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中国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农村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文化的基本定位,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现实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是加速中国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要解决的是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整个民族的素质问题,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为社会进步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确立健康的社会伦理观念和心理素质等。因此,我们可以把文化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定位归结为:确保文化领导权,塑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提高文明程度。
首先,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能否确保党对社会主义农村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是指一个阶级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领导地位。对于正处在历史性变革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且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而且还直接影响下个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农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把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好,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党对农村文化的领导权,党的领导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其次,文化建设对塑造农村市场经济主体起着关键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还是一种现代文化精神的建设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没有经受市场经济洗礼和锻炼的中国农民对市场经济有一个从陌生到适应的过程。而且多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全国两亿多文盲半文盲中的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农村文化建设除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外,更深层次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农民破除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自主、竞争、平等、民主、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从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再次,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按照党和国家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要实现小康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改善,而且是精神生活的科学化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文化的贫乏不可能孕育和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农村经济和市场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才能逐步增强,农村的繁荣发展、农民的小康生活才有保障。
第四,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其中包含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能为农村的深层次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手段,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教育他们自觉克服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使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中国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现有思想文化资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扎根现实,借鉴传统,求实创新,建构符合国情、民情,体现社会主义思想主导地位的新型现代农村文化体系,从而加速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农村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体系应当包括:(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3)现代人文精神,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科学、契约、法制、民主、主体、效益观念等;(4)新型道德观念,如崇尚俭朴、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求实创新、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等;(5)具有浓重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民间艺术形式;(6)丰富多彩的村镇群众性文化生活;(7)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新的风俗礼仪;(8)完善的农村基层文化组织和基础设施;(9)完善的农村社会组织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10)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总之,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建设现代新型的中国农村文化,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中国农村文化是在历史的延伸中形成的,因而它具有历史性;同时,它又离不开特定时代的现实生活,要在现实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而它具有现实性。任何文化都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批判地继承传统农村文化的宝贵遗产,利用好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成果和“五四”以来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农村生活,从建设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的实际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分析、审慎的选择、冷静的扬弃、大胆的创新,尤其要将“五四”以来特别是新时期形成的新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加以提炼、升华,切实推进中国农村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中国农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民族性;同时,它又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并且今天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因而又具有世界性。过去,我们过分强调自己文化的民族性或继承性,忽视文化的世界性或开放性,自我封闭,停滞不前。当今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既要保持其民族性和传承性,又要突出其世界性和开放性;既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又要大胆引进外国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从而使中国农村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里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内涵上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只适用于特定社会、阶级阶层的具有特殊性的东西;二是超越时代乃至阶级阶层限制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对于前者基本应排斥,对于后者则大体应吸收。其次是形式上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国传统农村文化作为中华大一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汉文化特别是汉农事文化为主体并与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有机复合体。因此,我们既应看到它的整体性,确保新型农村文化的统一性,又要看到它的差异性,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
四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造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发展演变历史、规律、特征以及现代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范畴、原则、难点、重点、途径、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深化理性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做好。
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20世纪的中国农村经历了若干次重大社会变革,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国农民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有了增强,同时,又保持和弘扬了勤劳、朴实、守信、助人等优良道德品质。这是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主流,它对于农村文化的重建和民族精神的重塑,对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看到,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要素的影响力并未因农村社会的急剧变革而消除,相反,有的要素在工业化与社会化过程中还被大大激活了。比如,封建的宗法观念、传统的人际关系、陈腐的礼教习俗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当务之急,应当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第一,充分挖掘中国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和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溶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使现代农村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中。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我们应当认真地发掘、整理和利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其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因此,一要大力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二要普及科技知识,既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又促进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进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三要进行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
第三,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既是农村文化重构的重要内容,又是一个基本手段。民主法制建设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而且还外在地表现在组织制度文化上。因此,既要抓思想教育,又要抓制度建设。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四,弘扬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活动是一种现代愚昧,对社会对个人危害极大。医治这种文化上的蒙昧主义的唯一药方就是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定信念牢牢树立起来,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牢牢地树立起来。同时,要做好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及思维方法的普及工作,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运用科技的自觉性。此外,还必须严格执法,对利用宗教信仰、打着科学幌子而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要予以彻底揭露和严厉打击,从而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制定规划,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形成网络,培养人才,建好队伍,严格奖惩,形成合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挂帅、文化部门主管、群团组织配合、社会各界努力、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大文化格局,从而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标签:农民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农村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