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的有效预习策略论文_伍庆云

浅析初中英语的有效预习策略论文_伍庆云

摘要: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教授新知识之前,学生首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了解新知识,领会其内涵意义,形成初步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理解,找出疑难点,从而使上课听讲新课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实施有效的预习策略是实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的前提和基础。现在新课程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而有效的预习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重要的捷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方法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预习,将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效果和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的。一次成功的预习,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预习中弄懂的,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英语知识并不那么深不可测,预习中不懂的。让学生做好记号,带着问题听课,当听懂、解决疑难之后,也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轻松地听教师上课,往往回答问题也会更加踊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一举多得。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1.培养复习、预习习惯

“新课标”新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让孩子不仅会“吃鱼”,更会“捕鱼”。为此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教师应对学习进行复习指导,布置复习内容,检查复习效果。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灵活运用,牢固掌握。课前预习既为上新课做准备,又能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课文,有了充分的复习和预习,可避免学生上课吞吞吐吐、一问三不知,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师要做好预习指导

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预习,预习指导和英语教学一样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原理,以确保预习活动持续、有序地展开。预习内容的设计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以及各种课型而异,主要包括:①运用音标分析单词的读音规则或字母组合,帮助学生有效准确地记忆单词的音与形,②听录音或重点朗读某个段落,注意语音语调,为课上的听说活动做好准备,③查找课文中词语的固定搭配、重点句型等,进而学习英语的语句结构与习惯用法,④阅读全文,查找出有关信息,以提高快速阅读能力,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概括能力,⑤重点阅读某个或某几个段落,理解作者意图,以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⑥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或课后练习中找出答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⑦根据课文的话题查阅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该话题的理解或扩展该话题的知识面,⑧写下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3.巧设思考题目,带着问题预习。

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适当把握主要内容。布置适当的思考题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预习,引导其通过释疑进而达到初步的理解,同时沿着思考题所设置的思路开始接触课文,对内容有一个初知。因此,思考题的设计,一要考虑到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课文的重要内容;二要考虑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发,跃跃欲试;三要安排至少一道有深度的思考题。这类思考题一般能起到概括归纳课文,揭示内涵,或理解课文意图的作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吸收信息,掌握新的知识,丰富经验。目的在于为日后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设计找主题句,突出预习重点。

多用于预习科普常识和人物传记一类文章。因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较清楚,每段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且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通常就是该段的主题句,明显易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学会抓住并归纳各段落的中心意思,初步了解全文的框架,以便从整体上初步了解全文。对一些主题句不易归纳或发现的课文,该程序也可倒过去进行。即在预习提要讲义上以混乱的顺序出现已归纳好的各段落的主题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后给每段寻找一个中心意思。这样做可降低一定的难度,较常受学生欢迎。

5.分层设置预习目标,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习目标设置。初中阶段,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在小学期间英语学得很少,在预习时应侧重音、形、意的理解掌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除了单词外倾向对句型的练习还可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着眼于对文本的理解。九年级,面临中考,教师通过预习目的的设置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归纳整理。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预习后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不搞填平补齐,指定不同的预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期间有所发展。

6.预习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我们只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评价对象。我们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评价,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和小组互评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评价,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

(1)教师评价

对学生进行预习评价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鞭策和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二是了解学生课前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督促。每节课上课时应利用一、二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要有针对性重点检查班级成绩不太好,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同学就行了,好学生一般都会自觉完成,对预习作业完成好的要及时激励,对做得不够的予以鞭策。老师了解了他们预习的情况,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随着教师对预习作业的严格把关,学生逐步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自然就把预习放在一定的高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3)同伴评价

与学生自我评价一样,同伴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把“学习方案”同桌交叉检查,进行互评,用“Very good/Good/So so/Bad”记录评价等级,每月统计一次,比一比看谁课前预习做得好?其次根据学生实际,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谈预习心得,比一比看看谁的观点最合理?看谁提出的问题多?通过小组间的互问、互答、互评,调动了预习的兴趣,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人还发现,有了评价任务在身,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倾听,并不时做些笔记,以便评价的时候能有理有据,同时,他们拥有了更多练习听力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应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去探索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每一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英语预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城三中 535400)

论文作者:伍庆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英语的有效预习策略论文_伍庆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