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素质 突出能力——简析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高考论文,重视论文,素质论文,能力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素质和思维能力上作了有益的尝试,试题构思精妙,颇具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1 重视基础联系实际
1998年化学高考试题的选择题共25道,比1997年减少1道,但其内容、题型、题量、难度、命题方法等方面,仍与1997年试题保持一致,体现了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试题的取材来看,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速度、化学平衡、溶解度、质量分数、溶液、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排列、溶液pH值、盐的水解、电解、原电池、有机同分异构等重要化学知识,显示了化学命题重视基础知识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方法,有利于考生以平衡的心态参考,有利于考生发挥他们各自的水平。
1998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另一特点是强调化学与实际相联系。例如,试卷第1题联系山西朔州假酒案,考查假酒的有毒成分;第4题联系含氮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考查“固氮”的概念;第25题联系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的白藜芦醇的结构,考查有机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第30题联系我国研制的BGO闪烁晶体材料,考查BGO晶体的化学式;第31题联系我国某大学设计的合成药物心舒宁的合成路线,考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第32题联系染料中间体DSD酸的合成路线,考查未知有机物结构的推断等。这种化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方法,保证了高考试题的新颖性,并发挥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题海战术向能力培养转变,无疑发挥了正导向作用。
2 突出考查自学能力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要选拔有继续学习潜力的优秀学生,必然要通过试题考查自学能力。纵观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许多试题是考生从未见过的新题。例如,第24题给出了1,2,3-三苯基环丙烷的3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2个异构体:
这一信息,试题的设问是1,2,3,4,5-五氯环或烷的异构体的数目。这样的试题对于考生而言都是第一次见到,使题海失灵。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自学题给的信息,抓住取代基(苯基或卤素基)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是造成“异构”的本质原因,才能回答出1,2,3,4,5-五氯环或烷有如下4种异构体:
又如,第30题用于丁肇中的著名实验的BGO材料,是学生从未听说过的新型化合物锗酸铋。要写出BGO的化学式,就要研究试题题干给出的信息,即①在BGO中,锗处于最高价态应为+4;②从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的氯化物的价态相同,且铋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确定在BGO中Bi为+3价;③从BGO可看成是由锗与铋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中2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等,可以写出2GeO[,2]·2Bi[,2]O[,3]。最后按照“高价成酸、低价成盐”的原则,可以写出BGO的化学式Bi[,4](GeO[,4])[,3]。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即使做了超量的试题,也难以正确写出BGO的化学式。
再如,本卷第31~33这3道有机试题,都是书上没写过,老师没讲过,考生没见过的全新试题,这些试题就是要考一考考生的真本事,考一考考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 重视从定量高度考查思维能力
在1998年高考化学试卷中,涉及计算和定量判断的试题题号有5、7~9、15、18~25、28、30、33~35共18题,其数量之多,权重之大为历年高考化学之最。上述这些试题除34、35题外,不需拉开架式进行计算,只需通过题干的信息和选项的提示,运用概念分析进行判断或用巧解妙算的方法找出正确答案。
例如,第20题求解“由锌、铁、铝、镁4种金属中的2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此题只需找出9gAl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0.5molH[,2],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又如,第22题“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求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此题只需掌握NaOH溶液电解实质是水的电解:
(阴) (阳)
在电解过程中由于水的电解,NaOH溶液浓度将会升高,排除掉选项C和D,又从电解的阳极产物是氧气,阴极产物是氢气,两者的质量之比为8:1,便可迅速确定正确选项是B。
再如,第15题求“①10mL 0.60mol·L[-1] NaOH水溶液,②20mL 0.50mol·L[-1]H[,2]SO[,4]水溶液,③30mL 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mL 0.30mol·L[-1]HAc水溶液,⑤50ml 0.20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此题只要正确理解以上5种稀溶液中的分子总数远大于离子总数这一关键概念,只需按溶液体积顺序排列,使可容易得出⑤>④>③>②>①的正确结论。
4 重视实验设计
1998年高考化学试卷的2道实验题很有特色,第26题是4个用温度计的化学实验装置区分的送分题,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第27题则是要求学生用烧杯、量筒、漏斗、铜网、浓盐酸、水等常用仪器和药品,测定铝锌合金组成的实验操作程序的试题。这道试题所用仪器、药品简单,但构思十分精妙,试题设计新颖,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该题要求考生回答出实验操作步骤:①往烧杯中注水直至没过漏斗口;②在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并使漏斗颈伸入量筒中;③将玻璃棒插入烧杯底部,将浓盐酸沿玻璃棒慢慢加入直至有气体产生。考生如果平时没做过化学实验,不可能回答这2道实验题,即使做过“照方抓药”的实验,也不可能对第27题做出正确的设计。这道看似简单、实则新颖的创新试题,既考查了实验设计思路,也考查了考生的动手能力,是一道选拔优秀学生的不可多得的妙题。
5 化学计算题的新特点
1998年高考化学2道大计算题很有味道。第34题是信息给予式的化学计算题,化学味十足,3个设问很有层次,第1个设问是写Ca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只需依据给出信息便可顺利配平;第2个设问则是依据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CaO[,2]质量及质量分数;第3个设问是求CaO[,2]·xH[,2]O中的x值,则需依据给出的CaC[,2]O[,2]与KmnO[,4]反应的信息求出总钙质量,再联系第2设问的计算结果求出CaO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水的质量,才能算出x值。该题为高水平考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用武之地。
第35题则是依据给出的NaNO[,3]、KNO[,3]、NaCl、KCl四种盐在10℃和100℃的溶解度,计算NaCl、KNO[,3]混合溶液在蒸发掉50.0g水后,在100℃和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试题虽不难,却很有实际意义,把工业上用“热析盐”“冷析硝”分离NaCl与KNO[,3]混合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计算加以论证。
综上所述,基础、全面、新颖、灵活、重视素质教育导向、突出能力考查,是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鲜明特色,给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方向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