给患者重返社会带来困难,造成社会和家庭巨大负担。因此,颅脑外伤认知功能康复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赵伟等以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给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针灸疗法:①主穴:风池、肩顒、外关、曲池、合谷、委中、环跳、足三里、绝骨、阳陵泉、太冲;②配穴:手三里、大柱、承山、风市、解溪等;30分钟/次,10分钟行针1次。结果证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黄芳等用头针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13】。陈尚杰等临床观察也证明针刺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14】。并且动物实验表明,针灸能改善颅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且电针疗效优于普通针灸【2】。

4.针灸在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患者中的作用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多在伤后的5-21天出现,患者一般为患侧出现周围性面瘫的表现。迟发性面瘫主要是因外伤时瞬间暴力导致骨折片直接刺伤、压迫、牵拉面神经或直接造成面神经挫伤或轴索损伤,继之引起面神经水肿,产生脱髓鞘病变及传导阻滞,再加上脑挫裂伤、脑脊液耳漏、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损伤致血液、组织渗出液流入面神经骨管,使面神经受到更大的压迫,最终使神经的血供受损而逐渐出现面瘫【15】。同时,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受损后引起神经纤维及肉芽组织增生,面神经周围形成纤维化,也会影响其功能【16】。另外,面神经存在于狭窄的骨管内,如果骨折线恰好使其受累,则会对面神经造成直接的损伤而导致面瘫的发生。于海东【17】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患者的治疗及愈后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理疗及面肌功能康复训练。40例患者,22例痊愈,9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5%。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认为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早期主要是治疗原发病,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脱水、激素治疗,后期以针灸理疗、营养神经、高压氧为主,会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5.针灸在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中的作用

失语症是颅脑损伤性疾患后常见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之一,表现为患者语言的表达、理解、阅读及书写等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和生活质量。据国内文献报道,70%~75%的脑损伤患者伴见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18】。针灸在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5.1 体针疗法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有着悠久历史,常用的传统体针取穴有金津、通里、玉液、哑门、廉泉等,在历代的医籍之中记载很多。李良等【19】取穴玉液、金津刺络放血,同时点刺舌面和两侧咽壁,配合常规言语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运用语言康复训练。

5.2 头针疗法

头针目前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应用广泛,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黄红缨【20】根据MRI或CT结果定位,在病灶相应头皮投影区的前后左右朝向中心方向各进一针,并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听理解、说、复述、阅读、朗读5项基本语言功能提高幅度均优于言语康复组。崔彩虹等【21】将408例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分为针灸加言语训练康复治疗组和单纯言语康复训练组,针灸穴位选百会、金津、风池、玉液、通里、廉泉、足三里、合谷等,可随症加减,除玉液、金津快针外,其他穴位每次常规留针40分钟,1次/天,20天1疗程,休息5天,进入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针灸治疗对于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0-3级的患者,效果优于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6.针灸在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此危险因素倘若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2】。王海明等【23】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及康复锻炼治疗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共纳入90例因颅脑损伤致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B、C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和日常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针灸治疗:下关:用1.5寸毫针垂直进针1寸,用轻手法提插捻转,至针感;颊车:用1寸毫针垂直进针0.5寸,用捻转手法,至有针感;地仓:用1寸毫针向颊车方向进针0.5寸,用捻转手法,至有针感;合谷、通里:用1寸毫针直刺,进针0.8~1寸,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至有针感。均留针30分钟,间隔15分钟 行针1次。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4周。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明显高于A组、B组。治疗后C组VFG 评分高于A组、B组,WST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SWALQOL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锻炼相互间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在颅脑外伤后并发症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对脑外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4】。

参考文献:

[1]赵伟,王东明,高苗苗,等.康复训练结合针灸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4):357-358.

[2]江玥,张安仁.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9):8-10.

[3]董 倩,林洪生. 从国外癌症康复现状论中医药在癌症康复中的应用与挑战[J].世界中医药,2014,9(7):857-863.

[4]He JQ,Zhao X. Recover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20 cases of muscle strengthbelow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Liaoning ZhongyiZazhi,2014,41(2):336-338.

[5]Yang H,Chen B.CD147 in Ovarian and Other Cancers[J]. Int J GynecolCancer,2012. [Epub ahead of print].

[6]王小寅,陈文君.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9):184-185.

[7]游国清,廖 琳,梁慧英.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2-16

[8]马国良.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361-4362.

[9]赵嘉勇,孟宏. 针推康复并举治疗颅脑损伤术后偏瘫32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53(3):246-247

[10]程永.脑的经脉联系与脑卒中病痉挛性运动障碍针灸治疗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92-3.

[11]朱晓艳.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34-135.

[12]斯达姆.急性医疗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75.

[13]黄芳,王晓红,邵彬,等.头针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79-81.

[14]陈尚杰,黄居科,麦荣康.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5):77-79.

[15]Sundar I V,Dhruba J K,Kishore R,et al. Delayedonset post-traumatic bilateral facial nerveparalysis a rare case report [J]. Indian J Neurot,2012,9:143-146.

[16]陈健,扬丽,王雄伟,等. 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5):435-436.

[17]于海东.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体会(附40例报告)[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9-21.

[18]阳杨,朱天民,代宇,等.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5):130-133.

[19]李良,岳增辉.刺络放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24-26.

[20]黄红缨.头皮针配合言语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80-1182.

[21]崔彩虹,杨信才,田春辉.针刺治疗在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训练中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4):2208-2209.

[22]罗卫平,黄红缨,谭吉林,等.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24(8):528-530.

[23]王海明,蔡琛,张智芳.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及康复锻炼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122-125.

[24]王焱华,戴幸平.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36:141-143.

第一作者:范小艺,女,针灸学硕士,现为威海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治医师。

第二作者:高会全,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范小艺1,高会全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针灸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概况论文_范小艺1,高会全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